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5)
2023(8565)
2022(7196)
2021(6314)
2020(5359)
2019(11951)
2018(11865)
2017(22764)
2016(11937)
2015(13673)
2014(13825)
2013(13551)
2012(12896)
2011(12116)
2010(12436)
2009(12215)
2008(11974)
2007(11132)
2006(10360)
2005(9776)
作者
(36108)
(30268)
(30217)
(28795)
(19407)
(14232)
(13688)
(11601)
(11503)
(10998)
(10632)
(10062)
(10049)
(9896)
(9561)
(9210)
(8855)
(8802)
(8736)
(8443)
(7996)
(7337)
(7128)
(7121)
(6978)
(6778)
(6714)
(6454)
(6025)
(5884)
学科
(72648)
经济(72564)
管理(44783)
(35654)
(31318)
企业(31318)
方法(21850)
数学(18130)
数学方法(17956)
(17223)
地方(17092)
中国(15862)
(15572)
业经(15427)
(13805)
(12521)
地方经济(12375)
(11786)
(10384)
财务(10350)
(10340)
金融(10337)
财务管理(10328)
理论(10043)
环境(10032)
(9966)
银行(9959)
企业财务(9910)
(9548)
(9408)
机构
大学(194647)
学院(191137)
(89208)
经济(87509)
管理(71337)
研究(66874)
理学(59598)
理学院(58931)
管理学(58185)
管理学院(57790)
中国(51173)
(44642)
(40392)
科学(36168)
财经(34384)
(33140)
(30779)
(30273)
中心(29846)
经济学(29246)
研究所(29167)
经济学院(25749)
北京(25693)
(25251)
师范(25090)
财经大学(25051)
(23762)
(23316)
(23270)
业大(21790)
基金
项目(115040)
科学(91725)
研究(87707)
基金(85279)
(72567)
国家(71980)
科学基金(62247)
社会(59681)
社会科(56591)
社会科学(56576)
基金项目(44018)
(43132)
教育(39528)
自然(36490)
(35738)
自然科(35604)
自然科学(35597)
编号(35006)
自然科学基金(34993)
资助(34349)
成果(31390)
(27016)
(26248)
重点(25957)
国家社会(25708)
(25023)
课题(24236)
教育部(23478)
(22979)
人文(22966)
期刊
(111632)
经济(111632)
研究(65917)
中国(39440)
(37618)
管理(29184)
学报(26795)
科学(24597)
(21827)
大学(20994)
财经(20002)
学学(19503)
(19408)
金融(19408)
经济研究(18376)
教育(18072)
(17353)
技术(16544)
业经(14593)
问题(14216)
农业(13728)
图书(11653)
技术经济(10959)
(10722)
理论(9971)
世界(9938)
国际(9272)
统计(9108)
经济问题(8871)
改革(8844)
共检索到310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芳  赖茂生  
技术的变迁会引发制度的变迁。本文探讨了信息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 ,分析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状况 ,最后讨论了信息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包括正式制度变迁和非正式制度变迁 )的关系 ,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做保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芳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informatio n economy are discussed.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 ese information economy are analyzed.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ways to set up and perfect the institution that adapts to information economy.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朝运  
制度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出现不同流派 ,它们对制度变迁的认识和理解存有差异。本文考察了旧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兴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思想 ,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和评议 ,并追踪其发展趋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旭红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制度首先影响的是资本与劳动,并将资本和劳动作为制度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尝试将制度分别纳入资本与劳动中,刻画制度首先作用于资本与劳动上,使二者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后带来产出总量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学术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学术制度的变迁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发生变迁的结果。学术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在于将潜在的学术利益构成新的学术制度需求,从而造成原有学术制度的供需失衡,促使学术制度发生变迁。学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学术利益群体。学术利益群体通过诱致性与强制性学术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学术利益最大化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鹤  李仕明  兰永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稀缺性而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就是核心资源。制度变迁的实质 ,就是对核心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承认和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向其所有者倾斜的过程。由于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因此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向它的所有者倾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献东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违规执法、违规征地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类现象当视为经济主体的制度外行为,而引发这类制度外行为的原因与中国制度改革的模式有关。从中国改革启动时期的改革案例分析来看,中国改革的启动是以中央权力中心允许经济制度在制度边界上进行制度外行为的探索开始的,而这种改革模式既在边界上割裂了原有制度安排,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当改革发展到新制度安排的系统建立和完善时期,就会受到阻碍,并引发经济秩序混乱。目前,中国改革的进程已经进入到约束各类经济主体制度外行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方洁  
融资机制的运行效率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制度性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融资绩效。因此,判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孰优孰劣及其适用性,关键在于这种融资制度能否有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而促进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一般而言,直接融资要求的信息充分程度较高,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间接融资的相对优势,应重视培育有效的银行体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凯  冯涛  
由于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民间金融有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与较量,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从非组织化向组织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合法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间金融民主化的过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晖  许能锐  
一、海南建省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一)初期发展战略的缺陷:制度软化。1988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光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小组经过调研和评估论证后编制了《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海南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贸旅并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得到海南省人代会和省一大的确认,最终形成了海南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这一战略并没有执行,不同观点的也随之出现,引发了"工业主导论"、"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在新中国60年历程里,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产业产值由1949年占总产值的70%下降到2008年的11%;城镇人口由1949年占总人口的11%上升到2008年的46%;全国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2008年22698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然后又在1978年以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飞  
诺斯认为在其新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实绩》一书中,“制度理论得到了最透彻的阐发”。该书的出版不仅在西方经济学界,而且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有关经济增长的诸种模型中,制度因素一直被看成是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排除在模型之外,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寅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 ,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 ,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 ,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康  
8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逐步完成了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 ,发展中国家正在先后步入这个过渡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 ,它们不仅影响到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且对各国政府的行为和国际关系准则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呈现出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不同的新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