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3)
2023(4331)
2022(3572)
2021(3297)
2020(2845)
2019(6345)
2018(6039)
2017(11825)
2016(6503)
2015(6997)
2014(7170)
2013(7119)
2012(6395)
2011(5747)
2010(5872)
2009(5673)
2008(6457)
2007(5734)
2006(4812)
2005(4533)
作者
(19291)
(15971)
(15803)
(15383)
(10359)
(7724)
(7208)
(6059)
(6038)
(6025)
(5575)
(5444)
(5347)
(5142)
(5133)
(4721)
(4709)
(4707)
(4618)
(4497)
(4206)
(4115)
(3825)
(3755)
(3704)
(3577)
(3520)
(3518)
(3203)
(3176)
学科
(23110)
经济(23083)
管理(22262)
(22215)
(20208)
企业(20208)
(11538)
方法(10759)
(9383)
财务(9373)
财务管理(9355)
企业财务(8795)
(8525)
数学(8327)
数学方法(8222)
理论(6020)
(5815)
中国(5792)
业经(5532)
(5038)
银行(5032)
(4685)
(4410)
(4388)
金融(4387)
教育(4247)
技术(4182)
(3970)
(3963)
(3958)
机构
大学(98360)
学院(97987)
(35710)
经济(34893)
管理(33807)
研究(30405)
理学(28853)
理学院(28496)
管理学(27992)
管理学院(27795)
(23677)
中国(23340)
(20254)
科学(19241)
财经(17849)
(16591)
(15935)
(15612)
(14774)
研究所(14410)
(13557)
师范(13430)
中心(13315)
业大(13024)
财经大学(12996)
(12547)
北京(12452)
农业(11569)
经济学(11350)
会计(10952)
基金
项目(59470)
科学(46606)
基金(43709)
研究(42897)
(38477)
国家(38128)
科学基金(32401)
社会(27561)
社会科(26100)
社会科学(26090)
(22932)
基金项目(22651)
自然(21105)
自然科(20628)
自然科学(20621)
教育(20325)
自然科学基金(20299)
(19497)
资助(17803)
编号(16706)
成果(15055)
(14111)
重点(13767)
(13554)
(12219)
课题(12026)
(11794)
教育部(11673)
科研(11639)
国家社会(11576)
期刊
(40205)
经济(40205)
研究(30847)
(25216)
中国(18809)
学报(18417)
科学(14773)
大学(13569)
学学(12816)
(12666)
管理(12179)
会计(11608)
教育(11427)
财经(10544)
财会(8996)
(8949)
(8531)
金融(8531)
农业(8272)
(6605)
经济研究(6582)
技术(6492)
通讯(5994)
会通(5966)
业经(5783)
问题(5494)
(4758)
(4504)
(4433)
(4428)
共检索到148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可夫  
过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可以扩展到整个会计制度变迁;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发展和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展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2006年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公允价值会计时代;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仍然处于过渡状态,将逐步实现从局部的公允价值会计向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过渡。为此,应建立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冰  黄卫华  商晨  
过渡性制度安排是指内在不稳定的、具有尝试性和特定演化方向的制度安排,具体可以分为搜寻型、目标型、阶段型和策略型4种类型。从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政府主导下的公共选择,因此转型研究应当围绕着政府的决策行为,即改革的策略选择这一主线来展开。过渡性制度安排是作为降低改革成本、减小阻力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被决策者所采用的。转型在本质上是由利益驱动下的权利结构调整过程,改革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风险控制策略是过渡性制度安排产生的主观原因,转型过程中权利结构的非均衡则是更深层次的客观原因。只有以效率为导向的生产型改革才能推动过渡性制度安排向着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持续不断地演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闵雯  
从强化会计监督职责、扼制腐败行为和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有其现实意义,但不宜全面推广,从长远看,它有悖于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的现阶段,建议采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分清责权和实行企业领导离任审计制度等措施,以防会计信息失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康丽丽  李朝阳  
文章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问题,以及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反映;根据会计假设,认为问题的实质并非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本身存在所谓顺周期问题,而是处于围金融危机期的经济体不满足货币计量假设隐含的币值不变假设,其中的部分企业也不满足持续经营假设,根本不能运用以此为前提的具体会计准则;最后提出了围经济金融危机期企业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世驰  陈炳辉  
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在本质上是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资产计价究竟是价值还是价格的问题上 ,价值计量与价格反映并不矛盾。从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以来 ,资产计价就是价值计量 ,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格。对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资产的现行市价。公允价值会计的真正创意有两点 :一是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客观价值计量 ,价格要能真正反映资产客观价值 ;二是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时点 ,坚持动态的反映观。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反映从静止观点向运动观点转变的开始 ,是科学的会计反映观的开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明锋  
