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2)
- 2023(14048)
- 2022(11664)
- 2021(10983)
- 2020(9171)
- 2019(20548)
- 2018(20584)
- 2017(37988)
- 2016(21027)
- 2015(24006)
- 2014(24324)
- 2013(23711)
- 2012(22594)
- 2011(20571)
- 2010(21044)
- 2009(20150)
- 2008(20187)
- 2007(18456)
- 2006(16832)
- 2005(15696)
- 学科
- 济(100410)
- 经济(100284)
- 管理(66118)
- 业(54063)
- 企(46085)
- 企业(46085)
- 财(34182)
- 方法(34008)
- 中国(30199)
- 数学(28934)
- 数学方法(28628)
- 制(24922)
- 农(22700)
- 地方(22274)
- 学(20897)
- 业经(20664)
- 体(18734)
- 银(17366)
- 银行(17337)
- 务(16685)
- 融(16648)
- 金融(16640)
- 财务(16638)
- 行(16597)
- 财务管理(16588)
- 贸(16434)
- 贸易(16423)
- 易(15973)
- 企业财务(15743)
- 理论(15587)
- 机构
- 大学(311998)
- 学院(307028)
- 济(137536)
- 经济(134788)
- 研究(114469)
- 管理(107935)
- 理学(90029)
- 中国(89460)
- 理学院(88962)
- 管理学(87577)
- 管理学院(86983)
- 财(74209)
- 京(67556)
- 科学(64603)
- 所(58625)
- 财经(54159)
- 研究所(51971)
- 中心(50082)
- 经(48943)
- 江(48697)
- 农(46127)
- 经济学(44986)
- 北京(43832)
- 范(41710)
- 师范(41312)
- 院(40657)
- 经济学院(40046)
- 财经大学(39556)
- 业大(38442)
- 州(37804)
- 基金
- 项目(186726)
- 科学(146482)
- 研究(141128)
- 基金(135810)
- 家(117868)
- 国家(116870)
- 科学基金(98483)
- 社会(92472)
- 社会科(87589)
- 社会科学(87568)
- 省(69670)
- 基金项目(69184)
- 教育(65207)
- 划(58996)
- 自然(58425)
- 自然科(57048)
- 自然科学(57027)
- 资助(56461)
- 自然科学基金(56011)
- 编号(55886)
- 成果(49941)
- 部(43405)
- 重点(42720)
- 课题(40796)
- 发(40523)
- 国家社会(39892)
- 制(39056)
- 教育部(37887)
- 性(37679)
- 创(37504)
- 期刊
- 济(167726)
- 经济(167726)
- 研究(108053)
- 中国(73091)
- 财(63355)
- 学报(47931)
- 管理(44328)
- 农(43476)
- 科学(42968)
- 教育(39150)
- 大学(37446)
- 学学(34863)
- 融(32761)
- 金融(32761)
- 财经(30493)
- 农业(28615)
- 经济研究(27929)
- 技术(26743)
- 经(26487)
- 业经(21878)
- 问题(21730)
- 贸(19407)
- 世界(17433)
- 国际(17246)
- 技术经济(15801)
- 业(15176)
- 图书(15045)
- 版(14851)
- 统计(14439)
- 会计(14193)
共检索到507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丙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但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目标的简短分析表明,意在提高生存竞争实力的公共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主线,而英美的公共财政制度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核心,是最为有效的提高国家实力的公共经济制度。因此,对当代落后国家的追赶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目标并只不是简单模仿市场经济制度,而是要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及其运转机制。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改革 现代文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关键词:
市场取向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回顾与展望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本文系作者提交1998年3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召开的“中国经济改革:比较与展望”国际研讨会的论文。从1979年起改革开放,到现在已近20年。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8%、8.4%和10.3%。取得上述结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放权。改革的所有成果表明:由于破除了旧的高度集中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了对各级组织、特别是企业的行政约束,企业逐步焕发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旧体制间的摩擦正在逐步加大,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形成合理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节体制。而推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逐步使我国的经济运行转到市场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廷惠 陈世栋
改革开放以来,以资源配置市场化为主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形成特色鲜明的改革路径,取得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聚焦“为何改、为谁改、谁来改、改什么、怎样改”等核心问题,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优化所有制结构、深化市场化改革等领域呈现清晰的理论逻辑。在所有制“公有+非公”共存共荣、经济运行“政府+市场”互补互促、宏观管理“长短”“供求”协同联动、分配方式“按劳+按要素”并存并举、改革方式“试点+系统”协同推进等方面,形成核心理念与标识性概念,拓展了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内涵,形成中国自主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体系基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锚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核心,从技术进步、禀赋改善、制度效能三大维度纵深推进,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化 现代化 改革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1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即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积累、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以价格双轨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秩序混乱。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文章认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中国经济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社会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政府权力结构的调整与改革这三大战役。在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发展非国有、非公有经济,二是深化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微观上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宏观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应成为未来中国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本模式。社会分配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需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协调好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即: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基础工资,按本人有偿持股分得的红利,以及无偿分得的税后利润。关于政府权力结构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洋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各项改革政策的推出,是向市场化推进的过程。对于过去2O多年改革的回顾,有从不同角度研究做出的多种划分方法,本文将以主要的改革领域——如不同经济主体、再生产环节、资金流动等的市场化过程为分析点,从横向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多元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