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9)
- 2023(8163)
- 2022(6793)
- 2021(6294)
- 2020(5346)
- 2019(12010)
- 2018(12458)
- 2017(22628)
- 2016(12833)
- 2015(14235)
- 2014(14552)
- 2013(13748)
- 2012(12655)
- 2011(11543)
- 2010(11901)
- 2009(11563)
- 2008(11588)
- 2007(10591)
- 2006(9700)
- 2005(9174)
- 学科
- 济(46421)
- 经济(46335)
- 管理(41959)
- 业(35733)
- 企(33865)
- 企业(33865)
- 制(18491)
- 财(16568)
- 方法(15490)
- 中国(14241)
- 体(14165)
- 业经(13864)
- 农(12116)
- 数学(12009)
- 数学方法(11834)
- 学(11469)
- 体制(11107)
- 理论(10897)
- 银(10864)
- 银行(10844)
- 融(10449)
- 金融(10441)
- 行(10414)
- 务(9391)
- 财务(9355)
- 财务管理(9325)
- 企业财务(8861)
- 教育(8351)
- 划(7912)
- 地方(7668)
- 机构
- 大学(184235)
- 学院(181880)
- 济(71972)
- 经济(70219)
- 管理(64532)
- 研究(64111)
- 理学(53528)
- 理学院(52899)
- 管理学(52013)
- 管理学院(51646)
- 中国(49808)
- 财(41272)
- 京(39944)
- 科学(37251)
- 所(32742)
- 江(30524)
- 财经(30416)
- 研究所(29002)
- 中心(28473)
- 农(28339)
- 经(27303)
- 范(25516)
- 北京(25484)
- 师范(25228)
- 业大(24299)
- 州(23687)
- 院(23133)
- 经济学(22562)
- 财经大学(22281)
- 农业(21891)
- 基金
- 项目(112352)
- 科学(88341)
- 研究(85790)
- 基金(80170)
- 家(69598)
- 国家(68957)
- 科学基金(58585)
- 社会(54108)
- 社会科(51137)
- 社会科学(51126)
- 省(44122)
- 基金项目(41288)
- 教育(41219)
- 划(37298)
- 自然(35743)
- 编号(35087)
- 自然科(34907)
- 自然科学(34897)
- 自然科学基金(34260)
- 资助(32510)
- 成果(31651)
- 制(26674)
- 课题(26412)
- 重点(25996)
- 部(25682)
- 创(23489)
- 发(23421)
- 性(22931)
- 国家社会(22485)
- 教育部(22362)
共检索到29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本文试图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在一个简化了的动态模型中加以系统地分析。文章指出 ,动态地看 ,体制转轨的根本问题就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在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国有经济的增长率的“基本假定”下 ,体制转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不是改革国有经济 ,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不仅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形成 ,而且也是由于它创造出使国有经济得以改革的更有利的条件。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它们若不改革 ,就还要占用大量资源 ,而且是要从非国有经济转移资源作为事实上对国有经济的补贴。这种补贴在过去一个时期主要体现在银行...
关键词:
体制转轨 非国有经济 动态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廖萍萍
文章从转轨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生物进化的复制动态机制出发,将组织制度的效率与制度可能性边界的可扩展性联系起来,并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互动关系看成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重视组织间的竞争关系,还注意到转轨时期存在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收入转移”和对非国有部门的“额外综合税赋”。将整个转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阶段;二是市场竞争机制形成阶段。文章认为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比例是否趋于0取决于:(1)非国有部门的制度可能性边界的扩展性;(2)非国有部门对国有部门的竞争程度;(3)国
关键词:
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 转型 动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银温泉 董彦彬
自1978年开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体制特征,即一方面是体制一直未理顺、缺乏活力的国有部门,另一方面是体制相对正常、充满生机活力的非国有部门。国有部门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4年的34.1%,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非国有部门所占份额则从1978年的22.4%上升到1994年的65.9%。这样,中国经济就出现了两大板块,非国有部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特征,中外不少经济学家已作了大量分析(如吴敬琏,1992;Norton,1995)。本文的目的不是分析这两部门制度特征本身,而是以此为起点,分析两部门的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罗润东 付光新 李煜鑫
本文利用2004和2009年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工资决定及工资差异的变动。工资决定的分位数回归表明,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部门之间存在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分解表明,部门间的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劳动力禀赋特征的差别。本文通过教育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对部门工资决定和差异进行分析,阐释了中国经济市场化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层面显露的新特征及其理论含义。
关键词:
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 工资决定 工资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工交司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都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客观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国有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产生相应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有工业一直面临着这方面的强大压力。我国的国有工业,在计划体制下产生、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颖一 许成钢 董彦彬
1.引言 近来,经济学家们又恢复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兴趣,1979-1991年的十三年间,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经济的总体实绩比它自己过去的记录要好,比同等发展水平上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好,也比东欧和前苏联要好(不管在1989年剧变之前还是在其后)。从理论和政策角度看,中国与众不同的改革战略(不同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及其突出的改革成就特别令人感兴趣,同时,也令人迷惑不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炜
本文提出了在转轨背景下研究财政体制对财政职能界定和实现的重要性和基本思路,对当前制约财政职能实现的体制性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未来发展战略对财政职能的要求与既有财政体制预期可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比较的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与思路。
关键词:
财政职能 财政体制 实现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军民
健康权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是社会起点公平的保障,对健康投入是国家和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改革以来,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较快,然而卫生绩效却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从改革前被国际组织推崇的典范“沦落”为当前的反面案例,[1]结果令人深思。卫生领域的过度、扭曲的市场化和高度分权化是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建议确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的政府主导地位,特别要强化中央财政的支出责任,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集机制。通过有效的体制构建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提高投入绩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关键词:
卫生投入 卫生体制改革 市场化 分权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程连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各种制度安排的总和。以公共产品理论观之,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按照符合公共产品理论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标准,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公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国资委行使出资人权能 ,有助于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上市公司的重组 ,为国有股减持提供制度保障 ,也有助于经理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关键词:
国资委 所有者 国有股减持 经理市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汪明
近年来,办学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中的矛盾与问题仍然相当突出,特别是国有教育资产的管理问题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切实加强对国有教育资产的管理、有效规范国有教育资产的使用和处置,对于办学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办学体制改革 国有教育资产 使用 处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富华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并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国企并购的有效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并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使之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势:国企之间并购将推陈出新,大量外资、民营企业将参与到国企并购中来,作为国有企业各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的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小企业产权改革与中国体制转轨新阶段———兼评《现实的选择—国有小企业改革实践的初步总结》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199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50%;同年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深化经济改革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帅
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分配差异,这些差异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所有制结构上存在着市场分割。引起这一问题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是合理的分配差异,而非经济因素引起的工资差异,会使得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偏离市场化水平,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劳动力市场效率,是不合理的分配差异,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目标;遵循市场原则,强化人力资本报酬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创建公平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 工资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车伟 薛欣欣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
关键词:
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 工资差异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