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5)
2023(6334)
2022(5282)
2021(4752)
2020(4084)
2019(9161)
2018(9097)
2017(17509)
2016(9642)
2015(10883)
2014(11005)
2013(10786)
2012(9875)
2011(9070)
2010(9260)
2009(9121)
2008(9305)
2007(8718)
2006(7797)
2005(7320)
作者
(27661)
(23100)
(22863)
(21986)
(14764)
(10968)
(10444)
(8840)
(8731)
(8433)
(8108)
(7747)
(7648)
(7419)
(7341)
(7005)
(6812)
(6692)
(6658)
(6597)
(5989)
(5691)
(5413)
(5347)
(5305)
(5173)
(5167)
(5085)
(4585)
(4492)
学科
(41124)
经济(40992)
管理(38843)
(30538)
(27747)
企业(27747)
(14343)
方法(13565)
(13558)
数学(10654)
数学方法(10509)
中国(10275)
业经(9730)
(9242)
(9009)
(8949)
财务(8894)
财务管理(8869)
企业财务(8411)
(8393)
体制(7955)
理论(7514)
(7437)
银行(7428)
(7278)
金融(7275)
(7053)
(6356)
(6332)
(6290)
机构
大学(147777)
学院(145096)
(58453)
经济(57158)
管理(53436)
研究(46928)
理学(44840)
理学院(44311)
管理学(43657)
管理学院(43360)
中国(36569)
(33677)
(30735)
科学(26335)
财经(25586)
(23313)
(23261)
(22956)
中心(20993)
研究所(20393)
(19998)
师范(19852)
北京(19427)
财经大学(18832)
经济学(18765)
(18537)
(18181)
业大(17711)
(16911)
经济学院(16655)
基金
项目(88870)
科学(70654)
研究(68005)
基金(65386)
(55821)
国家(55339)
科学基金(47726)
社会(45150)
社会科(42609)
社会科学(42599)
基金项目(33903)
(33656)
教育(31805)
自然(28762)
(28429)
自然科(28026)
自然科学(28019)
自然科学基金(27559)
编号(27119)
资助(26050)
成果(24409)
(23337)
(20643)
重点(20142)
课题(19675)
国家社会(18967)
(18453)
教育部(18311)
(18235)
(17890)
期刊
(71798)
经济(71798)
研究(48001)
中国(32078)
(29991)
管理(21737)
学报(21625)
科学(19673)
教育(18388)
(17577)
大学(17271)
学学(16117)
(15255)
金融(15255)
财经(14958)
(12810)
技术(11414)
农业(10928)
业经(10733)
经济研究(10581)
问题(9631)
(7650)
财会(7351)
(7270)
理论(7160)
会计(6855)
现代(6671)
技术经济(6397)
改革(6357)
(6357)
共检索到229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哲  曾海滢  
住宅问题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法律义务,政府应建立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要以实现社会正义为价值目标,在住房保障制度的设计中应遵循差别原则,调节社会和经济利益分配,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地转移给低收入人群,使处于住房最不利地位的贫困者能够尽可能大地获得住房利益。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一、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市场理论依据在于弥补市场失效。只有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才需要政府干预;只有在政府干预比市场更有效率的条件下,政府的干预才是合理的。对住房领域,政府是否需要干预?如何干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宪民  
上海跨世纪的规划是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即形成长江经济开发龙头,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面临高起点的历史性跨越,这样,进一步扩大口岸功能势在必行。上海经济区和港口条件十分优越,是世界排行居前的亿吨大港之一,上海要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重要先决条件是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举对国际交往和对长江经济带的开放意义也十分重大。针对上海这项宏伟工程,笔者认为,法律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实现是其关键所在。本文就加强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法律作一探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雪梅  
中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事关国计民生,对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仍以产权式保障性住房为主,还未形成全面、长效、稳定的机制体制。为实现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的近期目标和全面确保"住有所居"、提升保障房质量的长期目标,本文提出新型保障性住房制度需并行且依托于住宅市场,应围绕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建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余劲  李凯  
从俄罗斯青年住房保障实施的对象、制度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俄罗斯青年住房保障制度对缓解俄罗斯青年住房矛盾、人口矛盾的积极成效,采用数据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为缓解"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政府应该强化公共住房保障职能,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住房补助,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住房补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建保障房是房价调控长期难见成效的一种备选方案,或者理解为房价泡沫破灭后的一种保底、补救措施,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大跌萎缩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笔者理解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制度安排,是政府重视住房这一最大民生问题的一种长期而基本的职责。因此,不是"应景"之作,要从基本住房制度设计中考虑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燕  张协奎  
文章为总结我国住房保障方面的研究动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住房保障的四个大方面进行有见解地归纳总结,使研究动态思路清晰,供后续研究和建设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绍雨  
近年来在房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保障房逐渐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上被人们寄予厚望。本文就旨在以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为参考,来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汲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廉租房、弱化发展经济适用房、取消限价房、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赁制度、解决住房"夹心层"问题、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加快住房法制化建设等相应的解决和完善办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静  
国外住房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美国以及德国,其住房保障制度各有特色。各国坚持住房保障立法先行,在立法中明确政府承担的责任,设立专门的机构确保政策的贯彻实行,采用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措施,构建层次分明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时,应当借鉴这些经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卫欣  刘碧寒  
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特色。重点分析了美国从供需两方面进行补贴的保障模式、英国的混合产权补贴方式、日本的住房保障三大支柱,同时,还比较了德国、韩国和新加坡三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差异。概括出这些国家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矛盾,即从补贴卖方到补贴买方的转变,根据发展阶段确定需要补贴的卖方以及以需求补贴为主导的特色补贴模式。最后,对国外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体系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公房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政府与民间团体以及政府与城市中低收入者之间存在的三大矛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国平  曾洁雯  
我国当前面临的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体制建设问题。本文通过对国际住房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为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琳  罗云毅  程选  汪文祥  杨萍  岳国强  高振宇  黄英  郑思齐  任荣荣  
住房保障的本质含义是救助,是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住房",主要形式应是廉租房。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应打破"二元"体制下对城镇范围内住房和居民群体的分割,而以整个城镇范围为基础,需要考虑迁移人口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以及城中村住房在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估算,城镇住房保障对象范围大约占城镇常住家庭总数的5%、并且每年增加40万户左右。我国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提供的小面积住房比例相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是足够的,现阶段甚至未来一段时期,城镇住房保障方式应以"人头补贴"为主、"砖头补贴"为辅。近年住房保障建设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事权和财政支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鉴  
通过对住房保障制度相当完善的美国、德国和新加坡分析,借鉴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制度安排及政府主导地位、法规健全、政策倾斜、金融支撑、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构建了完备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为上海贯彻落实"三个为主"原则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政府职能地位、法规政策协调,促进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健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我们需要建立以市场化为基础、政府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只鼓励一户一套住房的住房制度,并建立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建保障性住房是房价调控长期难见成效的备选方案,或者理解为房价泡沫破灭后的一种保底和补救措施,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大幅萎缩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我理解,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制度安排,是政府重视住房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