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78)
2022(880)
2019(1565)
2018(1602)
2017(3234)
2016(1963)
2015(2152)
2014(2349)
2013(2502)
2012(2619)
2011(2687)
2010(3394)
2009(3913)
2008(2890)
2007(2631)
2006(2479)
2005(2348)
2004(2333)
2003(2498)
2002(2486)
作者
(6915)
(5699)
(5430)
(5347)
(3685)
(2754)
(2478)
(2248)
(2147)
(2002)
(1979)
(1972)
(1971)
(1911)
(1855)
(1746)
(1676)
(1668)
(1603)
(1539)
(1455)
(1440)
(1423)
(1320)
(1317)
(1296)
(1229)
(1205)
(1147)
(1132)
学科
(9011)
经济(9000)
管理(7295)
(6660)
(6418)
企业(6418)
(3859)
金融(3858)
方法(3636)
(3446)
银行(3446)
(3306)
(3256)
理论(3190)
(3164)
(2986)
中国(2592)
数学(2415)
数学方法(2387)
教育(2359)
(2192)
财务(2185)
财务管理(2181)
企业财务(2118)
业经(2033)
(1921)
贸易(1918)
(1835)
(1815)
(1781)
机构
大学(38956)
学院(37285)
(14402)
经济(14040)
研究(12292)
管理(11613)
中国(11287)
理学(9053)
(8942)
理学院(8917)
管理学(8728)
管理学院(8646)
(8330)
科学(7144)
财经(6895)
(6751)
(6591)
师范(6572)
(6553)
(6074)
研究所(5886)
中心(5721)
(5585)
北京(5451)
师范大学(5258)
财经大学(4989)
(4966)
(4836)
经济学(4817)
银行(4767)
基金
项目(17370)
研究(13641)
科学(13321)
基金(12477)
(10234)
国家(10136)
社会(8763)
科学基金(8415)
社会科(8227)
社会科学(8224)
教育(6768)
(6292)
成果(6171)
基金项目(6088)
编号(5656)
(5506)
资助(5497)
自然(4743)
自然科(4592)
自然科学(4591)
自然科学基金(4517)
课题(4341)
(4263)
(4099)
重点(3961)
教育部(3864)
人文(3639)
项目编号(3625)
社科(3584)
(3575)
期刊
(19350)
经济(19350)
研究(14960)
(8110)
(7570)
金融(7570)
中国(6995)
学报(6631)
教育(6045)
科学(5340)
大学(5166)
财经(5116)
管理(4777)
学学(4690)
(4392)
(4177)
问题(2900)
(2831)
图书(2751)
技术(2473)
经济研究(2410)
国际(2364)
农业(2292)
理论(2284)
书馆(2245)
图书馆(2245)
业经(2199)
(2104)
实践(2055)
(2055)
共检索到65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宏  
我国经济领域中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现象,阻碍了我国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阻碍了资金的流动,造成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怀霞  
信用缺失是目前阻碍我国市场建设的障碍之一。信用缺失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减弱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市场效率,而且延缓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进程。信用缺失的生成机制不仅与社会一定时期的文化道德状态相关,而且与自我履约机制和强行履约机制相关。当前,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一个急迫任务就是引入政府变量,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信用管理。要尽快制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信用建设的立法和执法;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信用法律制度;要完善信用评估、咨询等法律责任制度,规范信用中介行为;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理顺司法管理体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志  麻智辉  
本文认为,信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失信现象经常发生,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征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乏力、信用中介服务落后、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官员政绩意识不正确是引起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信用缺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破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软环境,使企业运行处于无序状态。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监管制度,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从法律上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亚东  
现代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信用经济 ,但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却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的经济体系中 ,信用缺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信用及信用经济的内涵及起源 ,分析了信用缺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及其产生因素 ,更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在建立信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中国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经济体系的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存  
本文针对当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出现的信用缺失现象进行了社会学分析,从体制转型中的信用机制缺陷和政府缺陷角度进行诠释,由此研究了信用缺失在区域经济发展、金融风险、国家产业竞争力、市场效率、中小企业融资和政府公信力等层次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风  
从关注当代社会出现的信用缺失入手 ,着重分析信用缺失对经济运转成本 ,经济活力和电子商务造成的恶劣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永康  
随着近年来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矛盾的突出,有的地方把稳增长等同于保GDP,"GDP狂热症"旧病复发。文章指出了"GDP狂热症"的危害,认为要治理"GDP狂热症",促进科学发展,需要内治外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鹰  武玉红  
造成我国市场经营主体信用缺失的原因不仅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而且涉及经济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传统文化缺陷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解决我国目前市场经营主体信用缺失的问题要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并坚持长期不懈的道德教化的同时,通过加快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强化信用监控机制建设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进行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家瑶  
信用缺失是中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它是计划与市场两种作用机制、封闭与开放两种活动环境、传统与现实两种伦理原则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普遍的信用缺失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信用重建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信用建设需要“德治”与“法治”并举,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占虹  林月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勇阳  
征信建设在我国从9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历史,基本建立了一系列征信和信用管理制度,诞生了各种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逐渐重视信用的管理,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信用活动,但目前看来,还不是很理想,信用缺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各种不利于信用活动的因素依旧存在。因此分析信用缺失现象的目的,是要真正认识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侃  崔萌萌  
信用的本质是契约关系,而契约的遵守是需要保证条件的,这种条件的实现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主体方面讲,都显现出政府信用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信用主体的博弈分析,指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信用扭曲和信用危机等问题的根源是制度性的,提出改善我国信用状况的路径选择是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并就信用缺失问题提出了治理机制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