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4)
2023(9910)
2022(7687)
2021(6841)
2020(5755)
2019(12438)
2018(12233)
2017(23907)
2016(12558)
2015(14558)
2014(14577)
2013(14090)
2012(13004)
2011(11655)
2010(12156)
2009(11935)
2008(11302)
2007(10611)
2006(9720)
2005(9182)
作者
(37772)
(30998)
(30848)
(29585)
(19644)
(14747)
(14265)
(12028)
(11816)
(11376)
(10602)
(10602)
(10014)
(9866)
(9708)
(9637)
(9193)
(8952)
(8952)
(8924)
(8074)
(7622)
(7426)
(7164)
(7108)
(7031)
(6915)
(6863)
(6325)
(6146)
学科
(56459)
经济(56403)
(39358)
管理(37929)
(33715)
企业(33715)
(26136)
金融(26134)
中国(24067)
(23803)
银行(23790)
(23047)
方法(19362)
业经(17055)
(15942)
地方(15587)
数学(15313)
(15218)
数学方法(15050)
(14694)
产业(13224)
理论(12067)
(11737)
(11488)
财务(11444)
财务管理(11424)
中国金融(11104)
企业财务(11027)
农业(10745)
(10180)
机构
大学(188477)
学院(187967)
(76742)
经济(75020)
管理(68113)
研究(62833)
理学(56763)
理学院(56179)
管理学(55056)
中国(54768)
管理学院(54724)
(39982)
(38132)
科学(37130)
(31576)
中心(31380)
(29964)
财经(29907)
(28484)
研究所(28211)
(26765)
(25814)
师范(25560)
(25385)
北京(25359)
经济学(24648)
业大(24386)
经济学院(22192)
农业(22014)
(21997)
基金
项目(116511)
科学(91440)
研究(88247)
基金(83236)
(71473)
国家(70840)
科学基金(60848)
社会(56831)
社会科(54006)
社会科学(53990)
(46598)
基金项目(43162)
教育(39044)
(37827)
编号(36804)
自然(36286)
自然科(35483)
自然科学(35477)
自然科学基金(34855)
资助(33498)
成果(32015)
(26893)
重点(26289)
课题(25145)
(24469)
(24214)
国家社会(23954)
项目编号(23701)
创新(22682)
(22606)
期刊
(90475)
经济(90475)
研究(59613)
中国(39955)
(33409)
金融(33409)
(31446)
学报(29950)
(27679)
管理(26631)
科学(25836)
大学(22864)
教育(21374)
学学(21119)
农业(17721)
财经(16659)
技术(16421)
业经(14631)
(14535)
经济研究(14175)
图书(13804)
问题(12250)
理论(10419)
书馆(9776)
图书馆(9776)
实践(9394)
(9394)
技术经济(9372)
(9360)
(9136)
共检索到302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完成有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形成多样化的融合类型。分析这些不同的类型,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观察产业融合这一新现象,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我们可以把产业融合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替代型融合、互补型融合和结合型融合。这些不同的类型,各有侧重地反映了产业融合的现实演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振华  
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对产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信息产业化”(即发展信息产业)和“产业信息化”(即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劲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新思想,从产业系统上看,"两化融合"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对辅助产业和基础结构的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催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林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不同经济背景下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产业融合理论,提出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增强产业联系和带动人力资源开发等作用。从技术、业务和微观组织基础等角度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在产业层面融合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小瑜  马维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和现状,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入手,分别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健  
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滞后,资源的非自由流动性,产业管制政策,以及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的限制等。因此,要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速度,就要扫清产业融合的障碍,以产业融合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茶洪旺  
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低碳节约型社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两化"融合发展是当代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信息化的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琦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传雷  李从春  
大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工业化进程。本文阐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和实现的途径,重点讨论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焦点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杰  
上海目前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够放弃对于GDP指标的追求。从现实的角度来看,GDP总量和人均GDP等指标仍然是衡量地区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第一标志,国家统计局目前也没有新的替代方案。另一方面,由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GDP指标也一度受到质疑。有的学者为此提出了绿色GDP的假设,其本意是为了推动企业和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和自然环境的重视。然而,循环经济本身是需要投入的,在投资回报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师守祥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我国旅游业谋求"转型"由来已久,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指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国务院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此后,在我国旅游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翔宇  郑建明  
为从国外文献中获得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经验,文章利用包括Web of Science等平台在内的多种检索途径,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在归纳城镇化、信息化及二者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作用机理,指出信息化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信息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演进的重要基础,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最后,对国内外"两化"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艳  孙静静  魏津瑜  赵斌  毕小青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两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构建两化融合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ELECTRE方法来研究两化融合的程度;选取了天津市300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天津市九大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其中装备制造的两化融合程度最高,新能源新材料的融合程度最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李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包括企业、产业、社会、区域等多个层次,推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且每个阶段每个层次的推进重点各有不同。结合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建设经验,提出两化融合的重点是加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完善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开展两化融合评价和监测,以及积极培育两化融合复合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