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3)
2023(5436)
2022(4414)
2021(4261)
2020(3722)
2019(8132)
2018(7857)
2017(15273)
2016(8533)
2015(8970)
2014(9167)
2013(9122)
2012(8495)
2011(7680)
2010(7748)
2009(7504)
2008(7822)
2007(7220)
2006(6178)
2005(5738)
作者
(26022)
(21623)
(21539)
(20542)
(13946)
(10667)
(9877)
(8293)
(8277)
(7829)
(7578)
(7409)
(7280)
(7055)
(7038)
(6769)
(6401)
(6387)
(6317)
(6162)
(5433)
(5390)
(5305)
(5018)
(5004)
(4943)
(4815)
(4552)
(4423)
(4327)
学科
(29792)
经济(29746)
(27577)
管理(24344)
(21178)
企业(21178)
方法(15121)
数学(12897)
数学方法(12717)
(11611)
(11031)
保险(10939)
中国(10465)
(9241)
银行(9214)
(9123)
(8776)
(8690)
(8379)
财务(8355)
财务管理(8334)
企业财务(8055)
(7987)
金融(7984)
(7485)
理论(6570)
业经(6143)
(5380)
贸易(5378)
(5270)
机构
大学(126248)
学院(123430)
(47605)
经济(46547)
管理(43532)
研究(42081)
理学(36282)
理学院(35853)
中国(35825)
管理学(35049)
管理学院(34812)
(28721)
科学(26816)
(26243)
(22732)
(22348)
财经(22214)
(20202)
研究所(20186)
中心(19500)
(19211)
业大(18541)
农业(18022)
财经大学(16851)
北京(16692)
经济学(15736)
(15619)
(15607)
师范(15402)
(14896)
基金
项目(78889)
科学(61352)
基金(58713)
研究(53820)
(52664)
国家(52233)
科学基金(43803)
社会(34479)
社会科(32618)
社会科学(32609)
基金项目(30186)
自然(29659)
(29548)
自然科(29005)
自然科学(28996)
自然科学基金(28511)
(25869)
资助(25226)
教育(24925)
编号(19726)
重点(18192)
(17930)
成果(17357)
(16488)
科研(15742)
(15730)
(15287)
计划(15220)
教育部(15191)
创新(14868)
期刊
(50988)
经济(50988)
研究(40824)
学报(25717)
中国(24874)
(24356)
科学(20566)
(20392)
(19128)
金融(19128)
大学(18925)
学学(18122)
管理(15927)
农业(13028)
财经(12583)
教育(11667)
(10647)
技术(8435)
经济研究(8215)
(7486)
(7094)
问题(6699)
业经(6425)
财会(6305)
理论(6178)
业大(6045)
会计(5912)
(5808)
统计(5676)
实践(5558)
共检索到190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德明  
保险总准备金是保险人为了应付周期较长的巨灾和巨额危险而建立的巨额的专项储备资金,是构成保险人偿付能力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资金。它的积累直接影响着保险人偿付能力的强弱和保险供给的力度,以至影响保险市场的局部均衡。因此,深入分析总准备金的量性约束,把握保险总准备金的合理积累,对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加明  
保险巨灾准备金,又称总准备金,其积累和壮大,受到保险业财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而随着大型灾害事故的不断发生,灾害损失的不断增大,保险公司的赔款将越来越大,如果积累的巨灾准备金不能满足需要,很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的破产。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财税政策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卓志  
保险总准备金归属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保险系卓志一、研究保险总准备金归属的意义在我国,保险总准备金归属的确立,有其特殊的意义:1.使得保险总准备金及其相关范畴的探讨,建立在研究方向明确、目标一致、基础相同的起点上,为此涉及总准备金计提及积累系列问题,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懿  王海艳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元凶.银行业和保险业均具有顺周期性,但二者成因和传导机制不尽相同。其中,保险业准备金提取过程的顺周期性是两者显著的不同。本文针对保险业准备金提取过程的顺周期性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缓解顺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荣林  杨步青  
本文比较了美国税收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及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税收准备金计提方法及其假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保证国家对保险公司进行公平合理征税提供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封军  尉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专门针对保险行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之后又根据其执行情况,于2008年8月和2009年12月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自此,我国保险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也与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县华  
本文从农业保险、巨灾准备金和所得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巨灾准备金是否应该在税前扣除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和扶持;合理的征税基础应该是提取巨灾准备金之后的盈余;从国外来看,很多国家针对农业保险所得都是免税的。本文最后建议,为扶持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巨灾准备金应该在所得税前扣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冯珍  史道济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各保险业务之间不是完全相关的,本文提出用t-copula可以描述各业务之间的合理相关性,并给出了一种确定准备金的方法。随机模拟的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确定的准备金要比传统上确定的准备金至少节约10%的资金。如果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再投资,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琴英  
本文首先对总准备金的来源、性质进行理论综述,然后对自我国保险业分业经营以来各产险公司的总准备金提取状况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分析总准备金规模过小的理论和制度原因。为加速积累总准备金,各产险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现行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同时国家应给予总准备金税前提取的优惠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海兵  
期货行业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应与交易规模和风险损失程度相联系 ,采用成交金额作为计提基础比手续费收入更为合理。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袁力  
在我国财产保险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制度、核算技术和其他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并不十分规范。这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结果,还可能掩盖某些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下就美国保险会计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国栋  
现行未决赔款准备金税前扣除规定出台于1999年,已经远远滞后于我国保险公司精算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税收规定与会计核算办法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差异,不仅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税法遵从成本和税务风险,也不利于税收机关的有效监管。因此,建议对现行未决赔款准备金税前扣除规定进行调整和完善,允许保险公司按会计(精算)规定提取的未决赔款准备据实在税前扣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晗  
未决赔款准备金作为保险公司为预期赔款支出提取的费用,与公司利润变化情况具有很高的关联性。然而,基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估计与计量的复杂性,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其有成为保险公司利润调节工具的可能。由于保险行业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平抑与缓冲的特殊作用,为了行业稳定健康发展,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应在保险行业会计监管边界上有所扩展,强化对专业会计估计、计量的监管,从而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主要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6%上调至7%。这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势头良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企业利润大幅上升,但是,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虽然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货币信贷增长明显偏快已成为各界共识。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高出GDP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和14.3个百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子漫  齐文卓  张凯  
当银行面临资本和存款准备金监管双重约束时,银行信贷不仅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而且还受其他银行行动的影响。银行的信贷具有相互替代效应,会抵消一部分货币政策影响。当银行都不满足双重约束时,货币政策对这些商业银行信贷无效。当不满足双重约束的商业银行逐渐增加时,货币政策边际递减效应会增大。货币政策逐渐减弱是因为不满足资本约束或存款准备金约束的商业银行越多,这些商业银行因约束条件的限制而使得信贷对货币政策越不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