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4)
2023(3871)
2022(3232)
2021(3295)
2020(2543)
2019(5898)
2018(5918)
2017(9199)
2016(6137)
2015(6939)
2014(7039)
2013(5945)
2012(5680)
2011(5358)
2010(5765)
2009(5139)
2008(5082)
2007(4835)
2006(4568)
2005(4299)
作者
(14634)
(12032)
(11885)
(11479)
(7895)
(5948)
(5517)
(4911)
(4470)
(4462)
(4268)
(4067)
(4008)
(3945)
(3895)
(3707)
(3669)
(3576)
(3523)
(3488)
(3344)
(3034)
(2948)
(2877)
(2829)
(2808)
(2720)
(2656)
(2484)
(2442)
学科
教育(19212)
(14030)
经济(14000)
中国(11984)
管理(10226)
(10158)
(8350)
企业(8350)
理论(7986)
(6629)
教学(5885)
(4744)
(4549)
方法(4127)
发展(4119)
(3995)
(3921)
研究(3626)
技术(3533)
思想(3513)
(3489)
(3379)
政治(3368)
高等(3309)
改革(3244)
业经(3199)
思想政治(3061)
政治教育(3061)
治教(3061)
德育(3036)
机构
大学(85218)
学院(78077)
研究(31598)
教育(27835)
(23690)
(23378)
师范(23325)
经济(22921)
管理(21135)
(20128)
师范大学(19417)
科学(17377)
理学(17230)
中国(17008)
理学院(16858)
管理学(16405)
管理学院(16213)
(15639)
研究所(14069)
(13938)
北京(13928)
(13150)
中心(12474)
职业(12016)
技术(11691)
(10979)
(10902)
教育学(10870)
财经(10107)
(9123)
基金
项目(43926)
研究(41535)
科学(36084)
基金(28350)
教育(27854)
(24329)
社会(24016)
国家(23489)
社会科(22318)
社会科学(22307)
成果(20154)
编号(19620)
科学基金(18685)
(17749)
(17516)
课题(17249)
(15044)
基金项目(13582)
规划(12783)
(12050)
(12003)
项目编号(11798)
重点(11491)
教育部(11243)
(11241)
资助(10961)
(10666)
(10621)
阶段(10597)
研究成果(10562)
期刊
教育(47445)
研究(38074)
(30948)
经济(30948)
中国(27061)
学报(11499)
职业(11074)
(10861)
大学(10211)
技术(10048)
科学(9702)
管理(8188)
(7742)
学学(7582)
技术教育(7207)
职业技术(7207)
职业技术教育(7207)
财经(6552)
(6478)
论坛(6478)
图书(5857)
(5766)
高等(5443)
农业(5214)
(5078)
成人(4968)
成人教育(4968)
(4874)
金融(4874)
高等教育(4829)
共检索到138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郑文  
教育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原点,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教育学家的地位一直非常耀眼。博大精深的教育学成就、卓有成效的教书育人实践、为学为人各方面的修身立德,无不表明王承绪先生是当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王承绪先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教育学家,从教育救国到建设教育强国的独特时代背景是外因,崇高的理想信念、顽强的个人奋斗是内因,全球性学术联系则是耦合内因与外因的催化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民盟浙江省委原常委,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国际著名比较教育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王承绪先生于2013年11月19日11时28分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王承绪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2013年11月24日上午在杭州举行。王承绪先生住院、病重期间及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胡锦涛、温家宝、朱镕基、吴官正、周永康,以及刘延东、赵乐际、赵洪祝、沈跃跃、常万全、路甬祥,中央国家机关领导陈希、袁贵仁、潘云鹤、杨卫、王永乐、徐辉等,浙江省领导夏宝龙、李强、乔传秀等,浙江大学领导金德水、林建华等前往医院看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淳  
日本教育学家大田尧先生提倡"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人的内在价值,承认人的内在发展可能性"。他认为当前日本存在的种种社会危机,归根到底皆源于人的危机,"要克服这种危机,就必须加强与中国等国家的交流,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唯有这样才能为和平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因此,作为中日教育研究交流会名誉会长,现年90高龄的大田先生仍孜孜不倦的热心于中日间教育学术交流。时值中国新年之际,笔者有幸造访大田先生府邸参加了小规模的交流聚会,并就其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经验和体会,围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使命和发展方向"一话题对其本人进行了采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磊  
在多元价值的背景下,中国大学教师的思想道德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影响。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社会各界对大学教师"知识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道德性"。因此,对大学教师的关注应该逐渐由"知性"转向"德性",大学教师的"德性"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此,笔者早在2015年6月8日,曾就此问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专访许美德教授(Ruth Hayhoe)。许美德教授是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专家。虽已年过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历史钩沉向未来——介绍王承绪先生主编的《比较教育学史》顾明远对每一门学科的发展来说,整理和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都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且非常必要的事情。比较教育还十分年轻,从朱利安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至今,不过一百八十年的历史。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林小遐  
