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6)
2023(7859)
2022(6553)
2021(6184)
2020(5313)
2019(11678)
2018(11768)
2017(22450)
2016(12806)
2015(14208)
2014(14605)
2013(14047)
2012(13515)
2011(12175)
2010(12371)
2009(11603)
2008(12191)
2007(11383)
2006(9968)
2005(9195)
作者
(39107)
(32589)
(32295)
(30980)
(21002)
(16021)
(14745)
(12507)
(12363)
(11941)
(11220)
(11049)
(10797)
(10691)
(10482)
(9914)
(9742)
(9596)
(9461)
(9316)
(8428)
(8124)
(8016)
(7630)
(7538)
(7312)
(7262)
(7250)
(6795)
(6670)
学科
(47807)
经济(47720)
管理(40152)
(37540)
(33450)
企业(33450)
方法(21970)
(18863)
数学(18247)
数学方法(17946)
(14176)
(13812)
(13220)
财务(13178)
财务管理(13152)
中国(12840)
企业财务(12775)
(11320)
(11120)
理论(10827)
(9980)
银行(9954)
(9807)
金融(9799)
业经(9785)
(9421)
体制(8206)
教育(7986)
地方(7611)
(7251)
机构
大学(189933)
学院(187395)
(69757)
经济(67998)
研究(65222)
管理(65019)
理学(54643)
理学院(53960)
管理学(52703)
管理学院(52345)
中国(50732)
科学(41172)
(41012)
(39797)
(35043)
(33991)
研究所(31335)
财经(30550)
(29926)
中心(29458)
(27759)
业大(27575)
农业(26800)
北京(26080)
(25468)
师范(25119)
(24049)
(22966)
财经大学(22784)
(21563)
基金
项目(116294)
科学(90204)
基金(84089)
研究(82399)
(74676)
国家(74045)
科学基金(62104)
社会(50958)
社会科(48149)
社会科学(48133)
(44784)
基金项目(43191)
自然(41190)
自然科(40284)
自然科学(40269)
自然科学基金(39588)
教育(39387)
(38515)
资助(36039)
编号(32684)
成果(29320)
重点(26611)
(26011)
课题(23928)
(23557)
(23171)
(23046)
科研(22263)
教育部(22058)
大学(21671)
期刊
(82262)
经济(82262)
研究(59148)
中国(41311)
学报(36884)
(35710)
(31071)
科学(30008)
大学(27407)
管理(25858)
学学(25810)
教育(24895)
(22023)
金融(22023)
农业(20201)
财经(17680)
技术(15505)
(15138)
经济研究(13001)
业经(11808)
(11094)
(10680)
问题(10634)
图书(9434)
财会(9290)
统计(9179)
业大(9002)
(8776)
技术经济(8636)
理论(8581)
共检索到295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志超  
本文试图就不良债权债转股建立一个分析性的理论框架,并依据理论分析的结果就我国政策性债转股作出评价。 1.不良债权的概念。 经济理论分析中的不良债权的概念与银行实务部门所说的不良债权的定义不尽相同,在理论上说清楚不良债权的概念有助于指导工作的实践。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与企业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之和,即M=D+E。这里M为企业市场价值;债务市场价值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左小蕾  
关于如何化解已经占GDP160%的国内的企业债务风险有很多建议,但主流意见是"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万亿元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债转股"应该也是老调重弹,方案制定只是时间问题。本文不想着墨这些被广为聚焦的方面。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被忽略的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翠琳  
基于ISO 9004标准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在分析目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利益各方的需求、期望,总结事务所实施ISO 9004后给相关利益各方带来收益的基础上,就事务所实施ISO 9004标准质量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相关利益各方的反应强弱依次为员工、被审计客户、信息使用者和委托人、政府,最后分别针对以上利益主体提出相应均衡性管理措施,并选择投入产出率、利益关联度、负面曝光率、有效沟通率等关键业绩指标为事务所业绩改进提供检测和评价依据,提出运用平衡计分卡来进行事务所整体利益的均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昌华  
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林业产业链的完善及其各环节利益分配的均衡。目前我国林业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呈现非均衡性,给林业产业带来很大的危害。笔者根据林业产业链的特点,提出通过发展和完善"营业专合组织"和"林业产业协会",构建完备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协调各环节的利益,使之均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华民  
债转股过程是当事人各方围绕着国有金融资源重新配置及相关利益调整所展开的博奕过程。博奕结果一方面是政策本身效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却预示着政策性信贷资产从亏损企业中退出 ,退出的金融资产被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与盈利企业的合作而转变为商业性金融资源 ,通过市场实现其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由此我们提出政策建议是 ,国家给予银企合作行为合法化和规范化 ,从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建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兵  
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越来越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将导致企业破产 ,也会将银行拖垮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以此为契机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使企业的产权明晰 ,将企业推向市场 ,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云  
我国旅游业地域非均衡性增长研究初论雅昌企业有限公司张凌云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增长速度十分惊人,1996年全国旅游业的产出已达100亿美元,提前整整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原先规划的世纪目标。但是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定义的多样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建  况杰  
债转股实际上是一项对我国金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并对其相关利益进行重新调整的政策 ,它必然引发参与金融资源重新配置的四大利益主体 ,即国家 (政府 )、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争夺稀有的“国有”金融资源而进行一系列的博弈 ,从而在债转股前、债转股中、债转股后形成一系列的博弈关系。通过对参与博弈各方利益的分析 ,为我国完成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更有效地管理“国有”金融资源服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于友伟  李玉举  陈晓文  
中国—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展,备受各方关注。通过分析中澳双边贸易、投资的互补性和非均衡性的特征,结合两国共同面临的良好的发展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的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伟  
目前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但一级市场仍由政府垄断,农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均无法直接进入土地市场,而政府主导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又没有很好地理顺农民、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征地拆迁补偿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屡屡发生,而且导致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并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利权属,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及税收调节机制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构建农民、政府、企业各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使建设用地制度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敏  
本文立足于商品流通效率视角展开分析,发掘影响我国区域商品流通效率的内在原因,从理论层面来看,居民消费差距、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不对称是引发商品流通效率异质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是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关键波动节点。进一步通过Durbin空间模型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市场、消费和信息,而中西部地区的商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消费、市场和信息。解决我国商品流通效率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流通市场特征进行对应的政策激励和战略引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茹  王宏伟  
利用2007—2014年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通过计算加权相对泰尔指数,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创新非均衡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创新活动存在地区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创新人力资本和以专利申请量表征的创新产出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创新差异较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更为明显,且近年来其创新产出极化现象持续加剧;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R&D经费投入差异和创新产出差异明显缩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的创新人才的区域差距是三大城市群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