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3)
2023(8041)
2022(6768)
2021(6083)
2020(5153)
2019(11166)
2018(10711)
2017(20396)
2016(11241)
2015(12328)
2014(11987)
2013(11939)
2012(11162)
2011(10259)
2010(10264)
2009(9483)
2008(9219)
2007(8304)
2006(7431)
2005(6648)
作者
(36332)
(30036)
(29844)
(28279)
(19131)
(14693)
(13532)
(11690)
(11640)
(10495)
(10367)
(10131)
(9872)
(9591)
(9530)
(9354)
(9173)
(8971)
(8803)
(8638)
(7792)
(7369)
(7276)
(7024)
(6880)
(6650)
(6633)
(6530)
(6136)
(6028)
学科
(43843)
经济(43760)
管理(33512)
(30109)
(23226)
企业(23226)
方法(19840)
数学(17212)
数学方法(17026)
(13322)
(13043)
中国(12368)
(12115)
业经(9640)
(9616)
贸易(9613)
(9319)
(9252)
农业(8654)
(7306)
银行(7263)
理论(6934)
(6922)
地方(6909)
(6861)
金融(6860)
环境(6822)
(6772)
财务(6754)
财务管理(6737)
机构
大学(170677)
学院(166872)
(67142)
经济(65809)
管理(61198)
研究(60695)
理学(53015)
理学院(52336)
管理学(51381)
管理学院(51086)
中国(44833)
科学(39741)
(36462)
(36330)
(32288)
(32163)
研究所(29587)
业大(29561)
农业(29227)
中心(26645)
财经(25502)
(25155)
(23223)
北京(22753)
(21919)
(21793)
师范(21406)
经济学(21155)
(19726)
(19423)
基金
项目(114421)
科学(88980)
基金(84835)
(77894)
国家(77218)
研究(75815)
科学基金(64282)
社会(50245)
社会科(47504)
社会科学(47490)
基金项目(44645)
自然(43412)
(43198)
自然科(42426)
自然科学(42408)
自然科学基金(41686)
(38350)
资助(34035)
教育(33664)
编号(28270)
重点(25920)
(24958)
(23596)
(23317)
计划(23297)
科研(22712)
成果(22627)
创新(21873)
国家社会(21730)
教育部(20755)
期刊
(73152)
经济(73152)
研究(50613)
学报(36816)
(31861)
中国(31806)
科学(30466)
大学(26661)
学学(25430)
(24722)
管理(21287)
农业(21097)
(14399)
金融(14399)
教育(14174)
财经(13756)
经济研究(13086)
(11811)
(11464)
业经(11404)
技术(10836)
问题(9961)
(9947)
业大(9881)
图书(9430)
农业大学(8418)
商业(8396)
科技(8061)
(7884)
技术经济(7459)
共检索到248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银华  龙朝阳  
本文在一个内生经济增长的OLG模型框架下研究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对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长期影响。分析表明,公共养老保险对个人消费和储蓄有着不同的影响。存在家庭内部赡养的情况下,适度规模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不会降低个人储蓄率,而通过降低生育率,提高个人消费。较大规模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则先后挤出个人储蓄和消费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伟  
在养老保险经济学的教科书中,由于短视要求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解释多数与语言描述进行阐述,这种推理方式很不严谨。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的小模型,可以用于养老保险经济学的教学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春玲  
整合企业年金计划是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和企业年金计划之间最直接的联结,以及公共养老金制度对企业年金计划的直接影响。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联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合企业年金计划的构成;二是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荣巍  汪建  
美国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IRA计划使个人养老储蓄观念深入人心。IRA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的成功,盘活了大量养老资金,也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国以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但至今仍局限于第一层次。养老体系的不完善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在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不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构建以个人储蓄为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方面,IRA计划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万丁  张子厚  
作为可靠的老年保障制度,公共养老金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制度根源。半个世纪以来以人口老龄化为动因的围绕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财务机制的争论以及进而对公共养老金的批判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推敲,事实上,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并不必然受制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常识"不同,本文认为,中国公共养老金改革的成效并没有证明对基金积累的推崇是明智之举,相反,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却在中国公共养老金体系中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辉  王斌会  
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从公共养老金制度视角探寻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动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工资差异扩大可引致城乡人口流动,使城市化水平上升;城市住宅价格则具有抑制作用,城市房价上升进而生活成本提高会阻碍城乡人口流动,影响城市化进程。为对冲城市化进程放缓态势,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刚性约束下,除应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外,还应在持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在城市公共养老金制度均衡条件允许下,适度提高城市养老金待遇水平,增强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力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林  
