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1)
- 2023(2985)
- 2022(2202)
- 2021(1913)
- 2020(1629)
- 2019(3375)
- 2018(3400)
- 2017(6404)
- 2016(3654)
- 2015(4231)
- 2014(4284)
- 2013(4105)
- 2012(3803)
- 2011(3366)
- 2010(3485)
- 2009(3489)
- 2008(3800)
- 2007(3686)
- 2006(3098)
- 2005(2995)
- 学科
- 济(14735)
- 经济(14717)
- 管理(11630)
- 业(11517)
- 企(11316)
- 企业(11316)
- 理论(6293)
- 业经(5883)
- 中国(5489)
- 教育(5461)
- 方法(5436)
- 学(4619)
- 农(4386)
- 财(4362)
- 和(4250)
- 文化(3744)
- 制(3319)
- 农业(3145)
- 务(3114)
- 产业(3111)
- 财务(3105)
- 财务管理(3096)
- 经济理论(3057)
- 企业财务(2954)
- 地方(2795)
- 企业经济(2781)
- 策(2680)
- 体(2611)
- 数学(2475)
- 市场(2433)
- 机构
- 大学(59210)
- 学院(58743)
- 济(19636)
- 经济(19135)
- 管理(18718)
- 研究(18053)
- 理学(15345)
- 理学院(15103)
- 管理学(14856)
- 管理学院(14712)
- 京(12859)
- 中国(12615)
- 范(11616)
- 师范(11591)
- 财(11327)
- 科学(10633)
- 江(9873)
- 师范大学(9305)
- 所(8999)
- 财经(8796)
- 北京(8260)
- 州(8113)
- 教育(8103)
- 研究所(7927)
- 经(7774)
- 中心(7181)
- 系(6273)
- 财经大学(6244)
- 技术(6178)
- 职业(6173)
共检索到94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发亮
先秦豫商文化根源深长,内涵厚重,价值特性明显,为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主要源于先秦豫商思想中富有生命活力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体现在:崇尚"仁义"之德;注重"仁智"之勇;强调"忠恕"之情。诸如这些丰富的商业德性文化遗产对中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隐形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先秦豫商 德性文化 内涵 现代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立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还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海霞 胡晓燕
"两山论"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山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本遵循是坚持"两山论"的理念;合理内核是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突破口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重要保障是完善保护机制和责任机制。正确把握"两山论"的科学内涵并有效落实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有效转变思想观念并正确把握"度"。"两山论"从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面彰显了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以及生态经济学,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两山论”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先秦经典 以文化人 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鑫 王巧玲
文章从先秦时期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以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儒、道、墨家重要教育家的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先秦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精华,并重点论述这一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人文教育、科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人格教育以及直觉领悟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教师专业发展 当代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高静
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层次。教学道德性的目标层次,包括外在的规范目标、理性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和最高的"善"目标;教学道德性的师德映射层次,包括社会义务层次、育人责任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
关键词:
教学 教学道德性 教师道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美珍
诚信是中华民族繁衍过程中形成的深层道德意识;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使传统诚信道德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在调节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要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来阐释诚信道德的新内涵;重建诚信社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诚信道德的精神价值,它所倡导的求实、求真、守信、重诺的精神,仍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所崇尚和追求的道德境界。
关键词:
诚信 传统道德 现代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娜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他提出了为个人、为社群、为国家乃至为世界的职业教育目的,构建了贯穿各学段、联系各行业的职业教育体系,采用了"做学合一"、以人为本、科学至上、重视德育等职业教育方法。在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式微、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需求迫切的今天,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树立开放的职业教育观念、构建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实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方法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目的 体系 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雨
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缘起于其改良社会落后观念的驱使、职业教育实践的启迪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蕴含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工学结合,注重实用;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敬业乐群,赤诚爱国等思想。其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在当代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代价值: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坚持"能力导向",提升教学质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质量内部治理;以立德树人为任务,坚持"德技并举",引领教学新航向。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教学思想 教学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全忠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富而好礼为价值取向,以义来调整利益关系,注重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节用。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关键词:
经济伦理 富而好礼 节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唯然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据自身独特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条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中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量伟大成就涌现出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深远、内涵丰富,它超越和扬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由此获得新的路径选择,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岚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重要物质基础,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图书馆被看作是一个社会进步水平的标志。其中,图书馆建筑可以说是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这是由其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决定的,而文化内涵更是图书馆建筑的灵魂,是图书馆建设的"画龙点睛"之处。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 文化内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绿怡 孙福万 王淑娟
现代远程教育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研究,既是远程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对文化研究理论的简单归纳基础上,本文就其主要内容展开了讨论,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维度的十个方面。并指出了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远程教育文化生态,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文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大志 王贺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和政策温度,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理论创新意义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实践逻辑和发展目标共同构成其思想内涵。这一论述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人类文明发展构成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将开启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新征程,破解世界现代化困境,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人口规模巨大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