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4)
- 2023(3293)
- 2022(2835)
- 2021(2626)
- 2020(2191)
- 2019(4739)
- 2018(4621)
- 2017(9049)
- 2016(5210)
- 2015(5670)
- 2014(5631)
- 2013(5454)
- 2012(5242)
- 2011(5032)
- 2010(5296)
- 2009(5093)
- 2008(5560)
- 2007(5120)
- 2006(4760)
- 2005(4378)
- 学科
- 济(19912)
- 经济(19882)
- 管理(17154)
- 业(16402)
- 企(13074)
- 企业(13074)
- 农(10660)
- 方法(8152)
- 学(6778)
- 贸(6623)
- 贸易(6622)
- 易(6469)
- 数学(6017)
- 数学方法(5905)
- 财(5545)
- 制(5544)
- 业经(5253)
- 理论(5021)
- 产品(5003)
- 中国(4882)
- 市场(4549)
- 农业(4346)
- 体(4180)
- 教育(3772)
- 农产(3688)
- 农产品(3688)
- 银(3635)
- 银行(3622)
- 和(3611)
- 划(3601)
- 机构
- 大学(87015)
- 学院(85401)
- 济(31974)
- 经济(31328)
- 管理(29901)
- 研究(29800)
- 理学(25464)
- 理学院(25117)
- 管理学(24615)
- 管理学院(24451)
- 中国(21816)
- 科学(18811)
- 京(18538)
- 财(16564)
- 农(16091)
- 所(15883)
- 研究所(14448)
- 范(13745)
- 江(13704)
- 师范(13641)
- 财经(13244)
- 农业(12732)
- 中心(12663)
- 业大(12455)
- 经(11868)
- 北京(11572)
- 师范大学(11033)
- 州(10955)
- 院(10132)
- 经济学(9853)
- 基金
- 项目(51746)
- 科学(40808)
- 研究(38171)
- 基金(37926)
- 家(33607)
- 国家(33320)
- 科学基金(27603)
- 社会(24316)
- 社会科(22910)
- 社会科学(22898)
- 省(19558)
- 基金项目(19500)
- 教育(17741)
- 自然(17527)
- 划(17165)
- 自然科(17103)
- 自然科学(17096)
- 自然科学基金(16804)
- 编号(15261)
- 资助(15209)
- 成果(14073)
- 重点(12149)
- 部(11979)
- 课题(11110)
- 发(10682)
- 创(10272)
- 教育部(10167)
- 性(10052)
- 国家社会(10003)
- 科研(9707)
共检索到12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智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成为中国当今市场经济运作中一大公害。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弄清其成因和治理途径,以便保障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并使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春林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里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获取超额利润,才会使用这种变相盘剥劳动者的手段。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证供应的,“排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匮乏的商品供应使购买力很难完全实现,而一旦购买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人们也不会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作更多的奢望和抱怨,更何况当时的生产、流通体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在军
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的基本特征是农民知假买假,而不是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可支配收入极为有限的结果。有鉴于此,农村消费品市场治理的基本对策应是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海 邢明军
日益泛滥的假冒伪劣不但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治理。假冒伪劣产生的经济学原因,不外乎生产者、消费者、市场调节者以及外部的技术环境等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和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应采取分类治理的方式,以建立各类产品科学的标准为基础,强化假冒伪劣治理与政府绩效考核的关系,加强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合作。
关键词:
假冒伪劣 市场需求 政府治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在军
农村假冒伪劣市场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次级产品市场化"的日常消费品与信息严重不对称生产资料市场并存。信息对称的农村日常消费品假冒伪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约束下追求低价偏好的结果。以农资为主体的中间产品假冒伪劣泛滥,则主要是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本文针对农村假冒伪劣的二元结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并特别强调农村假冒伪劣治理不能简单以成本收益论,国家对农村假冒伪劣治理政策上应有所倾斜。
关键词:
农村 假冒伪劣 二元结构 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兴园 萧文海
我国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打击假冒伪劣行动 ,可是假冒伪劣仍然持续猖獗。其深层原因在于价格无法反映质量 ,只要价格还取决于产品质量以外的市场与非市场因素 ,高价会诱发假冒伪劣行为。假冒伪劣会减少市场需求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缺陷、地方保护主义等 ,这种效应被高利对假冒伪劣的促进作用抵消了。治理假冒伪劣必须从健全规则、稳定预期、调整结构、规范企业行为与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综合整治。
关键词:
市场秩序 假冒伪劣 政府调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涛
对假冒伪劣的治理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社会经济肌体上的毒瘤。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存在根源,进而得出从多方面综合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
假冒伪劣 博弈模型 存在根源 治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坤生 易红玲
一、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主要特点我国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是在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始泛滥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假冒伪劣商品的品种已从一般的物质消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昌崇
试论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治理卢昌崇近期,商品流通领域治理假冒伪劣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经营者纷纷作出承诺若发现假货自愿提供数倍赔偿并自愿接受行政部门处罚,去冬今春掀起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于个中的道理很多人并不甚了然,甚至出现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有限信息 逆向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千文 景维民
转型期间我国假冒伪劣行为规模先增后减,分三个阶段: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承包制和私营经济合法化之前是假冒伪劣行为滋生阶段;从国有企业全面实施承包、私营经济合法化开始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是假冒伪劣行为的泛滥阶段;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开始,我国产品质量进入逐步恢复阶段。
关键词:
转型 假冒伪劣 三段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昌崇 王询
推出标识是流通领域治理假冒伪劣的有效途径卢昌崇,王询近期,商品流通领域为治理假冒伪劣推出了一些新手段,如经营者纷纷做出承诺若发现假货自愿提供数倍赔偿并自愿接受行政部门处罚,去冬今春掀起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至于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并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白雪秋
本文基于Akerlof逆向选择理论,通过引入外部干预因素修正,建立了一个能够在有限次交易中达到非零市场均衡的部分逆向选择模型,借以说明我国当前为什么存在规模化且“长生不衰”的劣质商品市场。在本文的模型中,虽然劣质商品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逆向选择规律的作用而自然萎缩,但由于“地方保护”等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却不会萎缩至零。有时,劣质商品还甚嚣尘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了说明我们模型的内在合理性,本文以数量补贴影响预算约束为例,说明外部因素能够改变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从而论证了将这种外部干预引入非封闭市场的合理性。
关键词:
部分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 劣质商品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