本文在对公允价值概念、运用范围和社会叙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涉及公允价值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德宏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急剧波动,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已严重偏离了其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一种抛弃了成本计量观,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应运而生,这就是公允价值。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一)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从字面上讲,"公允"二字是道德上的范畴。但会计当中涉及很多估计,使用"正确"一词太过呆板,它给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洁慧  
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对财务会计模式的改进和改革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讨论基于历史成本缺陷而兴起的公允价值,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就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财务报告中运用的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黎  
一直以来,会计界都非常重视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否有利于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对此问题,学术界和业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这两者各自的特点,然后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加强信息披露,平衡使用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原则等,期望使两者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企业信息使用者更加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决策的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仙芝  刘海军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其起支撑作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则是基础性、系统性、持续性的新动力。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新基建发展,但与此同时,曾在平台经济等新样态遭遇的监管困惑再次复现,鼓励创新与化解风险相互调适,新基建监管必然呈现过渡性特征。从我国监管制度的演进规律看,针对不同对象监管方式不断变革,但监管主体的同一性、监管框架的延续性相对稳定。新基建监管也应秉持开放性态度,继承和创新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构建主体权责明确、对象识别精准、方法敏捷智能、效能评估高效的监管框架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秀丽  樊英波  
依附于市场扰乱的重大贸易转移是启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条件之一。虽然重大贸易转移增加了中国产品被采取特保措施的机率,但援引这一条件采取特保措施的WTO成员方必须承担法定义务。为了对抗特保措施的单向性,中国的新外贸法也做了相应规定。世界各主要国家也已经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及《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书》245段—250段的相关内容,将特保条款纳入了本国贸易法,表达了对重大贸易转移问题的理解,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对重大贸易转移的立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开群  
我国历经30余年改革,经济发展中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运用经验分析与制度分析,解释混合所有制国企为什么表现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经验上,相对私有制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理论上,混合所有制国企性质与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存在行政干预、目标冲突问题,导致混合所有制效率低下。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表现为过渡性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演变方向为控股型向参股型、优先股型过渡,即国资减持股份,同时,民资增持股份;最终国资全部撤离竞争性领域,甚至退出营利性领域。混合所有制国企演变路径表现为从低效到高效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庆年  张珊珊  
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即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较之强政府控制更为有效。当前我国社会主体的参与形式和程度尚处在初始状态,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提高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水平的必需,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培育,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政府行政改革的契机,发展社会治理组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雨  
新技术从技术样品形态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形态的过渡性创新,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试探性,是新技术寻求磨合技术和技术发展轨道的过程,同时也是规避风险过程。过渡性创新的几个具体环节包括:新技术的功能创新和技术生产线方案的选择、生产流水线上的创新、新技术的市场创新。过渡性创新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新旧技术转换成本;二是在虚拟性选择中,应尽量关注新技术与跨国公司主流技术范式的一致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蓓  陈斌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出现了过渡性资本外逃现象。本文力图从经济理论与税收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成因,进而寻求包括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政策运用在内的宏观对策。本文认为,微观主体(企业)为了实现投资最大化,会在不同投资方式之间进行决择,而过渡性资本外逃的重要动力是企业套取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优惠以获取利润最大化。在我国当前难以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且对资本管制放松趋势下,政府要有效地控制过渡性资本外逃,就必须调整与规范对外资的税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