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6)
- 2023(14878)
- 2022(12403)
- 2021(11542)
- 2020(9785)
- 2019(21717)
- 2018(21602)
- 2017(41838)
- 2016(22819)
- 2015(25748)
- 2014(25317)
- 2013(25182)
- 2012(23485)
- 2011(20875)
- 2010(21606)
- 2009(21044)
- 2008(21493)
- 2007(20204)
- 2006(17860)
- 2005(16654)
- 学科
- 济(98864)
- 经济(98752)
- 业(96795)
- 企(88647)
- 企业(88647)
- 管理(85788)
- 方法(41637)
- 财(32077)
- 数学(31808)
- 业经(31608)
- 数学方法(31472)
- 农(29435)
- 中国(27737)
- 制(24064)
- 务(23244)
- 财务(23212)
- 财务管理(23174)
- 技术(22435)
- 企业财务(21975)
- 理论(19842)
- 农业(19602)
- 贸(19397)
- 贸易(19378)
- 银(18981)
- 银行(18954)
- 易(18854)
- 行(18241)
- 策(18095)
- 学(17601)
- 和(17581)
- 机构
- 学院(339321)
- 大学(335411)
- 济(143698)
- 经济(140853)
- 管理(133047)
- 理学(112239)
- 理学院(111130)
- 研究(110421)
- 管理学(109580)
- 管理学院(108940)
- 中国(90303)
- 财(72073)
- 京(71405)
- 科学(63301)
- 所(56392)
- 财经(56002)
- 江(53600)
- 农(52830)
- 经(50525)
- 中心(50039)
- 研究所(49896)
- 北京(45705)
- 业大(44685)
- 经济学(43012)
- 州(42880)
- 范(41687)
- 农业(41355)
- 师范(41327)
- 财经大学(41121)
- 院(39304)
- 基金
- 项目(205260)
- 科学(163279)
- 研究(154080)
- 基金(149066)
- 家(127992)
- 国家(126791)
- 科学基金(110177)
- 社会(99258)
- 社会科(94122)
- 社会科学(94097)
- 省(81126)
- 基金项目(77308)
- 教育(70677)
- 自然(69339)
- 自然科(67803)
- 自然科学(67784)
- 划(66851)
- 自然科学基金(66690)
- 编号(62181)
- 资助(61130)
- 成果(51811)
- 创(47884)
- 部(45764)
- 重点(45635)
- 创新(43803)
- 发(43653)
- 课题(43256)
- 业(42854)
- 性(40757)
- 国家社会(40650)
- 期刊
- 济(169970)
- 经济(169970)
- 研究(107281)
- 中国(70720)
- 财(60885)
- 管理(58426)
- 农(49424)
- 学报(47504)
- 科学(45637)
- 融(39028)
- 金融(39028)
- 教育(37843)
- 大学(36999)
- 学学(34750)
- 农业(33384)
- 技术(31819)
- 财经(30292)
- 业经(28802)
- 经济研究(27037)
- 经(26236)
- 问题(21996)
- 业(20899)
- 贸(19763)
- 技术经济(19690)
- 商业(17588)
- 国际(17584)
- 现代(16879)
- 理论(16535)
- 世界(16227)
- 财会(15993)
共检索到535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蒂 朱勤
当代国际新分工是以进出口诸方在产品生产的多个环节上混合使用多种要素从而组成全球价值链为特征的,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市场势力致使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我方则面临低端锁定、利益扭曲、引进依赖等不利格局。我国企业若能构建、强化市场势力,则可提升自主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扭转不利局面。本文从理论上探索了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良性互动的机理,进而在“环”、“链”、“群”三个层次上就如何构建“良性互动”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市场势力 自主创新 良性互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小蒂 贾钰哲
本文从技术、市场两个维度及其协同互动建立一个"三角形"的分析框架来探索以要素配置优化为特征的企业家创新在市场势力构建中的作用机理与途径,并运用汽车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知识产权获取与市场(尤其是中间品市场)的渠道控制能力提升是构建市场势力的重要途径,而企业家创新通过诸要素在多种新组合中的试错可实现经营绩效的显著提升与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从而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企业家在整合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时可驾驭宏观经济周期,在经济低谷时期积极进行技术寻求型与市场拓展型的并购,提升研发成果的时效性;对高附加值中间品的核心技术环节加大研发投入,选择与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需求偏好相匹配的先进适...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 配置优化 市场势力 正反馈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玲
本文进行了中国制造业中外资参与较多的八个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是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这说明一方面FDI 的流入形成了技术扩散的可能,另一方面 FDI 的市场势力形成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压力,因此"市场换技术"——"以市场竞争换技术创新能力"——"吸引外资"的战略仍然是目前以及未来可取的战略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峰
企业创新能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必须以相应的机制为基础。本文在阐述企业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完善企业创新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勤
基于浙江鞋业出口贸易"价跌量增"日趋严重的现象,本文揭示了全球价值链中,采购商主导的俘获型治理模式是造成地方产业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重要因素。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企业必须创新性地整合全球要素,实现价值环节的功能攀升,拓展国际市场势力。文章以奥康、康奈等浙江制鞋企业的国际化实践为依据,分析了国际市场势力拓展的具体模式。此分析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地方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增进分工利益皆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市场势力 鞋业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璨 曹伟 叶子菱
以中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客户关系集中程度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客户关系过度集中会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作用机理在于,客户关系过度集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层出于平衡企业整体风险承受水平的考虑,会降低研发创新这类大风险项目的投入力度,进而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市场势力的提升,客户关系过度集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得以减弱。该研究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客户关系经济后果方面的相关研究,而且从客户关系的视角为企业提高创新水平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俊国 陆子群 陈彬
