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9)
2023(12431)
2022(10359)
2021(9594)
2020(7971)
2019(17958)
2018(18152)
2017(33588)
2016(18385)
2015(20905)
2014(21075)
2013(20544)
2012(19503)
2011(18178)
2010(18412)
2009(17641)
2008(17278)
2007(15784)
2006(14541)
2005(13717)
作者
(52816)
(44148)
(44073)
(42149)
(28384)
(20861)
(19948)
(17065)
(16883)
(15755)
(15461)
(14719)
(14606)
(14501)
(14245)
(13673)
(13143)
(12737)
(12661)
(12321)
(11686)
(10751)
(10616)
(10256)
(10016)
(9841)
(9787)
(9473)
(8900)
(8733)
学科
(93429)
经济(93315)
管理(54936)
(44000)
(36808)
企业(36808)
方法(30069)
中国(26895)
数学(25804)
数学方法(25627)
(22111)
(21942)
地方(20261)
(20136)
业经(19036)
(18309)
(16954)
(15657)
金融(15649)
(15354)
银行(15335)
(15276)
贸易(15266)
(14877)
(14846)
地方经济(13542)
环境(13347)
理论(13304)
体制(12732)
农业(12438)
机构
大学(276785)
学院(272134)
(126822)
经济(124437)
研究(102958)
管理(96001)
理学(80114)
中国(79970)
理学院(79166)
管理学(78122)
管理学院(77575)
(62626)
(59611)
科学(56186)
(51993)
财经(47742)
研究所(46265)
中心(44480)
(43212)
(42359)
经济学(41864)
(39339)
北京(38730)
经济学院(37202)
(37071)
师范(36750)
(36503)
财经大学(35064)
业大(32907)
(32816)
基金
项目(166878)
科学(131849)
研究(127476)
基金(122251)
(105831)
国家(104972)
科学基金(88633)
社会(84889)
社会科(80511)
社会科学(80495)
基金项目(62365)
(61520)
教育(58503)
(52542)
自然(51585)
自然科(50339)
自然科学(50323)
资助(50257)
编号(50151)
自然科学基金(49460)
成果(44499)
(39274)
重点(38259)
国家社会(37023)
(36875)
课题(36717)
(36210)
教育部(34463)
(33742)
(33730)
期刊
(154235)
经济(154235)
研究(96422)
中国(63081)
(50031)
学报(40147)
管理(39644)
科学(37431)
(37301)
教育(33996)
大学(31611)
(29536)
金融(29536)
学学(29421)
财经(27095)
经济研究(25834)
农业(24504)
技术(23712)
(23613)
业经(20294)
问题(20268)
(18173)
世界(16646)
国际(16570)
技术经济(14156)
(13069)
图书(12916)
统计(12390)
经济问题(12354)
(12336)
共检索到44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齐守印  
分工能够提高效率,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分工以其自然必然性发挥作用,不断从原有工种、职业或生产活动领域中分化和独立出新的工种、职业或生产活动领域,这就是分工规律。就公共经济而言,它本身就是分工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其运行和发展也服从分工规律。只有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丙涛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但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目标的简短分析表明,意在提高生存竞争实力的公共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主线,而英美的公共财政制度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核心,是最为有效的提高国家实力的公共经济制度。因此,对当代落后国家的追赶来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目标并只不是简单模仿市场经济制度,而是要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及其运转机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维彪  
我国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取向,是由行政计划型的规范性体制向市场导向型的规范性体制转换。这不是人们主观上可以随意指定的结果,也不是理论家们在理论上演绎的产物,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巨大成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海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20周年。20年来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今后的改革、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中国从1978年底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2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社会全面进步。由于中国原来太落后了,同其他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的差距太大了,尽管努力奋斗了20年,1997年人均GDP也只有730美元(按当年人民币汇率计算),农村还有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所以,我们还要急起直追,继续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为此,要认真总结2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便更好地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课题组  陈佳贵  刘树成  吴太昌  常欣  
本文从以下9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改革的理论指导: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改革的性质: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相统一;改革的方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的方式: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改革的协同配套:推进全方位改革;改革的推动力量: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全文分上、下两期刊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8%、8.4%和10.3%。取得上述结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放权。改革的所有成果表明:由于破除了旧的高度集中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了对各级组织、特别是企业的行政约束,企业逐步焕发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旧体制间的摩擦正在逐步加大,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形成合理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节体制。而推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逐步使我国的经济运行转到市场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慰庭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本主义成长时期的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曾总结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后,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广泛影响。目前我们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与当年斯密要极力发展的社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