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0)
2023(7274)
2022(5137)
2021(4350)
2020(3078)
2019(6647)
2018(6783)
2017(12798)
2016(7073)
2015(7925)
2014(8093)
2013(7720)
2012(6728)
2011(6128)
2010(6023)
2009(5339)
2008(5108)
2007(4997)
2006(4692)
2005(4461)
作者
(20603)
(17269)
(17192)
(16570)
(10915)
(8144)
(7623)
(6774)
(6529)
(6083)
(6032)
(5864)
(5691)
(5578)
(5400)
(5378)
(5092)
(5075)
(4998)
(4862)
(4431)
(4261)
(4220)
(4028)
(3981)
(3979)
(3816)
(3770)
(3480)
(3365)
学科
(31441)
经济(31410)
管理(22070)
(17959)
(13792)
企业(13792)
中国(12099)
(11481)
环境(10595)
业经(9774)
(8512)
地方(7914)
农业(7825)
(7599)
方法(7337)
(6520)
(6363)
发展(6263)
(6237)
(6134)
理论(5805)
(5711)
数学(5329)
数学方法(5261)
教育(5183)
(5168)
产业(5162)
银行(5160)
(5078)
(4963)
机构
学院(106073)
大学(104923)
(41672)
经济(40741)
研究(37005)
管理(35575)
理学(29508)
理学院(29178)
管理学(28624)
管理学院(28443)
中国(27356)
科学(22524)
(22324)
(20142)
(18414)
(17861)
(16959)
(16749)
师范(16619)
研究所(16558)
中心(16360)
财经(15741)
业大(14456)
(14166)
(14157)
北京(13944)
(13495)
经济学(13406)
师范大学(13158)
农业(12770)
基金
项目(67687)
科学(53467)
研究(53233)
基金(47612)
(41317)
国家(40933)
科学基金(34652)
社会(34567)
社会科(32635)
社会科学(32624)
(27633)
基金项目(24502)
教育(23983)
(22947)
编号(22249)
自然(19753)
自然科(19232)
自然科学(19229)
自然科学基金(18849)
成果(18774)
资助(17370)
(16620)
课题(16374)
重点(15826)
国家社会(14511)
(14194)
(13944)
(13706)
发展(13686)
(13497)
期刊
(53796)
经济(53796)
研究(34419)
中国(23246)
(18095)
学报(17619)
教育(16188)
科学(15896)
(15679)
大学(13791)
管理(13678)
学学(12775)
农业(11880)
(10112)
金融(10112)
业经(9654)
技术(9172)
财经(8829)
经济研究(7878)
(7736)
问题(7670)
图书(6127)
(5967)
(5471)
现代(5440)
(5261)
(4861)
论坛(4861)
书馆(4776)
图书馆(4776)
共检索到166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华勇  
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兼顾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现实选择,实现城镇化的低碳发展需要在发展理念上运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引领、规划控制上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基底保障、产业支撑上以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和新兴低碳产业培育来匹配、空间形态将低碳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来发挥集聚集约效应、城乡关系上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来探索符合不同地域的低碳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仰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萍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加剧,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为寻求最佳路径,笔者提出相关措施和发展理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洪银  
撤村转居后,转制社区经济功能弱化而社会管理功能亟待加强。通过深度访谈发现,转制社区尚未实现城市化转型,存在居民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兼容等现象。转制社区应以思想文化转型为先导,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原则,以就业转型为导向,走社区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和社区管理适应性转型路子。建议在社区下设立"邻里小组"并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转制社区社会管理建设;允许农民"带土进城"和建立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区,提高转居农民城市社区适应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娟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包容性增长包括包容性生产、包容性分配、包容性交换和包容性消费四个方面;然后明确了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是多元化、立体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机组合;最后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提出了由城镇化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仪青  
该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全面阐述人的城镇化概念和内涵,并深入梳理当前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实现人的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人的城镇化建设,要以为城镇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就业、住房、教育、卫生和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努力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有序实现市民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下、过得好,为全面建成宜居城镇奠定基础。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仁准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光全  胡卫东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内容和科学要求。作为道路与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和作为状态与过程的健康城镇化之间紧密相连,亟需在理论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在理论上作出回答。论文从在国内外城镇健康发展相关内容评述的基础上,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和状态划分三个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期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现实中城镇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最后,对健康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从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上给出了若干理论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文勇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城镇化的主体对象"人"的素质,其中一个核心使命是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而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与新型城镇化存在着复杂的联动关系。从不同维度审视,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联动关系可呈现出"闭式循环""主体交互""层次耦合"等多元联动逻辑。为推动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应构建具有共生性质的生态关系、创建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和助力激发层次之间的耦合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兴华  詹国辉  
城镇化发展对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城镇化却是不可持续的,势必要求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又频频凸显出诸多潜在生态问题。因而本文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城镇生态化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转型、城镇环境生态综合化治理、生态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路径,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生态化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来位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大千  
基于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建立了面板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城镇化带动消费的四条路径。同时,方差分解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各中间变量对消费贡献度的强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