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54)
2022(2157)
2021(2144)
2020(1848)
2019(4188)
2018(4200)
2017(8672)
2016(4781)
2015(5632)
2014(5617)
2013(5713)
2012(5284)
2011(4867)
2010(5208)
2009(4983)
2008(5236)
2007(5171)
2006(4822)
2005(4294)
2004(3844)
作者
(13564)
(11487)
(10962)
(10674)
(7365)
(5550)
(5196)
(4328)
(4245)
(4158)
(3995)
(3795)
(3766)
(3740)
(3574)
(3408)
(3373)
(3312)
(3228)
(3211)
(2870)
(2781)
(2754)
(2707)
(2628)
(2575)
(2443)
(2431)
(2273)
(2242)
学科
(23047)
企业(23047)
(22489)
管理(21503)
(21240)
经济(21094)
(12591)
方法(10701)
(10435)
财务(10419)
财务管理(10405)
企业财务(10090)
数学(6847)
数学方法(6815)
(6560)
理论(6546)
业经(6388)
(5748)
中国(5535)
公司(5157)
(4937)
(4719)
(4589)
体制(4374)
企业经济(4241)
经济理论(3899)
社会(3883)
(3819)
教育(3807)
(3243)
机构
大学(79153)
学院(76186)
管理(29449)
(29392)
经济(28800)
理学(24864)
理学院(24593)
管理学(24321)
管理学院(24149)
研究(22276)
(19054)
中国(18099)
(16202)
财经(14772)
(13252)
(12109)
科学(11761)
(11361)
(10972)
财经大学(10958)
师范(10931)
北京(10407)
(9643)
研究所(9599)
中心(9592)
商学(9227)
商学院(9177)
师范大学(8780)
经济学(8658)
(7938)
基金
项目(40460)
科学(32503)
研究(31802)
基金(30442)
(24877)
国家(24598)
社会(22658)
科学基金(21887)
社会科(20151)
社会科学(20138)
基金项目(16089)
教育(15499)
(14558)
自然(13257)
编号(13042)
自然科(12941)
自然科学(12939)
成果(12858)
自然科学基金(12760)
(12566)
资助(12470)
(10302)
教育部(9514)
(9422)
人文(9247)
重点(8813)
项目编号(8804)
课题(8799)
国家社会(8337)
大学(8303)
期刊
(38182)
经济(38182)
研究(26964)
(19866)
中国(15680)
管理(12298)
学报(11562)
教育(10101)
科学(10000)
财经(9706)
大学(9393)
学学(8591)
(8187)
(7881)
金融(7881)
(7306)
财会(6210)
会计(5644)
经济研究(5264)
问题(5014)
业经(4834)
技术(4771)
农业(4310)
(4297)
图书(4197)
(4122)
通讯(4104)
会通(4085)
社会(3761)
现代(3704)
共检索到124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仕兵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其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终止后其生产的产品、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及环境污染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只能由消费者、社会或他人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应在终止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应当健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峰  
美国公司法首创公司终止后责任主体保留制度,并在公司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制度绩效。依据我国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丧失,其法律责任免除,公司违法犯罪行为的责任后果转由他人或社会承担,这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精神。为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有效追诉犯罪,有必要在今后我国公司法中引进公司终止后责任主体保留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仕兵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终止后其生产的产品并不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产品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只能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司应当对其终止后的产品承担责任,应当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青  张恭杰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考虑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将肩负社会责任作为衡量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保障利益相关者利益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认为社会责任的实质是公司与各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和责任关系的体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扩大了公司委托者范围,其影响并非是公司负担的加重,更深层次上讲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相对独立的公司第三方监督机制具有作为监督者的先天优势,扮演着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间桥梁与安全带的双重角色。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晶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是对传统公司囿于其营利性所导致的弊端进行反思的结果。对于对公司社会责任是否应当就其整体赋予独立的法律地位,学理上有不同的观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地位主要应当体现在学理和道德层面,而不应概括的反映在公司法律中。此外,相对于公司的营利性目标,它应当是补充和辅助性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卫林  
公司需要对雇员、环境、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激励,尤其是税法的激励,但实践中税法在激励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严重的缺位。为此,建议尽快完成促进公司履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社会责任的税法补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向林  栾亚萍  
科学界定公司社会责任,是新公司法生效后亟需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为此,笔者在考察公司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梳理立法目的以及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作为唯一的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恩专  
一、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管理概念中的原有之义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一项,即有效地使用资源,除此以外,企业对社会别无他责。这种对社会近乎冷漠的管理哲学,到本世纪30年代开始受到置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于东智  邓雄  
近年来,社会责任投资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并逐渐成为主流的投资策略和方法之一。社会责任投资可以理解为基于多方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公司价值的发现过程。本文回顾了社会责任价值贡献的实证发现,构建了社会责任投资的理论框架,并就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要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监管部门必须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鼓励社会责任投资产品的研发;同时商业银行应以绿色信贷为突破口,运用信贷手段参与社会责任投资,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社会责任投资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亚梅  
企业有必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在收益、人力资源、对所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以利于人们了解其在经营活动期间对全社会履行上述职责的情况。这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意义。本文仅就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作用等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骏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主体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角色特点,使其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在与企业的互动中,推动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功能彰显其社会责任。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注重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的辩证统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伦坤  
从本源上讲,公司社会责任源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从分析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认为公司也具有人性构造。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应立足于公司经营者的经济人与社会人属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着力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揭开法人的经济人面纱,将社会责任加到公司背后的自然人身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金林  
消费者治理兴起主要表现在各类消费者通过竞争性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表达其对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治理意愿。买方市场、反垄断规制和竞争性契约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治理的兴起。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义务、损害赔偿和社会福利等责任缺失上,其原因在于公司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员自身利益和公司文化契约缺失等。从契约视角促进消费者治理和重构公司社会责任的路径主要有促进市场契约化进程、重构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契约和完善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规制以及发展竞争性契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跨国公司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单个国家所能控制的范围,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有特殊性。要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特别是使其尽到社会责任,必须依赖于国际监督~—当然这仅是以一种压力的形式存在的。当社会责任以一种内化的方式影响跨国公司的声誉和赢利目标时,其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就开始产生了。随着国际社会中诸多利益相关者对跨国公司监督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经营守则,这反映了社会责任意识在跨国管理领域的兴起,同时也体现出做一个合格的全球公司公民在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目标中的重要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