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0)
- 2023(3656)
- 2022(2688)
- 2021(2791)
- 2020(2322)
- 2019(5430)
- 2018(5441)
- 2017(10169)
- 2016(5599)
- 2015(6374)
- 2014(6482)
- 2013(6332)
- 2012(5682)
- 2011(5304)
- 2010(5726)
- 2009(5393)
- 2008(5348)
- 2007(5138)
- 2006(4670)
- 2005(4369)
- 学科
- 济(17125)
- 经济(17100)
- 管理(15326)
- 业(13510)
- 企(12145)
- 企业(12145)
- 理论(7687)
- 教学(6995)
- 中国(6875)
- 教育(6161)
- 学(5771)
- 方法(5389)
- 农(5235)
- 业经(5100)
- 和(4787)
- 制(4528)
- 财(4429)
- 技术(3799)
- 学法(3709)
- 教学法(3709)
- 策(3465)
- 贸(3304)
- 贸易(3298)
- 农业(3296)
- 数学(3253)
- 银(3219)
- 银行(3218)
- 工作(3191)
- 地方(3189)
- 易(3180)
- 机构
- 大学(83213)
- 学院(80128)
- 管理(28821)
- 研究(26261)
- 济(26016)
- 经济(25140)
- 理学(23268)
- 理学院(22939)
- 管理学(22512)
- 管理学院(22359)
- 中国(19545)
- 京(18831)
- 科学(16230)
- 范(15059)
- 师范(14965)
- 财(14500)
- 江(13796)
- 所(13032)
- 北京(12310)
- 教育(12247)
- 师范大学(12133)
- 中心(11991)
- 研究所(11520)
- 州(11323)
- 财经(10851)
- 技术(10524)
- 经(9637)
- 院(9141)
- 农(9132)
- 业大(8999)
- 基金
- 项目(45821)
- 研究(38693)
- 科学(35540)
- 基金(29996)
- 家(25332)
- 国家(25047)
- 社会(21618)
- 科学基金(21151)
- 社会科(20275)
- 社会科学(20266)
- 教育(19949)
- 省(18324)
- 编号(18199)
- 成果(17002)
- 划(16012)
- 基金项目(15253)
- 课题(13410)
- 自然(12236)
- 资助(11965)
- 自然科(11958)
- 自然科学(11956)
- 自然科学基金(11732)
- 项目编号(11380)
- 年(11279)
- 重点(10676)
- 部(10016)
- 规划(9896)
- 创(9853)
- 发(9790)
- 性(9706)
共检索到134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海澜
本文认为 ,项目式学习首先应该是一种打破学科的逻辑结构而以项目来统整课程的课程模式。相应地 ,项目式学习也就是一种核心的教学策略及发展学生高级能力的学习方式。目前 ,在学科的逻辑结构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进行学科知识的项目式学习 ,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非常可行 ,当然首要的前提是把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项目式转化。转化的具体环节包括 :分析学科的核心知识及其应用范围 ;把这些核心知识按照应用场合和领域 ,进行项目式组合 ;开发学习资源系统等等。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分阶段逐步进行这种项目式课程的开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歌
如若实现在更广泛的体系中影响教育变革,跨学科学习必须从研究型干预走向普遍适用的教学常规。这需要借助学习科学研究,明确“整合”和“创新”的具体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可扩展的跨学科学习。学习科学家主张运用生态视角,从个体活动、集体协作、学校课程及社会中的教育系统四层相互关联的嵌套结构入手,打开跨学科学习黑箱。具体而言:一是发展适切的认识论,促进个体自主地深度参与整合;二是发挥认知主体性,实现集体持续地协作创新;三是面向参与者、知识人造物与媒介环境的多元交互,设计整体的跨学科课程活动系统;四是基于批判研究,审视社会政治背景如何影响跨学科教育实践。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学习科学 知识创造 学习生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超 高益民
建立针对个人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是在终身学习需要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涵盖了传统的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各种资格可以相互比较与衔接;它还通过先前学习认定(RPL)对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扩大了传统的评价范围。因此,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正是一种终身学习评价体系,它对未来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谈清怡 肖晓燕
由于中西方的学情不同,二者的跨学科学习在课程目标和性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一是课程性质不同。西方的跨学科经过了分学科、多学科的阶段,进入了跨学科的范畴,并逐步向超学科的方向迈进。STEAM是与分科课程并列的综合课程。而我国的跨学科学习还带有学科性质,跨学科学习被设置在每个学科单独的课程标准中,因此尚未脱离分科课程范畴。
关键词:
中西比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筱萌
互联网络是科学教育与传播、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目前科学教育网站却缺乏教学设计。本文以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及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非正式学习的科学教育网站的设计框架。该框架以培养公民具有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为总目标,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和精神为子目标,提出了针对不同目标的网站设计原则,包括趣味性、个性化、自组织、交流性、情境性、参与性、反思性原则,并根据各个原则阐述了网站的相关特性设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馨元 张民选
季清华教授的ICAP学习方式分类理论在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ICAP理论将学习活动分为交互学习、建构学习、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四种方式,在新课改的变革节点为学术界提供了有效学习的新视角,并为教育实践带来了针对性的深度学习框架。本研究通过对ICAP框架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揭示了其在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为教育者提供研究、教学设计和评估学习成果的指导,以及在线教学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现状。研究表明,ICAP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框架,为实践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为推进教育改革和探索有效学习的路径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
ICAP框架 学习方式分类 有效学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学习环境设计"属于"设计科学"的范畴,拥有设计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视点是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和共同体中心。"学习环境设计"意味着一系列颠覆"应试教育"的观念与体制的行动课题——颠覆知识掌握的价值,颠覆学科教育的目标序列,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最终使得中小学的课堂从"教"堂转型为"学"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周蕾
