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
2023(1251)
2022(1103)
2021(975)
2019(1865)
2018(1892)
2017(3735)
2016(2161)
2015(2421)
2014(2642)
2013(2603)
2012(2554)
2011(2349)
2010(2514)
2009(2557)
2008(2697)
2007(2722)
2006(2423)
2005(2326)
2004(2274)
作者
(6623)
(5365)
(5086)
(4960)
(3534)
(2600)
(2445)
(2148)
(2025)
(1934)
(1907)
(1859)
(1858)
(1843)
(1673)
(1565)
(1565)
(1529)
(1500)
(1495)
(1403)
(1393)
(1305)
(1262)
(1250)
(1241)
(1178)
(1136)
(1063)
(1051)
学科
(8699)
经济(8688)
(6447)
企业(6447)
管理(6133)
(5653)
理论(4453)
方法(3899)
文化(3687)
教育(3678)
业经(3161)
中国(3129)
(2855)
(2841)
(2754)
(2647)
银行(2647)
(2545)
(2400)
经济理论(2254)
市场(2241)
产业(2204)
(2201)
金融(2199)
企业经济(2090)
文化产业(1765)
文化市场(1765)
(1739)
地方(1737)
(1721)
机构
大学(38294)
学院(36967)
(12170)
经济(11790)
管理(11198)
研究(10895)
中国(9614)
理学(8727)
理学院(8567)
管理学(8412)
管理学院(8311)
(8304)
(7887)
(7669)
师范(7656)
(6773)
科学(6356)
师范大学(6082)
财经(6030)
(5851)
(5613)
北京(5389)
中心(5285)
(5267)
研究所(4847)
(4713)
教育(4670)
财经大学(4279)
(4107)
人民(4033)
基金
项目(17619)
研究(15179)
科学(13597)
基金(11867)
社会(9799)
(9415)
国家(9269)
社会科(9179)
社会科学(9176)
科学基金(7733)
教育(7416)
成果(7342)
(6944)
编号(6909)
基金项目(5852)
(5835)
课题(5066)
资助(4686)
项目编号(4540)
(4496)
(4322)
规划(4017)
(3980)
重点(3966)
(3932)
(3930)
阶段(3921)
社科(3808)
(3778)
人文(3712)
期刊
(18166)
经济(18166)
研究(15058)
教育(8423)
中国(7439)
(7335)
学报(6486)
(5881)
金融(5881)
大学(5223)
科学(5078)
管理(4819)
财经(4772)
学学(4603)
图书(4147)
(4117)
(3566)
书馆(3509)
图书馆(3509)
问题(2771)
技术(2592)
(2498)
(2445)
论坛(2445)
(2444)
业经(2391)
社会(2085)
经济研究(2049)
理论(1975)
财经大学(1951)
共检索到64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湘舸  
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一种经济能力与交换手段。它与信任和诚信有着密切的关系。信用文化是指有关信用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在社会意识层面上的反映,它包括有关信用的知识、价值观和习惯等内容。信用文化对于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信任和信誉的建设,以及对于整个社会信用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把信用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信用文化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亮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子系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信用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共同努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含  
Grameen Bank运作模式的成功,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有效控制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可以通过特殊的制度设计即信用文化的建设,从非正规制度方面如改变农民的行为偏好和信用观念等来实现信贷机构与农民的共赢。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小额信贷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民信用观念欠缺,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合理设计信贷制度来克服农村小额信贷的内在风险,可以真正发挥出农村小额信贷在支农扶贫方面应有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勇阳  
信用权是信用主体就其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所享有其保有和维护的权利。从现代信用的内涵来看,信用权属于一种特殊的无形财产权,是信用主体所拥有的一种无形资产。既然信用权是信用主体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就应该具有相应的价值。虽然信用权的价值不如其他无形资产如商标、品牌、专利等那样容易进行评估和直接量化,但信用权在信用活动中表现出信用主体所拥有的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为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彩霞  
中西信用文化有同有异。相同点在于中西方信用地位同样凸显,传统内涵基本相同,对信用同样重视;不同点在于观念、性质、范围和手段差异。中西现代信用文化有道德、经济、法律、技术四个方面的接点。借鉴西方社会信用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完善现代社会信用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佩忠  宣勇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的本质是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学实践的结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又是逻辑构建的结晶,是在理论中创造的。遵循大学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大学的本质呈现出家族相似性,是一个多元和合体。随着当代社会实践中人之文化本质的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得以澄明。作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人类文明互通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成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金堂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城市特型文化。本文的基本论点是城市特型文化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动力,建设城市特型文化是城市建设的根本。本文分析了城市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界定了城市特型文化的内涵,以四川绵阳市作为城市特型文化个案,提出了绵阳城市文化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绵阳城市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钧成  
《论林业文化(一)》已在本刊1992年发表,本期将其余部分全部发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路遇  
先进生育文化是“三个代表”中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先进人文生育文化和先进科学生育文化两部分。先进生育文化应具有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服务宗旨的鲜明性、生育观念的进步性等特点。先进生育文化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先进生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村(居)和家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论述了文化的内涵、层次;分析了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开发与保护;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是精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取代的,是可以永续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价值,具有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经济功能、旅游功能只是其多功能中的一种,片面夸大经济功能和旅游功能,会破坏文化资源永续利用的可能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德位  
金融文化时刻作用于金融活动,它应该是金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金融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点。从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兴起之后,对“文化”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和深入。日常生活中所言“文化”,泛指子史经集、诗词书画、数理化知识、文体活动等内容,可是理论研究范畴的“文化”是与之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文琛  
本文对传统生育文化、现代生育文化、传统生育文化转变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分析 ,剖析了生育文化的内涵 ,对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对现代生育文化、现今西方生育文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今西方生育文化具有明显的负面特征 ,而“反馈模式”、“家本位”的中国现今生育文化不无优越性 ,从建国初期的制度等变革、传统生育观念的滞后性和代际传承性、计划生育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生育文化的转变 ,认为我国现今生育文化已具有明显的现代生育文化特征 ,但传统的男孩偏好仍然存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志臣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功能在于:对教育的整体性观照,对生态有机体性质的揭示,对自组织动力的探寻,对主体的关注,对动态文化观的展示。其实践旨归强调:把握整体、精准定位,强化多维参照意识;坚持价值普照的一维性;破除"制度拜物教",促进主体理性回归;努力实现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