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3)
2023(11413)
2022(9455)
2021(9010)
2020(7326)
2019(16416)
2018(15818)
2017(29785)
2016(15227)
2015(17018)
2014(16126)
2013(15949)
2012(14897)
2011(13737)
2010(14076)
2009(13506)
2008(12706)
2007(11675)
2006(10447)
2005(9739)
作者
(40854)
(33684)
(33629)
(32067)
(21742)
(16132)
(15008)
(13061)
(12892)
(12027)
(11693)
(11283)
(11055)
(10923)
(10632)
(10470)
(9892)
(9765)
(9714)
(9050)
(8534)
(7951)
(7924)
(7760)
(7686)
(7603)
(7457)
(7184)
(6682)
(6576)
学科
(66797)
经济(66744)
(53619)
管理(49677)
(47180)
企业(47180)
中国(28679)
(27050)
金融(27049)
方法(25319)
(25094)
银行(25089)
(24425)
数学(20985)
数学方法(20839)
技术(18910)
(17279)
业经(17065)
(16830)
(16419)
(16310)
贸易(16292)
(16022)
地方(14004)
技术管理(12956)
理论(11893)
农业(11439)
中国金融(11420)
(11336)
(11264)
机构
大学(219288)
学院(217872)
(103999)
经济(102304)
管理(84870)
研究(77413)
理学(72025)
理学院(71249)
管理学(70562)
管理学院(70101)
中国(67597)
(47281)
(46032)
科学(40385)
财经(37695)
(36817)
中心(35811)
(34395)
经济学(33933)
研究所(33105)
(31598)
经济学院(30467)
北京(30031)
财经大学(28145)
(27989)
师范(27833)
(27642)
(26202)
(25162)
商学(25051)
基金
项目(137327)
科学(111863)
研究(107095)
基金(102513)
(87414)
国家(86709)
科学基金(75849)
社会(72559)
社会科(69278)
社会科学(69262)
基金项目(52769)
(51194)
教育(48221)
自然(44387)
自然科(43529)
自然科学(43519)
(43206)
自然科学基金(42863)
编号(41107)
资助(40891)
(35273)
成果(34564)
创新(31985)
(31855)
国家社会(31509)
重点(31115)
(31036)
课题(29417)
教育部(28652)
中国(28422)
期刊
(114625)
经济(114625)
研究(75186)
中国(48360)
管理(36928)
(36820)
金融(36820)
(35969)
科学(28366)
学报(25333)
教育(25151)
(23453)
大学(20909)
财经(20628)
经济研究(19813)
学学(19278)
技术(18770)
(18019)
业经(16502)
(15509)
农业(15391)
国际(14836)
问题(14774)
世界(13334)
科技(12600)
技术经济(12547)
(12066)
论坛(12066)
现代(10496)
理论(10060)
共检索到348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投融资额迅速增长,基本形成了区域创新中心。本轮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模式冲击的力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使发展中和低收入国家也能够分享技术创新的成果。目前,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呈现出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国家"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三方在不同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制度优势、市场规模优势以及后发优势。为此,中国应当从建立柔性的金融监管体制、打造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重视普惠的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一流的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形成开放的本土技术标准等方面明确金融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并重点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智能金融以及监管科技等领域加大创新和应用力度,从而在新一轮国际金融格局演变中占据主动,助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杰  
在中美之间全面展开的科技创新战略竞争驱动之下,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收缩的重大现象。同时,在持续性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可能会形成中美各自主导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对以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和贸易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产生挤压和重构的双重效应,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产生复杂的影响效应。面对中美科技创新竞争驱动下全球产业链演变格局所蕴含和暴露出来的新格局、新问题和新风险,中国必须以战略博弈思维和长短期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应对。为此,在全球正在形成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复杂格局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如何利用自身的全球第一大规模市场优势来尽快培育全创新链式和全球产业链式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主动通过打造与欧盟、东盟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互利共赢体系,以“集体”对“集体”和“利益同盟”对“利益同盟”的策略,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鲜红  王立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杰  
美国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体系的创新链中拥有"绝对性"博弈占优地位,这是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不对称"博弈特征的核心因素。而中国在创新链的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环节拥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中"对称性"博弈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中美之间科技创新战略竞争的焦点,愈发聚焦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关系和功能边界的认知和博弈、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和独特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核心目标应该是谋求"共生互赢"策略,特别是要正确把握和谋划中美科技创新之间的特殊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逻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穆瑞杰  
产业竞争力的实质和核心是比较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深化和活跃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辉  
当前,伴随着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不断兴起,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史为鉴,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强调科技创新发展的全球性和世界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始终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因此,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利用世界科技创新资源,实施科技开放创新;积极共筑科技命运共同体,应对世界共同主题和严峻挑战,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采取非对称性赶超战略,实施科技弯道超车,实现后发超越;从创新目标、创新路径和创新主体等方面全面加强和促进科技创新全球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发展的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中国全球视野科技创新战略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实现世界科技赶超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彩云  
金融创新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所谓"创新"总是相对"传统"而言,新的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革了金融业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业务,开创了新的金融业务、新的金融市场以及新的金融管理领域。本文介绍了金融创新发展的阶段、内容及意义,探讨我国的金融创新战略如何选择?以避免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伯伏  杨运杰  
在宏观上中国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必须在微观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过度市场竞争,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促进技术创新的最核心战略就是形成有效竞争市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研究企业形成规模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筱媛  刘志辉  
在阐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竞争情报的特点和开展竞争情报协作与共享的必要性,提出竞争情报协作的集中式模式,并以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合体为例,分析联盟中竞争情报协作的实践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琪  黄茂兴  
全球创新活动的密集开展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引发世界创新竞争的区域格局、产业格局、企业格局、技术格局、联动格局等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不断释放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世界创新竞争也呈现出竞争程度深化、竞争版图多中心扩散化、同质化与差异性并存、创新生态系统瓦解和重构等态势。中国应积极融入世界创新网络,通过坚定创新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嵌入全球创新链高端环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全球创新合作等不断向世界创新强国目标迈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逢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各国在变动的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中进一步打破国界限制重新定位 ,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成为 2 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基地 ,确定了上海跨世纪的创新目标。作者从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将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重视高科技产业发展密集区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奖励科技人员等方面 ,分析了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叶莉  王荣  
基于中国2011-2018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综合讨论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竞争共同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可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银行业竞争增强了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融资约束是金融科技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中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银行业竞争对融资约束的中介路径产生着前半段路径为正向和后半段路径为负向的调节效应,即银行业竞争能够加强金融科技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而减弱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文章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研究,对经济下滑阶段下新兴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业的合作共赢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盛四辈  宋伟  方琳瑜  
如何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构建自主创新战略群的方式,从系统性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群调整的若干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3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进入"后危机时期"的复苏阶段,但进度上表现不一。中国、印度、东盟等亚洲国家是"高速"复苏的地区,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处于"中速"复苏阶段,欧盟、日本等国家(集团)仍处于危机风险的消化期,经济处于"低速"复苏期。面对"三速"复苏的国际经济形势,处于"高速"阶段的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我们把握主动、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