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0)
- 2023(5900)
- 2022(4933)
- 2021(4857)
- 2020(3888)
- 2019(9214)
- 2018(9403)
- 2017(18055)
- 2016(9920)
- 2015(10879)
- 2014(11176)
- 2013(10602)
- 2012(9934)
- 2011(9343)
- 2010(9967)
- 2009(9726)
- 2008(10037)
- 2007(9099)
- 2006(8721)
- 2005(8161)
- 学科
- 济(39400)
- 经济(39345)
- 管理(30329)
- 业(27992)
- 企(24519)
- 企业(24519)
- 制(13163)
- 方法(12792)
- 中国(12614)
- 财(12594)
- 农(12472)
- 策(10389)
- 业经(10255)
- 理论(10147)
- 数学(9457)
- 数学方法(9242)
- 体(9149)
- 学(9095)
- 银(8902)
- 银行(8901)
- 行(8646)
- 融(8236)
- 金融(8235)
- 税(8051)
- 税收(7763)
- 教育(7755)
- 收(7695)
- 体制(7635)
- 农业(7575)
- 地方(7337)
- 机构
- 大学(147519)
- 学院(146543)
- 济(63661)
- 经济(62223)
- 管理(54053)
- 研究(52185)
- 理学(44760)
- 理学院(44287)
- 管理学(43663)
- 管理学院(43341)
- 中国(40940)
- 财(36008)
- 京(31407)
- 科学(27878)
- 财经(26215)
- 所(26012)
- 江(24644)
- 经(23573)
- 研究所(22831)
- 中心(22544)
- 范(22268)
- 师范(22168)
- 北京(20664)
- 经济学(19733)
- 州(19343)
- 财经大学(19077)
- 农(18710)
- 院(18382)
- 师范大学(17617)
- 经济学院(17276)
- 基金
- 项目(81092)
- 研究(66667)
- 科学(64488)
- 基金(57555)
- 家(48028)
- 国家(47510)
- 社会(41975)
- 科学基金(40873)
- 社会科(39602)
- 社会科学(39593)
- 教育(32016)
- 省(30752)
- 编号(28681)
- 基金项目(28324)
- 成果(26942)
- 划(26018)
- 资助(24438)
- 自然(23459)
- 自然科(22854)
- 自然科学(22848)
- 自然科学基金(22460)
- 课题(21140)
- 部(19217)
- 性(18707)
- 重点(18351)
- 发(17628)
- 年(17509)
- 项目编号(17245)
- 教育部(17201)
- 制(17031)
共检索到245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翀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已成为我国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形成了短期的需求和供给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需求管理强调通过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供给管理强调通过放宽管制和减少税收来调节总供给。但是,从长期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供给侧的因素,它们包括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等。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短期的需求管理无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在短期内,我国政府还需要通过适度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增加货币供给等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曌 欧国立
本文根据外部性理论、时间价值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对交通拥堵的原因、发展过程和征收拥堵费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论认为征收交通拥堵费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前提是城市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征收交通拥堵费并对公共交通进行补贴,可以同时有利于高时间价值出行者和低时间价值出行者,对部分时间价值介于高低之间的出行者的影响则不确定。本文在考察新加坡和伦敦征收交通拥堵费的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可行性。主张在征收拥堵费的同时,注意对出行福利受损的市民进行补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征收拥堵费的成功提供必要配合。
关键词:
外部性 时间价值 交通拥堵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子姮 姚洁
税收支持科技创新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本文一方面探索税收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深入分析目前国际上和我国典型的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并为下一步我国激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税收政策 理论依据 加计扣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法 李文
农业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这不仅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这种基础作用已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所证明;而且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依赖于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使得农业必然、而且始终承担着自然风险。农业生产自然要素的有限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本身的特点,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1)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由于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地方政府在建立地方技术创新体系中作用越来越大。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路径,地方政府应该慎重选择适当技术,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建立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产权制度,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网络范式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亚清 魏志华 赵娟 王明溦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侧刺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中国政府适时地将宏观调控的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以往被忽视的供给侧。本文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发,分析了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地,本文在借鉴国外供给侧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财税政策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现实依据,并为政府部门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实现改革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亚清 魏志华 赵娟 王明溦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需求侧刺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中国政府适时地将宏观调控的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以往被忽视的供给侧。本文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数据出发,分析了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地,本文在借鉴国外供给侧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财税政策视角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的现实依据,并为政府部门合理运用财税政策实现改革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标、动力、过程、手段、效应等方面具有"共生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青山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与改革的治理方式和市场结构重组模式,提出了实施“适度竞争、财税优先、制度完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交 改革模式 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娜 孔祥利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局部性的和可控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西方供给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能过剩会得出对体制背景的谬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谬解、经济建设价值取向的谬解,使我们丧失公有资本调节经济的最大优势,割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关系,干扰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遵循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要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发现:产能过剩在我国有着明显的体制转型的历史印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是产能过剩成为可能的起点,资本过度积累为产能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娜 孔祥利
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局部性的和可控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西方供给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能过剩会得出对体制背景的谬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谬解、经济建设价值取向的谬解,使我们丧失公有资本调节经济的最大优势,割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关系,干扰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遵循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要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发现:产能过剩在我国有着明显的体制转型的历史印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是产能过剩成为可能的起点,资本过度积累为产能过剩奠定了物质基础,流通环节的中断加剧了产能过剩,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比例的失调则是产能过剩形成的根本原因。化解产能过剩最可行、最有效的政策选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新柠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角度出发,综合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相关理论来源和发展过程,针对国内市场供给侧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国内中低端供给较多而相应需求逐渐减弱,高端供给不足但需求却逐年增加的市场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制度、着重注意供给管理、借鉴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并重和政策选择等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供给侧 需求侧 改革 政策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康宁
该文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实际应用,从理论层面和政策分析角度作了多方面的论述。现实中国由于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大量需求处于闲置,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又在于完善生产要素供给。虽然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两者不可偏废,但改革近期重点是在供给一端;在厘清供给侧改革与供给经济学不同边界的同时,也要善于保持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怀,积极吸收国外相关学说理论的合理成分以及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对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实施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和阐述,重点强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减税的作用。
关键词:
供给侧 改革 政策选择 市场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巨炎
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文明成果的公共机构,承担着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大量社会基础工作。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暴露出许多弊端,亟待改革。财政供给方式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