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这主要集中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和制度外变量的关系、国际视野下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特征和完善与中国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模式选择和制度优化等三个方面。应理性审视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已有文献,特别是客观看待中国"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缺口"以及"名义账户制度与基金投资"之间关系等问题。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研究的未来指向是:基于多学科思维,从多要素出发,立足于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作理性科研,逐渐形成"社会保障学科气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林  
理论界尚乏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实施条件的专门研究。本文在剖析公共养老金基金制个人账户计划(FDC)和名义账户制(NDC)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制度变量,对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以这些条件为标准,对中国个人账户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转制成本的有效消化、具备基本要素和监管机制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科学的精算机制和信息系统、有效的就业政策是个人账户制度建立所需的基本条件。同时,个人账户制度的规模要与一国国民产出分配结构、总税率、贫富差距状况等经济变量相适应。面对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空账"窘境,名义账户制不失为其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秀云  朱浩  
公共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对保障退休者基本生活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具有积极作用。在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德国和日本分别以“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指数”为依据,纳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的修正因子,以内化制度赡养结构老化的风险。代际分担机制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在职者在化解养老金缺口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但在职者承担比例下降、退休者承担比例提高;通过准DB型养老金待遇调整模式实现代际利益均衡。借鉴德国和日本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以准DB型模式平衡代际利益。同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适当下调公共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并兼顾政府财政承受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瑞江  
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额居民储蓄转化成资本的效率很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同时资本市场因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巨大障碍。国际上成熟的证券市场依靠社会养老金把居民储蓄转化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支撑资本市场。我国社会养老金这种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原因主要是现行的社会养老金体制的限制。改革社会养老金能很好地实现银行储蓄向证券市场分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熠  
文章通过连续时间模型分析了收入关联制和均等受益制这两种现收现付制养老金计划的收支平衡条件。结果表明:在面临人口老龄化时,如果替代率保持不变,收入关联制将出现收支失衡;而在一定条件下,均等受益制不会出现收支失衡,但是替代率水平将逐步下降。分析结果还表明,在人口结构变化时,两种计划的替代率都必须以相同的速度下降以维持收支平衡。相对于均等受益制,我国现行的收入关联制基础养老金计划在面临人口老龄化时缺乏替代率调整的政策工具和合理的方式,容易陷入支付危机;而采用均等受益制则有利于维持养老金计划的可持续性,同时保障老年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薛薇  
不同税制模式和个人所得税征税方式对养老金计划的影响不同,而养老金计划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如何定位又主要取决于公共政策对储蓄以及不同储蓄形式的态度。比较国际实践,从税制模式、储蓄传统和长期资产管理来看,我国公共政策不需要鼓励养老金储蓄,但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来看,又需要对养老金储蓄形式给予一定的鼓励。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应该对其给予适当税收激励,但不需要很大力度。考虑到我国分类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制,本文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养老金计划应该采取TEE模式(养老金缴款不允许税前扣除、对未支付的资本收益或资本利得不征税、对领取的全部养老金收入不征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林  邓海骏  
学术界尚乏对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的研究。本文通过阐明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的逻辑,将其划分为建立、发展、扩展和抉择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典型国家即新加坡、智利、瑞典和拉脱维亚的制度变迁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以具体考察制度的整体嬗变过程。研究表明,经济规则和政治规则的互动推动了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嬗变,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是变迁后的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董克用  张栋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养老金制度经历了有自我保障到家庭保障再到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过程。自工业革命后社会保障替代家庭保障以来,社会化的养老金制度已经历经了百余年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个由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主体参与,财政、企业、个人的多渠道筹资,公共管理、私人管理以及企业与个人决策的多元化管理,包括公共养老金(Public Pension)和私人养老金(Private Pension)的多样化模式。不同的养老金发展模式都是在养老金改革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