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0)
2023(2109)
2022(1851)
2021(1782)
2020(1415)
2019(3182)
2018(3091)
2017(5469)
2016(2997)
2015(3463)
2014(3320)
2013(2971)
2012(2897)
2011(2733)
2010(3043)
2009(2917)
2008(3036)
2007(2992)
2006(2750)
2005(2602)
作者
(8869)
(7385)
(7325)
(6862)
(4822)
(3620)
(3230)
(2931)
(2695)
(2687)
(2586)
(2562)
(2562)
(2404)
(2393)
(2129)
(2094)
(2093)
(2033)
(2015)
(1932)
(1870)
(1782)
(1750)
(1748)
(1663)
(1622)
(1571)
(1461)
(1441)
学科
(11716)
经济(11687)
(8655)
管理(7531)
(7393)
企业(7393)
教育(4981)
中国(4533)
(4018)
(3791)
理论(3476)
方法(3210)
(2903)
业经(2890)
(2862)
(2766)
金融(2765)
(2522)
思想(2487)
(2444)
银行(2442)
农业(2397)
(2356)
政治(2334)
(2299)
(2238)
贸易(2235)
(2176)
(2129)
关系(2050)
机构
大学(50893)
学院(47805)
(18652)
经济(18274)
研究(17371)
管理(14976)
中国(12409)
理学(12049)
理学院(11859)
管理学(11649)
管理学院(11543)
(11128)
(10503)
科学(10042)
(9343)
师范(9317)
(8877)
财经(8196)
(7948)
研究所(7912)
师范大学(7605)
(7362)
北京(7359)
中心(7215)
(6397)
教育(6287)
经济学(6229)
(5984)
财经大学(5976)
(5671)
基金
项目(26363)
研究(21794)
科学(20558)
基金(18784)
(17001)
国家(16321)
社会(14224)
社会科(13290)
社会科学(13281)
科学基金(12963)
教育(10408)
(9615)
基金项目(9267)
成果(9143)
编号(8838)
(8406)
资助(7316)
自然(6784)
自然科(6598)
自然科学(6595)
课题(6592)
自然科学基金(6484)
(6248)
(6221)
重点(6086)
国家社会(5930)
(5630)
教育部(5583)
(5548)
项目编号(5541)
期刊
(25649)
经济(25649)
研究(19384)
中国(11180)
教育(10635)
学报(9332)
(9146)
科学(7732)
大学(7403)
管理(6690)
学学(6628)
(6097)
财经(5805)
(5081)
(4110)
金融(4110)
图书(4108)
农业(3888)
问题(3563)
技术(3450)
经济研究(3425)
(3397)
书馆(3353)
图书馆(3353)
世界(3242)
社会(3102)
业经(3065)
(3063)
(2952)
论坛(2952)
共检索到82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丽丽  王凌皓  
先秦儒家主张在人际交往中以友辅仁、以文会友,这是一种立足于个人成长进步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人际交往观,为当今确立新型的人际交往观,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维借鉴。同时主张师生之间以爱相济、以道相随、教学相长,这是一种着眼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友爱相助的和谐师生观,为当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贯彻教师教育新理念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琴  
除了传统"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外,先秦儒家思想中还有不少对消费问题的精彩论述和探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人民消费生活水平;早期的生态消费思想;对消费合宜性问题的探讨;对消费欲望的精彩论述等。即使从现代消费理论来看,也不失为真知灼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许露  
儒家的"比德"是艺术性地师法自然,它以具体事物的某些特点描绘人类抽象的精神品格,使人从天地万物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其实质就是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发现人生的意义。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教育意涵相当深远:既奠定了先秦儒家厚德的文化基础,又增加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更凸显了全面完善的君子人格之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引  
不久前上海有一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者到新加坡去访问讲学,新加坡的一位政府官员在接见时谈到该国这十几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信仰中国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国家的建设,而不盲从西方的经济理论。从这段介绍中,值得我们思考几个问题:1、中国儒家思想及其经济思想是怎样的?2、它为什么能有如此深远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深入去研究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颜莉  李永山  
认知思想方面,王充一方面反对孔子"学而知之"说,认为圣人不能先知,一方面又肯定了孔子认识论中的学与思、知与行。王充对孟子"耳目之官"与"心之官"也有详细的解读,认为在认知的过程中"耳目之官"与"心之官"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王充的认知思想同荀子的认知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认为荀子不仅谈及知与行的问题,还以"符验"作为检验认识对与错的标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铁山  栗洪武  
