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3)
2023(6168)
2022(5160)
2021(5044)
2020(4350)
2019(9783)
2018(9824)
2017(17482)
2016(10497)
2015(12366)
2014(12365)
2013(11978)
2012(11415)
2011(10440)
2010(10909)
2009(10408)
2008(10798)
2007(10490)
2006(9561)
2005(8837)
作者
(33398)
(27774)
(27524)
(26284)
(17976)
(13343)
(12638)
(10880)
(10821)
(10346)
(9638)
(9560)
(9337)
(9253)
(9020)
(8552)
(8508)
(8365)
(8147)
(8109)
(7241)
(7200)
(6961)
(6618)
(6503)
(6410)
(6266)
(6102)
(6023)
(5591)
学科
管理(38914)
(32900)
经济(32847)
(30184)
(27979)
企业(27979)
(13940)
方法(13396)
理论(11979)
(11870)
中国(10842)
(10086)
数学(9485)
教育(9435)
数学方法(9226)
(8973)
(8581)
财务(8552)
财务管理(8519)
业经(8487)
(8070)
企业财务(8056)
教学(7640)
(7042)
银行(7007)
(6894)
(6810)
人事(6710)
人事管理(6710)
(6550)
机构
大学(155326)
学院(151478)
研究(54493)
管理(52681)
(49479)
经济(47820)
中国(42536)
理学(42043)
理学院(41386)
管理学(40353)
管理学院(40047)
科学(36434)
(35954)
(30331)
(30014)
(29264)
(27542)
研究所(27102)
中心(24505)
农业(23786)
业大(23651)
北京(23201)
(23090)
师范(22741)
(21973)
(20810)
财经(20729)
技术(20007)
(19363)
(18571)
基金
项目(88913)
科学(66698)
研究(63857)
基金(60350)
(54507)
国家(53965)
科学基金(43847)
社会(35850)
(35763)
社会科(33449)
社会科学(33431)
教育(32285)
(31021)
基金项目(30703)
自然(29776)
自然科(29085)
自然科学(29072)
自然科学基金(28537)
编号(27284)
资助(26108)
成果(25241)
重点(20934)
课题(20806)
(19121)
(17852)
(17702)
计划(17139)
项目编号(16903)
(16897)
科研(16833)
期刊
(67398)
经济(67398)
研究(49764)
中国(42639)
学报(32159)
教育(30092)
(27400)
(27299)
科学(26457)
管理(25123)
大学(23807)
学学(21817)
农业(18140)
技术(15203)
(14467)
金融(14467)
图书(13291)
财经(12447)
(11726)
(10863)
书馆(10315)
图书馆(10315)
(9605)
经济研究(9084)
业经(8957)
业大(8201)
(8136)
论坛(8136)
问题(8109)
职业(7923)
共检索到26133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平  徐行言   郭红玲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设置中价值目标的缺失,探讨了伦理学与价值分析在公共决策过程和公共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公共伦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公共管理教育中实现伦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学慧  陈通  
制定合理的公共管理硕士实践导师的遴选办法,是保证MPA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试办院校正在探索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通过遴选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实践导师遴选工作的若干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胡秀英  
阐述了工程论理教育及其时代性,回顾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开展情况,认为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价值: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养成工程伦理道德提供平台、为其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为其道德品质培养提供精神指引。指出具体的融入路径包括:制定工程伦理规范、优化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谈我国硕士学位的地位和硕士生培养年限徐忠勤强文鑫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实现高层次专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凌恒  
理学专业硕士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本文归纳分析了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科学—附加"集成的课程体系、"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组织、"课程—项目"双重的毕业要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柳一斌  
以陕西省12所高校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335名工程硕士生和872名工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获奖者的成果和科研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益较多,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分类培养成效显著,但是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薛澜  赵纯均  赵劲松  
作者首先介绍了公共管理教育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公共管理教育的现状及特色,然后针对国内目前公共管理人才在知识层次和结构上的缺陷阐述了国内开展这项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差异;最后,作者从学位要求、招生对象、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提出了基本的设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韦惠惠  
文章旨在探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基于已有文献构建假设模型,借助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PLS-SEM)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转移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学习结果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结果、感知内容效度通过转移动机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主管支持分别经由转移动机、使用机会对项目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践建议:激发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转移动机;优化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公共部门主管支持,创造更多使用机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芳  
公共管理的天职是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公共利益。社会要确保这一“公共”不被“私有” ,就既要加强法治 ;也要打造德治──公共管理伦理的制导与规范。当前应在公共管理学元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建设公共管理伦理的三大系统 :即政务道德、行政道德、公共服务道德系统 ;实现其四大主体功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春莉  权元元  
在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行动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育硕士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教育硕士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育硕士研究生普遍接受并欢迎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拉近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加深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教学中的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过程,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在分享中将零碎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加以整合和提升,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彭振威  
我国的教育硕士招生与培养工作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学生专业背景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实践性培养资源短缺的状况急需改善;毕业生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解决的对策是:加大专业硕士招生改革的力度,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由考试制改为申请考核制;教育资源的培育和培养过程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研究型实践能力的提升;实施更为灵活而严格的学制和学分管理办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敏  李刚  
MLIS作为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的一种专业硕士,它既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需要娴熟的技能。在转型时期,首先要认清并处理好MLIS和学术型硕士的关系;其次应明确专业性和职业性是MLIS人才的基本属性;通过讨论课程可以获得核心知识和"元能力",然后在实践教学中反复检验这些知识和实现"元能力"的迁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江  
一、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 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理论、技能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创见和做出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的突出特征是创造和新颖,在现有事物中找突破,在未来设想中求发展。创新人才是创新能力的载体,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呢?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七条标准:第一,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第二,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现任感;第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克用  
认为应当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即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成为博士研究生 教育的前期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经过资格考试,从中选拔博士研究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在课程、实习、论文三个环节都需要改革,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看,应 当大力发展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兆诚  曹晔  
中德两国职教硕士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德国职教硕士培养具有管好两端、规范中间、本硕一体、重视实践、突出能力的特点,而在我国职教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全日制生源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相应实践经历,难以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课程设置仍然偏重学科体系,本硕两阶段学习内容不衔接;实践能力培养存在实践教学时间短、过程不规范、质量无法保证等诸多问题;培养年限过短,以在校学习为主,对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德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职教硕士培养可从优化生源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法教师培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探索本硕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三元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着手。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