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1)
2023(6762)
2022(5622)
2021(5218)
2020(4454)
2019(9732)
2018(9511)
2017(18001)
2016(10009)
2015(11363)
2014(11399)
2013(11281)
2012(10391)
2011(9241)
2010(9593)
2009(9347)
2008(9621)
2007(8742)
2006(7732)
2005(7259)
作者
(27569)
(23037)
(22966)
(22139)
(14705)
(10913)
(10435)
(8680)
(8656)
(8407)
(7932)
(7732)
(7638)
(7623)
(7499)
(6964)
(6760)
(6657)
(6640)
(6545)
(5961)
(5622)
(5416)
(5386)
(5273)
(5189)
(5175)
(5045)
(4603)
(4518)
学科
管理(41312)
(36118)
经济(36042)
(33295)
(30138)
企业(30138)
(27539)
(15280)
财政(13631)
方法(13313)
(13067)
财务(13041)
财务管理(12997)
中国(12400)
企业财务(12397)
(10967)
数学(10648)
(10522)
数学方法(10509)
(9756)
业经(9515)
体制(9189)
(8338)
(8086)
银行(8079)
(7712)
制度(7681)
(7672)
理论(7649)
(7544)
机构
大学(147324)
学院(144763)
(59396)
经济(58097)
管理(53648)
研究(47247)
理学(44982)
理学院(44483)
管理学(43936)
管理学院(43628)
(42158)
中国(37056)
(30370)
财经(28454)
科学(26116)
(25467)
(23712)
(23509)
中心(20872)
财经大学(20622)
研究所(20234)
经济学(19311)
北京(19242)
(19073)
师范(18936)
(18195)
(17789)
经济学院(17197)
(16871)
业大(16510)
基金
项目(87587)
科学(69229)
研究(67977)
基金(64140)
(54373)
国家(53897)
科学基金(46575)
社会(44964)
社会科(42557)
社会科学(42546)
(33212)
基金项目(33128)
教育(31401)
(27595)
编号(27540)
自然(27275)
自然科(26629)
自然科学(26623)
自然科学基金(26146)
资助(25504)
成果(25436)
(23313)
(20388)
重点(19886)
课题(19559)
国家社会(19149)
(19077)
教育部(18197)
(18120)
项目编号(17784)
期刊
(72656)
经济(72656)
研究(51557)
(40612)
中国(33479)
管理(21262)
学报(21203)
科学(18597)
教育(17367)
大学(17140)
(16723)
财经(16663)
学学(16000)
(14719)
金融(14719)
(14209)
经济研究(11347)
技术(11123)
农业(10236)
会计(9918)
业经(9795)
问题(9668)
财会(9570)
(8614)
财政(8614)
图书(8416)
(7676)
(7613)
(7456)
书馆(6692)
共检索到237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元起  王飞  
本文分析了公共财政和宪政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宪政与公共财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公共财政既是宪政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宪政也是公共财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完善必须以宪政为基础。宪政以贯彻和实行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规范和代议制度(或代表制度)为基本特征,因此,现代公共财政必须以由宪法规范确认、受议会(或代表大会)决定和监督权为发展完善的基础。从宪政基础角度探讨当今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路,对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正月  
西方宪政发展史表明,财政立宪是国家以征税权为核心的财政权由封建君主向民主政府转移的结果;私有财产权与国家财政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划清财产权与财政权之间的界限,为宪政国家中财政权的活动设定底线,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文炳勋  
宪政的核心在于分权与制衡。财政立宪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公权力行使的能力及其正确行使,宪法对国家的财政权在不同的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界分的一项政治制度。我国财政民主化的改革较多地关注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相比之下,财政权力在国家立法机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的出发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无疑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也是财政学界讨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首要的问题是全面认识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中心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首先探讨了公共财政是否现代财政制度的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学还不能称为现代公共财政学或者说完全的现代公共财政学;其次分析了公共财政与我国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适应性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存在的一些缺陷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再次研究了如何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建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志勇  姚林  
财政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体制基础上的,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不同财政类型也不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以来,财政的公共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主要从西方宪政理论的角度对公共财政与宪政理念的契合之处进行分析,以期深化对公共财政的认识,促进我国公共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培勇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消除各种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其中,财政制度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焦建国  
公共财政是建立在现代预算基础上的财政制度,预算是公共财政运行的“道路规则”,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我国建立公共财政就是要重建预算制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 ,教育财政也必须进行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了公共财政制度下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提出了构建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不是对"公共财政"本质论的否定,而是反映出我国政府面对未来发展危机所作出的提升以财政为核心的国家组织能力的科学决断。不过,这也折射出公共财政论在公共性界定、理论本土化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致使财政功能受限。现阶段,应认识到我国现代财政所具有的经济与伦理二元属性,并以此为依据从宏观调控机制、绩效考核制度、财政收支制度、预算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星星  胡明  
现代公共财政预算的目标,包括宪政的权力制约、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诸多理念,而实现公共财政预算目标的根基是建立完善的人大预算审议制度,完善的预算审议制度对规制政府预算行为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预算审议制度在民主宪政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完善程度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成熟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人大预算审议制度必须从厘清预算审议权限、建立人大预算审议的专门机构、明确预算审议的具体程序、强化预算审议的民主四个方面予以具体完善。这是人大预算审议的宪政精神在制度中具体体现,亦符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人大预算审议制度是建设宪政与法治国家的紧迫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陆军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近期确立的政府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体制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权事权划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迎秋  
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更高目标──建立公共财政刘迎秋经过15年的改革,虽然我国财政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体制与我国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财政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展望1994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昆  
一、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财政框架作为新时期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不断增加,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明确的。建设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体现,建设和谐社会和公共财政,是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必须置于特定的国情和体制背景来认识和理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先霞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公共财政没有全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的阳光如何普照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怎样享受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显性化。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和思考,本文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财政研究范式的设想,以期弥补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缺陷和公共财政对农村问题关注的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杨元杰  张洵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现实状况出发,以公共服务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关系的逻辑矩阵,并运用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差距以及公共财政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