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2)
- 2023(6740)
- 2022(5719)
- 2021(5472)
- 2020(4511)
- 2019(10153)
- 2018(9895)
- 2017(19635)
- 2016(10926)
- 2015(12193)
- 2014(12346)
- 2013(11855)
- 2012(11324)
- 2011(10576)
- 2010(11158)
- 2009(10713)
- 2008(11065)
- 2007(10416)
- 2006(9624)
- 2005(8949)
- 学科
- 济(43135)
- 经济(43084)
- 管理(35367)
- 业(33821)
- 企(26205)
- 企业(26205)
- 农(17603)
- 方法(16798)
- 数学(13711)
- 数学方法(13426)
- 财(12189)
- 中国(12147)
- 贸(11950)
- 贸易(11944)
- 易(11673)
- 制(10626)
- 策(10294)
- 学(10133)
- 业经(9936)
- 农业(9400)
- 银(9358)
- 银行(9351)
- 行(8961)
- 理论(8761)
- 融(8052)
- 金融(8051)
- 及其(7592)
- 地方(7491)
- 务(6996)
- 财务(6973)
- 机构
- 学院(163670)
- 大学(162980)
- 济(69001)
- 经济(67397)
- 管理(60255)
- 研究(56500)
- 理学(50289)
- 理学院(49753)
- 管理学(48857)
- 管理学院(48540)
- 中国(45929)
- 京(35158)
- 财(34850)
- 科学(32656)
- 所(28878)
- 农(27443)
- 江(27184)
- 中心(26734)
- 财经(26415)
- 研究所(25550)
- 经(23726)
- 范(23168)
- 师范(23012)
- 北京(22462)
- 业大(21956)
- 州(21616)
- 农业(21231)
- 经济学(20816)
- 院(19763)
- 财经大学(19087)
- 基金
- 项目(96273)
- 科学(76013)
- 研究(73990)
- 基金(69456)
- 家(59678)
- 国家(59107)
- 科学基金(50249)
- 社会(46492)
- 社会科(43977)
- 社会科学(43966)
- 省(36611)
- 基金项目(34667)
- 教育(34265)
- 自然(31207)
- 编号(31156)
- 划(31047)
- 自然科(30476)
- 自然科学(30472)
- 自然科学基金(29946)
- 资助(29867)
- 成果(27516)
- 部(22040)
- 课题(21966)
- 重点(21527)
- 发(20746)
- 性(19704)
- 创(19154)
- 教育部(19012)
- 国家社会(18820)
- 项目编号(18645)
共检索到26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涂志勇 雎岚 袁鹰
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于宏观审慎管理而言具有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在一定市场限度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反之,如果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超过市场限度盲目发展,势必会放大风险,损害宏观审慎管理。就中国而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临的仍是发展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适时地引入风险缓释工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同时还能产生宏观层面的积极效应,包括减缓金融机构借贷的顺周期性,提高金融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中纳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关键词:
信用衍生产品 宏观审慎政策 系统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胜会
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从"一致"走向"不一致"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宏观审慎管理的提出,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不一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须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框架中来,为建立新的包含审慎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发展。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 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维多利亚·萨博塔 霍成义 王邕 赵宇翔 刘敏 王馨 杨阳 王蓉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目标、理论动因和风险传播渠道,探讨了是否应该追加全局性资本金以平抑经济周期。全局性资本金追加要求可以一刀切或者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掌控风险,但必须慎重考量区别对待的适度水平,可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调校全局性资本金追加标准;宏观审慎决策需要一定的相机抉择,但必须对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政策的透明度、责任性和前瞻性,建议制定完备的责任约束机制,从而形成"有约束的相机抉择"的宏观审慎机制;一国宏观审慎制度需要得到国际合作与配合才能充分地发挥效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与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文详细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目标、工具、政策协调等问题,并据此为新时期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SDR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代滨 张杨 尹琳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 制度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大体经历了概念提出、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三个阶段。本文认为宏观审慎政策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两个维度,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就是要回答由什么样的管理部门按照什么样的管理原则、运用哪些工具管理哪些对象、达到怎样的目标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当前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理论和国际实践,提出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框架 要素 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胡晓
本文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分析当前西方主流货币政策框架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两个领域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持价格稳定已不足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货币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失衡,"强化的灵活通胀目标制"是重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统一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洋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科 李戎
1970年代以来,由于货币稳定无法保障金融稳定、个体稳健无法实现系统稳健等问题无法在制度层面得以解决,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下增加"宏观维度"并以此重构全球金融监管格局,不仅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而且已经真正走进了主要经济体的监管实践当中。近年来,尽管中国紧随全球监管改革大趋势,不断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但就目前来看改革仍限于工具创新而未真正触及体制改革的核心,系统性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因此,在人民币加入SDR,内外部风险相互交织衍生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尽早构建起
关键词:
SDR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润祥 魏长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就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开展实践探索,国际社会强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努力已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金融体系造成重创。在危机推动下,2010年以来,欧盟逐步建立起由欧央行主导,涵盖单一监管机制、单一处置机制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6年3月,欧央行发布首期宏观审慎报告,介绍了新框架下欧央行的宏观审慎职责。本文对欧盟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框架、工具以及分析模型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作简要述评和展望,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单一监管 单一处置 存款保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中央银行 审慎政策 制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