将企业创新决策分为"是否创新"及"投入多少"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上市场势力这一解释变量,研究不同的市场势力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助和买方势力对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投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卖方势力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概率,但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拥有不同买方势力和卖方势力的组合时,政府补助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胜旗 徐卫章
中国出口市场不断繁荣,通过二元边际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出口企业逐步走向产品种类创新的增长路径。接着本文从市场势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势力通过竞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贸易方式和进入退出企业来分析,发现市场势力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要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还需要注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比、补贴等因素。最后中国需要利用市场手段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促进出口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赵刘菊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等原因,中国仍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下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刻不容缓。本文使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生产环节长度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对其链长的延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低集中度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靠下游的企业;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资本品进口互补效应以及进口结构优化效应是企业创新促进其延链的主要渠道;企业链长的延伸能够强化企业出口韧性并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并巩固创新成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张小雨
文章首次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将企业全球价值链(GVCs)韧性定义为企业嵌入GVCs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生存能力,并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在构建企业参与GVCs多市场—多阶段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GVCs韧性的影响效果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企业要素利用成本、促进企业出口多元化以及提高企业经营组织效率4种路径增强企业GVCs安全性和稳定性;创新驱动政策的GVCs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效果在不同技术复杂度、出口偏向以及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创新驱动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退出GVCs的风险,增强企业在国际垂直化分工中的生存能力,延长企业嵌入GVCs持续期。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参与GVCs治理、提升经济发展韧性意义重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各类型数字技术可供性均有利于融通创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数字技术变异可供性、数字技术积累可供性;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融通创新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由此提出构建数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制定融通创新多方共联机制、建立企业价值链协同发展模式,希冀为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宇宁
结合技术可供性理论和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构建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驱动机制框架,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融通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逐步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各类型数字技术可供性均有利于融通创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积极影响从强到弱依次为数字技术变异可供性、数字技术积累可供性;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融通创新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由此提出构建数字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制定融通创新多方共联机制、建立企业价值链协同发展模式,希冀为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廖璇
在传统发展范式下,企业依靠市场势力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ESG表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有助于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路径转变。现有研究多考察ESG表现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本文从间接调节机制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ESG表现对企业通过市场势力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价值链升级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ESG表现在市场势力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ESG竞争优势和市场势力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持续改善获得的动态竞争优势越明显,对市场势力竞争优势的替代性也更强,国有性质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ESG竞争优势对市场势力竞争优势的替代效应更为明显。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两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路径产生影响。企业应积极践行ESG理念,政府应加快畅通绿色融资体系,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并行的ESG管理体系,助力企业通过践行ESG理念获取新型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链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