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1)
2023(7587)
2022(6349)
2021(5445)
2020(4623)
2019(10217)
2018(10029)
2017(19345)
2016(10229)
2015(11689)
2014(11815)
2013(11795)
2012(11250)
2011(10594)
2010(11018)
2009(10799)
2008(10554)
2007(9866)
2006(9219)
2005(8757)
作者
(30837)
(26001)
(25882)
(24796)
(16671)
(12204)
(11689)
(9845)
(9826)
(9378)
(9256)
(8771)
(8522)
(8501)
(8343)
(7979)
(7619)
(7566)
(7425)
(7011)
(6864)
(6244)
(6180)
(6058)
(5996)
(5852)
(5751)
(5449)
(5200)
(5029)
学科
(67565)
经济(67482)
管理(37768)
(29804)
(26122)
企业(26122)
方法(18974)
地方(16454)
数学(15958)
数学方法(15854)
(15789)
(14889)
中国(14363)
业经(13371)
地方经济(12187)
(11836)
(11380)
(11130)
(9801)
金融(9798)
环境(9534)
(9276)
银行(9271)
(8926)
体制(8744)
经济学(8222)
(8073)
财务(8047)
财务管理(8026)
理论(8010)
机构
大学(169187)
学院(167131)
(82969)
经济(81445)
研究(59833)
管理(59767)
理学(49823)
理学院(49280)
管理学(48723)
管理学院(48379)
中国(45608)
(41360)
(34606)
财经(31632)
科学(31164)
(29714)
(28303)
经济学(27968)
(26867)
研究所(26033)
中心(25611)
经济学院(24611)
财经大学(23041)
北京(22200)
(21610)
师范(21486)
(20739)
(20601)
(19677)
业大(18019)
基金
项目(97771)
科学(78148)
研究(75348)
基金(72513)
(61132)
国家(60630)
社会(52430)
科学基金(52428)
社会科(49803)
社会科学(49791)
基金项目(37014)
(36837)
教育(34070)
(30302)
自然(29588)
资助(29491)
自然科(28855)
自然科学(28848)
编号(28828)
自然科学基金(28349)
成果(25639)
(24765)
(22824)
国家社会(22699)
重点(22186)
(21862)
课题(21174)
教育部(20562)
(20222)
人文(19983)
期刊
(106272)
经济(106272)
研究(61378)
中国(34841)
(34220)
管理(26149)
学报(21703)
科学(20854)
(19139)
财经(18851)
(18108)
金融(18108)
大学(17803)
经济研究(17607)
学学(16786)
(16386)
教育(15886)
技术(14687)
问题(13593)
业经(13517)
农业(11922)
(10344)
技术经济(10140)
世界(9353)
国际(8964)
改革(8651)
(8651)
经济问题(8508)
经济管理(8088)
现代(7968)
共检索到274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一提起公有制,人们总要联想到按劳分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已经写入了所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而“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实现”也已成为大多数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者的思维定式。但是,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看,按劳分配都不是公有制经济的唯一分配原则,它的存在也不是直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本文所要着力阐明的就是这样一种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观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江林  
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分配原则,对公有制企业更是这样。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按劳分配始终未能令人满意地得到贯彻。分析其原因,进而探索合理途径,使按劳分配作为公有制企业的主体分配原则或方式,得以有效地贯彻实行,是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公有制+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不仅在理论上突破了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思想桎梏,而且在实践上是历史性的制度创新。要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公有制基础上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它包括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或结合。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导致的商品性与非商品性并存的二重属性,并表现在产权结构的直接社会性与局部性、计划与市场、等量劳动互换与等价交换、劳动力的主人地位与商品属性、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等具体方面。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英辉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王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根本经济制度。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公有制如何有效地实现,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问题,更是我们深化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浩  
现有的实证研究发现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学术界部分同志因此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文章着重从理论和研究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推论的误区。(1)应全面理解作为整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效率;(2)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效率理论来解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差异;(3)分析目前实证研究中的样本偏差;(4)讨论对有大量价格扭曲和外部效应的国有企业采用传统度量指标的局限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瑞新  
一、东西方财政分配原则的内容差别 财政分配原则总体上可分为财政收入原则与财政支出原则。从财政收入原则来看,我国财政分配理论把它归纳为四点,即要求财政收入的组织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即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资金的内部积累,以国外资金的筹集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坚持降低成本,广开财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即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率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坚持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所谓区别地待就是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而区别对待,对于不同收入的经济单位与个人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对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培兆  
过去,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现在认定计划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无关,是一般范畴。这样,支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三足鼎立”,变为“两条腿”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后会不会再失去其中一个,变为“金鸡独立”,甚至变为“无脚将军”呢?理论与实践若不能予以很好地回答,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去年,我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些人说我还是保守,什么特征,只要共同富裕就是了。这使我有些纳闷,没有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又如何保证“共同富裕”呢?于是,我提出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使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存在、壮大和发展问题,希望理论界探讨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来。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袁康  胡承统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最重要的是深化公有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质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生产要素资本化的公有制经济,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要求的特殊的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定的资本主义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临男  
作者认为,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和分配规律,并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分配原则和基本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要素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原则并行不掉,二者相互有机地结合,共同形成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分配的格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宁一非  
对经济人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及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迄今,流行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但是都存在问题。本着理论的彻底性和现实的客观性,从这两种相对的观点出发进行探讨———突出分析经济人范畴的层次、构成及自利性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的关系,却可以得出,经济人是不能被否定的,公有制也不能被经济人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通)的联系,可以同时共存与发展。承认、运用和进一步探讨经济人与所有制的关系,对公有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继民  
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然而,传统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都是公共财政对外全额投资或参与部分投资的结果,只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性、主导性和调控性的公共财政才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碚  
公经济与私经济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存在一个概念误区,即把"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简称公有制经济)等同于"公经济",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简称私有制经济)等同于"私经济"。于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就主要只研究各种公经济及其行为特征,而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南平  
论公有制的层次及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四川工业学院管理系副主任蒋南平在任何社会经济时期,所有制的社会结构及表现形式总是不同的,其内部结构、层次及相应的关系也都具有不同特点。西方学者也承认这些特点,并把所有制分为共有制、国有制和私有制。“我们必须区分几种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市场与公有制是否相容,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存在社会形式规定,市场经济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运行的。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公有制实现形式。市场经济与单一的公有制不相容,但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是相适应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