近年来,教育现象学在中国教育研究界的地位与影响日渐提升,其研究方法备受关注并广为应用。但在现实研究中尚缺少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这一研究方法适合于何种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学科,如现象学、社会学和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其局限或限度在哪里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德国洪堡大学本纳教授教席继任者布因克曼教授(Malte Brinkmann)。布因克曼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学研究,将其置于普通教育学的背景之下,并延伸至教育人类学领域,力求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同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阚阅  李志永  
王承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和新中国比较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比较教育研究思想在入读师范、求学浙大、留学英伦、新中国初期和改革开放等阶段不断发展和完善。他在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并由此奠定了新中国比较教育发展的基础。王承绪先生的比较教育研究思想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敏锐的前沿性等特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首先概述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一般特征,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发展,最后,考察了自身逻辑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改革开放以来,王承绪在恢复、发展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过程中,在哲学方法论、具体学科研究方法以及操作性研究方式和技术等三个层面,探索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伟  
百岁学者王承绪先生,循"返本开新、明体达用"之原则,承前启后、合作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交流中外,翻译西方教育名著;组织撰写《比较教育学史》、《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里程碑式著作,率先开展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为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两大贡献: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建构基本的研究方法体系。王先生丰富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学术影响,根基于他鞠躬尽瘁的报国精神、以学术为业的学问志趣以及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伟  郑文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先生百岁华诞,为回顾王承绪先生为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总结和传承王承绪先生宝贵的教育思想,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期间将举办庆祝王承绪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此,本刊编辑部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施雨丹  
本文采用访谈研究法,以中日比较的视角与大塚丰教授探讨了日本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及其危机、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等问题,分析了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功能,并对日本比较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大塚丰教授认为,日本的比较教育是以学习外国教育先进之处为目的发端,并按学术的逻辑发展至今。在网络化、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学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网络虽替代了部分田野调查的功能,但田野调查对比较教育研究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要避免从实用主义观点看教育,做真正的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卡洛斯·阿尔伯托·托里斯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批判教育理论自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以来已成为左派知识分子用以批判新右派、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武器,也为教育实践打开了一扇富于批判和解放色彩的希望之窗。由于这种思潮在发迹和转型中曾受益于欧洲法兰克福学派、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批判种族论、女性主义的实践性格、后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杭  
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在法国《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开启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篇章。今天,在比较教育学科诞生200周年之际,回顾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立足当前比较教育发展实际,把握比较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学院访学期间,就当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及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娟  
在本篇访谈中,作为美国第一代物理教育研究从业者、美国物理教学领导者的迪恩·佐尔曼教授介绍了他进入物理教育研究(PER)的经历、职业生涯中主要的工作特征、对美国PER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和对未来PER的期望。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开始研究美国物理教育,并认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将技术与学习模型应用于教学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工作;为适应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师范生教育与在职教师教育正在改变,而初级大学物理课程的调整非常缓慢,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高校物理系执行PER非常重要,保持PER人员与非PER物理教师之间的联系是避免PER脱离课堂的关键;不同国家的很多教育基本问题是一样的,应加强教育研究国际合作和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