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69)
2022(1516)
2021(1494)
2019(2537)
2018(2610)
2017(5105)
2016(2860)
2015(3199)
2014(3144)
2013(3139)
2012(3037)
2011(2930)
2010(3072)
2009(2968)
2008(3056)
2007(3221)
2006(3086)
2005(2678)
2004(2441)
2003(2632)
作者
(8229)
(6887)
(6562)
(6502)
(4344)
(3325)
(3159)
(2713)
(2557)
(2526)
(2467)
(2328)
(2293)
(2260)
(2098)
(2053)
(2015)
(1983)
(1851)
(1840)
(1794)
(1750)
(1634)
(1589)
(1571)
(1568)
(1545)
(1436)
(1368)
(1335)
学科
(12873)
经济(12740)
管理(8098)
(7774)
企业(7774)
(7396)
理论(5883)
方法(5161)
业经(4935)
(4900)
中国(4844)
(4120)
(4042)
社会(3803)
教育(3658)
经济理论(3498)
企业经济(3436)
(3415)
(3192)
农业(2310)
(2244)
工作(2162)
地方(2111)
(2097)
(1767)
保险(1766)
(1758)
银行(1758)
(1744)
金融(1742)
机构
大学(48549)
学院(46164)
(17266)
经济(16851)
研究(15756)
管理(15348)
理学(12449)
理学院(12260)
管理学(12043)
管理学院(11932)
中国(11338)
(10385)
(10286)
科学(9002)
(8872)
师范(8858)
(8166)
(7958)
财经(7948)
师范大学(7149)
研究所(7081)
(6998)
北京(6691)
中心(6451)
(6365)
社会(6228)
教育(5666)
财经大学(5642)
(5575)
经济学(5421)
基金
项目(24163)
研究(20345)
科学(19181)
基金(17333)
社会(15061)
(14202)
国家(14011)
社会科(12836)
社会科学(12825)
科学基金(11848)
教育(9783)
成果(9031)
(8970)
基金项目(8774)
编号(8729)
(7705)
资助(6635)
课题(6290)
(5931)
自然(5916)
自然科(5780)
自然科学(5780)
自然科学基金(5704)
(5675)
国家社会(5470)
项目编号(5455)
重点(5447)
教育部(5409)
(5260)
人文(5233)
期刊
(26266)
经济(26266)
研究(18734)
中国(11065)
(9687)
教育(9377)
学报(8352)
科学(7142)
大学(6746)
管理(6273)
学学(6004)
财经(5890)
(5721)
(5120)
图书(4108)
(3505)
金融(3505)
问题(3482)
业经(3359)
农业(3354)
经济研究(3345)
社会(3344)
书馆(3290)
图书馆(3290)
(3242)
技术(3183)
社会科(2614)
社会科学(2614)
(2588)
论坛(2588)
共检索到7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勇  
我国先秦时期的官府工商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被称为“工商食官”。“工商食官”语出《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韦昭注云;“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廪之。”据此,我们说周代有官府工商业的存在大概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昌宝  叶世昌  
本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出发,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源头——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从中归纳出先秦之世,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已初步形成,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可以更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服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苗苗  
谷物酒作为农耕社会的主体饮品,其传统酿造技术和所孕育的酒文化内涵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经过长久的积累沉淀,最终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浸润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先秦时期谷物酒选用的酿酒原料主要是秫、稻和黍,有浊酒和清酒之分,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谷物酒的酿造技术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并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礼仪活动等都存在密切联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朝旭  
先秦时期的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教是与乐教配套进行的,并以政教合一的体制为保障,使礼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和强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树欣  
一般认为,"模仿说"起源于古希腊,而中国则缺乏模仿观念,至少模仿观念很不发达。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在先秦已产生了有别于古希腊的模仿观念——文化模仿观,在这种模仿观念中,又蕴涵了两种特有的模仿观念——艺术模仿观和符号模仿观。与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说重形似相比,中国先秦的模仿观则重视对道(包括天道和人道)的仿效。先秦模仿观对后世的文艺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浏祎  
中国古代音乐和音乐教育,其源头在于远古的礼仪活动。乐与礼密不可分,礼乐在古代中国居于重要地位。经过氏族部落和夏、商时期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机构、官制和官方祭祀的音乐礼仪在周朝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随着经济社会变迁,官方乐师出现了分散与下移,音乐逐渐摆脱了实用功能而获得了真正的艺术性,民间私学的音乐教育也在典章礼仪和诗歌词曲方面获得了发展。与此同时,民间社会对音乐的认知分歧更为扩大。非乐思想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关系的某种紧张态势,也对后世官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士龙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先秦民本思想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而趋于完善,将君与民的关系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对前代政治经验教训的总结,二是思想领域从神本到人本的变化,三是社会大变革的推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信艳  
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先秦时期流转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评析。本文认为,虽然古代流转税活动较为原始,但从有关思想家言论的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赋税资料中,还是能梳理出一些宝贵的流转税思想财富。具体体现在:“关市讥而不征”的关税思想;“寓税于价”的消费税思想;关税、市税在流转税制结构中的冲突分析的流转税制思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岗  
先秦时期,玉的审美价值不仅得到了较为系统地发掘,而且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现了政治化、宗教化以及道德化的发展趋势。先秦时期的玉崇拜,不仅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烙印,而且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深刻影响了后世玉文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编织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2年9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时,出土了距今7 000—8 000年的编织物,证明我国编织的肇始最迟不晚于距今7 000—8 000年前,而其实际,当更悠远。先秦时期,编织生产分官营和私营两大类,官营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亚类,一般都是规模生产,以作坊形式进行;私营也有营利和自用两亚类,前者以个体或作坊形式生产,后者则主要是个体生产。无论官营和私营,由于时代不同,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同,各个时代的生产类型及经营管理又各有不同内容及特点。编织品为政治生活、军事装备所必备,日常生活亦不可或缺。编织业不仅催生了纺织业,而且是社会生产的助推器,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艾振  
上一期里,我们讲述了仓储的起源,简单了解了它古老的历史。这一期,我们要说的是先秦时期人们对仓储的一些认识。从夏朝到战国的两千年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各类仓储活动、仓储设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对仓储的认识和理解也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重储却始终占据着仓储思想的主旋律。接下来我们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这时期的重储思想。首先,我们来看重储的原因。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士龙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先秦民本思想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而趋于完善,将君与民的关系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对前代政治经验教训的总结,二是思想领域从神本到人本的变化,三是社会大变革的推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文津  
先秦时期的土地财富观文津早在约三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周语上》)的认识。用今天的话说,山川原野自古就是人类衣食财用之源,因而这一认识即代表了中国最早的有关土地是财富源泉的思想。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颜莉  李永山  
认知思想方面,王充一方面反对孔子"学而知之"说,认为圣人不能先知,一方面又肯定了孔子认识论中的学与思、知与行。王充对孟子"耳目之官"与"心之官"也有详细的解读,认为在认知的过程中"耳目之官"与"心之官"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王充的认知思想同荀子的认知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认为荀子不仅谈及知与行的问题,还以"符验"作为检验认识对与错的标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铁山  栗洪武  
先秦儒家是诗意德育的积极倡导者与践履者,其思想精华包括"性善"与"好德"的德育人性观、"效法圣贤"与"致中和"境界的德育目的观、"以善统真"与"以美促善"的德育实践观、"以诗言志"与"比德喻志"的德育言说观四个方面,不仅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而且对实施完整、有效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