本文以2016年美国发布的《K-12年级计算机科学框架》为基础,参阅诸多相关文献,对计算机科学在美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背景要素进行了梳理,同时详细阐述计算机科学在美国K-12阶段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实践,介绍了美国中小学开设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的实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美国 计算机科学 信息技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探究、科学学习、评价的"三位一体"是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体现此趋势的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理念是"研究、鉴赏与批评"。它会带来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变革,并使评价过程变成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完善和科学素养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研究 鉴赏 批评 科学探究学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夏方舟
研究目的:定义科学范式的内涵,构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显化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是土地科学学术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的关于土地科学的基本认知、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体系,是土地科学学者开展土地科学研究时的共同"学术语言";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是土地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成,以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工程为本体论,以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辩识的发展观、系统观和时空观为认识论,以质性与量化研究法、时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工程技术法等为方法论。研究结论:当前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一种隐性的潜意识方式存在并...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科学 学科范式 范式框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龙
跨学科学习是深化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潜在的契机,需要妥善处理好“跨学科性”与“学科性”的关系。目前,人们对跨学科学习理解存在概念认识上学科立场的模糊性、价值观上忽视学科学习的合理性和知识观上轻视已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导致过于强调“跨学科性”而忽视“学科性”,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摇摆不定。坚守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是跨学科学习绕不过去的真问题,为跨学科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是实现跨学科学习深度育人的关键所在。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需要树立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价值取向,依托真实问题进行整体谋划设计,协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合作。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性 学科立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薛仪婷 张红霞
“大类培养”模式是我国一流大学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通识教育本土化探索。基于对三所C9高校863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跨学科学习参与”(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性、科研参与)和“跨学科学习收获”(学科视野与知识理解、跨学科学习策略使用、合作交流能力)整体表现较好;前者对后者有正向预测作用,且“跨学科认知”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较好的跨学科认知通过学习策略性和科研参与两个维度对跨学科学习收获产生促进效应。研究显示,新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跨学科认知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本科生科研训练纳入“大类培养”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并确定土地科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定义,依据科学学方法,从讨论土地科学学科有无不可替代的核心理论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域入手,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学科属性。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土地权籍核心理论,并与土地租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共同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理论轴,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的独立学科。研究结论:(1)借助逻辑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揭示了土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成义
基于环境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作者结合教育理论与自身实践,对学科学习环境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根据实践情况对学科学习环境的建设进行了需求分析、环境设计、案例阐述和经验总结,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索。
关键词:
学科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郎镝
<正>1.关注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的设计,需要依据现有各独立科目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时交叉渗透、对接延伸。在教学目的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情感、思想、文化综合,课程与文本、行动、生活、实践融通;在教学资源上,要在明确主导学科和相关学科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选取典型内容,设计典型学习,运用典型学科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典型实践,最终让学生获得典型体验,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