先秦儒家是诗意德育的积极倡导者与践履者,其思想精华包括"性善"与"好德"的德育人性观、"效法圣贤"与"致中和"境界的德育目的观、"以善统真"与"以美促善"的德育实践观、"以诗言志"与"比德喻志"的德育言说观四个方面,不仅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而且对实施完整、有效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丽丽  王凌皓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强调"德政礼教",形成了别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人学思想体系。孔孟荀关于人本的哲学定位,不仅奠定了其教育人文取向的思想根基,教而育且的为可以能德性治和国必、德要育性为;关首于的理教想育人思格想的提论供述了,理既论建前构提了;中关国于古人代性理的想解人析格,论的证范了型其,道又为德教育活动确立了培养目标,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光顺  
历来易家释《蒙》卦,重在阐其"人文化成"的"启蒙"思想,而略其"为学知止"的"敬畏"情怀。《蒙》卦"为学知止"与"人文化成"思想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不可偏废的两翼,其中蕴藏着求道以诚、审问勤学的为学理念;知险避险、知礼守礼、知天敬天的知止精神;发蒙启蒙、化生化成、警戒祸患的人文思想。《蒙》卦的"知止"思想尤其重要,它包含着先民关于从必然过渡到自由的认识论,规范社会以确立人伦法则的道德论,领悟天道以敬畏神圣的天道论三个层次,是从为学到化成的转折点。先儒阐释《蒙》卦的核心精神,在于说明人如能在自然、伦理、天道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敏俐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则,它源于最初的食品献祭,来自于自然,是人的生存需要,所依据的是天理和人情,是道与义的统一,故礼与义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礼之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重新回归“大同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先秦儒家对“礼”的认识的最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此文为纲,可以深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精髓,也为当下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聂志红  
“百家争鸣” 的学术环境为先秦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厚的成长土壤,从宏观角度审视先秦儒家的经济理论主张,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变迁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历史赋予思想家们的主要任务,接着从纵向角度分析了孔子、孟子、苟子的经济思想。笔者认为,孔子、孟子、苟子分别从价值观、制度纲领、哲学基础和制度的具体设计方面,系统建立起儒家完整的封建社会经济运行的理想框架,他们共同构建的“经济世界”代表了儒家经济思想的最高水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飘  王志敏  
作为一个舶来品和新兴产物,企业忠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其理论基础也大多源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实际上,我国先秦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先进忠诚观念与使臣民忠诚的措施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忠诚管理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启发。一、儒家的忠诚观1.儒家忠诚观的源起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先决条件。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论观念,儒家忠诚观的出现也有其自身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上古三代时期朴素的忠诚观。这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锦增  
学术界对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的消费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儒家的"奢俭论"、"欲望论",道家的"寡欲论"、"无欲论",墨家的"节用论"等消费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先秦儒、道、墨家消费思想、消费伦理的积极意义及负面作用进行评价。一些学者还对先秦儒、道、墨家各派之间在消费思想方面的差异做了深入分析。一些学者则从生态、审美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先秦儒、道、墨家的消费思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彦  
李俊民的儒家思想主要源于金章宗时对汉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其儒家思想体现在对于儒家学问的坚持与肯定上,以及金、元易代之际所表现的黍离之悲和家国之痛,而其作品中对于民生的关怀,更体现了儒家最为根本的仁义思想。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申圣超  
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这就导致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外在的制度约束尚不够,还需要内在的道德控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包含着优秀的道德思想,可以对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卫勇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化哲学,是人生命、生活意义的体验和兴发之学。先秦儒家的世界观是天人一体,世界是以己身为中心的意义世界,而不是外在的客观物质世界。人的一生,正是在意义的不断体验和兴发中,成就意义的自我和意义的世界;意义发生和形成的本源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感应原理,对人而言,则是通过"学",在感通万物的同时,感通和彰显自我的本性,从而形成意义的真实体验,并由此兴发个体自我生命、生活的意义感;先秦儒家教化哲学以意义的永恒完成了对人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但其核心则是意义的当下生发与体验,即在日用伦常中当下兴发生命、生活的意义;意义的传达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体验兴发体验,以意义兴发意义,以个体的自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