- 年份
- 2024(1997)
- 2023(3056)
- 2022(2474)
- 2021(2651)
- 2020(2053)
- 2019(4722)
- 2018(4871)
- 2017(7265)
- 2016(5350)
- 2015(6176)
- 2014(6377)
- 2013(5576)
- 2012(5300)
- 2011(5117)
- 2010(5574)
- 2009(4969)
- 2008(5021)
- 2007(4806)
- 2006(4380)
- 2005(4153)
- 学科
- 教育(18886)
- 济(11375)
- 经济(11364)
- 管理(10233)
- 中国(10186)
- 理论(7687)
- 学(7183)
- 业(6431)
- 教学(5852)
- 企(5502)
- 企业(5502)
- 方法(4355)
- 发(4129)
- 法(3845)
- 发展(3688)
- 展(3565)
- 研究(3536)
- 财(3480)
- 思想(3413)
- 革(3387)
- 技术(3384)
- 政治(3232)
- 高等(3230)
- 改革(3198)
- 农(3121)
- 数学(3063)
- 思想政治(3002)
- 政治教育(3002)
- 治教(3002)
- 德育(2981)
- 机构
- 大学(77367)
- 学院(70751)
- 研究(27838)
- 教育(27140)
- 范(22085)
- 师范(22030)
- 京(18570)
- 师范大学(18285)
- 济(17534)
- 管理(16820)
- 经济(16773)
- 科学(16623)
- 所(14414)
- 中国(14408)
- 理学(13344)
- 江(13251)
- 理学院(13016)
- 北京(12963)
- 研究所(12864)
- 管理学(12463)
- 管理学院(12287)
- 职业(11669)
- 技术(11439)
- 中心(10791)
- 财(10645)
- 教育学(10517)
- 州(10402)
- 院(9737)
- 农(8296)
- 财经(8067)
共检索到12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尹力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 (包括学生 )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 ,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障的同时 ,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 2 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受教育权利 宪法权利 程序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鹏
受教育义务是各国公民的一项普遍义务。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渐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对公民实施一定阶段的强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既有受教育权,又有受教育义务,从而与国家形成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教育义务,是公民对国家所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关键词:
受教育义务 基本义务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征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西方法学家对有关法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受教育权的合理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中国的情况,讨论法律对受教育权的规定,着重研究这一权利的伦理基础,目的是填补一些理论空白,并解决中国学术界十多年来一直争论的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难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宁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庞文 李景义
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体现了社会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我国针对残疾人受教育权救济的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但仍存在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救济缺乏可操作性、其他救济方式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救济的程序和机制,启动宪法救济制度,增强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以此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大军 马光泽
受教育的宪法规定使得受教育的权利义务特性被模糊化处理,不但造成理论上的困惑,而且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梳理受教育义务产生、从义务到权利转换后受教育义务存在的合理性,受教育权利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即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反权利问题,未能涵盖社会维度的合理需求,这种功能上的局限为受教育义务的存在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受教育义务的内在合理性来源于"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和"公民身份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Citizenship)。文章进而在对荷载权利义务的"受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悦 王英州
2022年4月修订并生效的《职业教育法》,增加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规范,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经过类案分析后发现,在不构成劳动关系的职业教育纠纷中,企业对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有待深化。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条虽增加订立实习协议和人身权利保护的规则,但没有精细化规定报酬支付标准、方式连同专门保险内容,有待各地方《职业教育条例》的出台。此外,还应通过转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财政支持,从而扭转社会“偏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多元治理。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法 权利保障 企业义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莎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2011年3月8日报道,在全世界庆祝第100个国际妇女节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世界关注全球5.15亿女童的受教育状况。儿童基金会强调,女童获得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有助于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儿童基金会为此呼吁尚未实现普及义务中学教育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仁鹏
保障受教育权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修订《职业教育法》和编纂教育法典的基本理念。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是一种具有复合属性的基本权利,其权利义务主体多元,权利体系内涵丰富,具有特殊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凸显受教育权的重要地位,通过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丰富受教育权实体权利内容、细化义务主体规定等方式强化权利保障机制,与相关规范性文件一同建构起权益保障网络。然而,新法亦有完善空间,其存在未直接明确受教育者程序权利、岗位实习阶段权利保护较为薄弱、国家给付义务体系仍需强化、教师义务与责任条款有待补充等问题。因此,在今后修法或编纂教育法典时宜对受教育权进行体系化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向和
公平与优质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交替变化,从而引起受教育权形态从公平受教育权到优质受教育权再到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升级换代。新时代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正当性根源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优质教育生活需要,现实必要性在于其所具内在价值目标和外在强制效力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以解决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而其真正实现需要转化为法律权利。公平优质受教育权是将"公平"与"优质"融合在一起、"公平"与"优质"并重的完整权利概念,包括公平优质学习机会权、公平优质学习条件权和公平优质学习成功权。国家应加快公平优质教育立法并贯彻落实,实现对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全面法治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莎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09年12月23日报道,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The 2010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关于边缘人群的报告》将于2010年1月19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发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青洲 李亮
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义务。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看,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被忽视。对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进行法律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障存在立法模糊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背后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体现为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体权利与国家责任不平衡;在立法上明确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的家庭责任、监管民办学前教育、政府主体责任、财政供给制度等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受教育权利保护。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受教育权 学龄前儿童 保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利红 覃美洲 周丽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时,优惠形式、幅度和标准不一,导致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之间、少数民族考生之间存在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问题,应进一步根据少数民族考生所在地、所使用的语言、所属民族的特殊性、与汉族的融合程度等因素细化已有的加分或降分政策,民族班和预科班酌情实行各少数民族名额分配制,各地的优惠政策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统一性。
关键词:
高考优惠政策 受教育权 平等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