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9)
- 2023(3119)
- 2022(2689)
- 2021(2623)
- 2020(2146)
- 2019(4821)
- 2018(4833)
- 2017(9195)
- 2016(5304)
- 2015(5718)
- 2014(5627)
- 2013(5722)
- 2012(5557)
- 2011(5230)
- 2010(5362)
- 2009(5171)
- 2008(5169)
- 2007(4966)
- 2006(4668)
- 2005(4300)
- 学科
- 济(24749)
- 经济(24735)
- 管理(13408)
- 业(12486)
- 学(11829)
- 企(10992)
- 企业(10992)
- 方法(9479)
- 数学(7555)
- 数学方法(7391)
- 中国(6477)
- 财(6331)
- 理论(5791)
- 制(5569)
- 结构(5220)
- 农(4917)
- 业经(4799)
- 地方(4493)
- 产业(4417)
- 和(4406)
- 体(4320)
- 教育(4238)
- 融(4113)
- 金融(4111)
- 银(3901)
- 银行(3881)
- 务(3865)
- 经济学(3857)
- 财务(3856)
- 财务管理(3848)
- 机构
- 大学(88078)
- 学院(83949)
- 济(32900)
- 经济(32273)
- 研究(30984)
- 管理(26005)
- 中国(21951)
- 理学(21705)
- 理学院(21350)
- 管理学(20854)
- 科学(20845)
- 管理学院(20670)
- 京(18679)
- 所(16777)
- 财(16497)
- 研究所(15349)
- 农(15172)
- 范(13996)
- 师范(13782)
- 江(13593)
- 财经(13197)
- 中心(12817)
- 业大(12206)
- 农业(12079)
- 经(11803)
- 北京(11705)
- 经济学(11698)
- 师范大学(11146)
- 州(10693)
- 院(10464)
- 基金
- 项目(50475)
- 科学(39372)
- 基金(36883)
- 研究(35374)
- 家(32832)
- 国家(32563)
- 科学基金(26859)
- 社会(22302)
- 社会科(21081)
- 社会科学(21076)
- 省(19521)
- 基金项目(18615)
- 自然(17317)
- 划(16917)
- 自然科(16909)
- 自然科学(16906)
- 教育(16889)
- 自然科学基金(16626)
- 资助(15165)
- 编号(13441)
- 成果(13035)
- 重点(12139)
- 部(11167)
- 发(11055)
- 课题(10088)
- 创(9886)
- 科研(9743)
- 计划(9642)
- 大学(9582)
- 教育部(9456)
共检索到13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骏
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探讨而逐步建立哲学诠释学,而在柏拉图哲学中,数的结构是柏拉图理念论的范型,从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现实指向性、辩证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反映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循环思想与其的关联,揭示此种关联对于把握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伽达默尔从柏拉图的审美理论中汲取了诸多建构其哲学诠释学的养料,也再次证明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魅力。在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视域的关照下,柏拉图"美的理式与分有说"表现了"美"因其存在而显现出来的诠释学思想;被苏格拉底称为"模仿的模仿"文艺作品,伽达默尔则认为它并非是真理的影子,而是可以用以把握真理的再认识的媒介;即使是柏拉图最具争议的"审美意识非纯粹化"的理论也影响了伽达默尔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柏拉图的对话形式则是伽达默尔建构其"效果历史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柏拉图 美学理论 艺术 诠释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凌美秀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与本质,一切阅读都是经由理解实现的。这一点决定了诠释学的根本任务。鉴于目前国内的阅读学研究在有关阅读学学理构建上存在的先天性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挖掘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以丰富和深化阅读学研究的学理基础。本文试图从对阅读之本质的理解以及共同构成阅读的三个有机相联的基本要素——读者、文本、阅读过程及其相关理论等方面,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阅读理论予以梳理。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阅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彭磊
柏拉图在其《书简七》的开头讲述了自己的生平,故称柏拉图的"自传"。本文细致分析了苏格拉底、雅典以及柏拉图在这部自传中的角色,通过解析柏拉图的笔法。揭示出柏拉图在自传中对苏格拉底的辩护,对雅典的两重态度,以及柏拉图通过自我教育从政治上升到哲学的过程。
关键词:
柏拉图 自传 《书简七》 政治哲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勇
为安顿灵魂与城邦,柏拉图提出以学园、对话作为实施其哲学教育的外在条件,但这些条件并未涉及哲学教育的内涵,因此他必须展开一段旨在界定其哲学教育内涵的思考。通过极力与诗人、智者设计的教学内容区别开来,柏拉图界定了自己的哲学教育,让自己的学园与对话教学有了满意的内容,同时也挑起了何为哲学、知识分裂与灵魂完美之悖论关系等千古课程难题,以至于尼采、海德格尔等现代思想家不得不重构柏拉图的哲学界定。但他们终究无法让教育安定下来,有关教育内容的思考仍可能会在柏拉图曾经遭遇的分裂与紧张中,寻求即使达不到也坚信一定存在或应当存在的完美。
关键词:
柏拉图 哲学 诗歌 智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良华
古典西方教育哲学分为两个阵营: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组建他的"理想国",按照"理论理性"设计他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案;柏拉图坚持"哲人王"统治、公产制和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虽然坚持了哲学对政治的指导,但他看到了哲学对政治的危险,按照"实践理性"的优先性开创了不同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政治科学"以及相关的教育方案。亚里士多德重视轮流制、私有制和法制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个体人性探讨,社会伦理探究和政治秩序建构的经典著作,通过灵魂和城邦对比下正义本质的追寻来指引年青人在共同体中寻求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在其中教育是一个关键的主题,它与哲学、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铺就达成个人和城邦正义和幸福的道路。《理想国》中柏拉图对这一过程描绘至少存在两个理解结构,一是上升结构,一是对称结构,从而以一种顶点和中心的形式展现这一道路的确定与神圣。在对教育的言辞建构中,柏拉图通过培养护卫者的普通教育到养成哲学王的辩证法教育,完成了以理性追寻美好而高尚的真理和本质的灵魂秩序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幸福乃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教育关涉幸福,这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教育要不要关涉幸福,以幸福为基本价值诉求,而在于,教育究竟应该关涉怎样的幸福,何种幸福本身就内含着通向幸福的路径。而幸福问题的根本,乃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的冲突无疑是贯穿人类生活始终的基本问题,甚至是事关个体存在的中心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揭示哲学生活与民众生活冲突的不可避免,以及哲学教育的艰难。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化,民众生活在现代化中的位序提升,哲学生活在物欲化的生活中日趋晦蔽,这进一步加剧了哲学教育的艰难。在今天,教育哲学就是要为哲学教育提供辩护,或者说为哲学生活提供教育的辩...
关键词:
德性 幸福 哲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是对传统课程开发范式所体现的“工具理性”的一种反动。它致力于以“现象———诠释学”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论体系重建课程理论 ,追求意义的建构以及“交互主体”的对话与理解 ,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课程探究的一种范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韦恩远 肖菊梅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洞穴之喻 教育应对 技术哲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守庸
马克斯·韦伯对孔子“君子不器”这一命题的理解及由此而引申的对孔子、柏拉图经济思想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根据对这一命题的准确理解 ,应当认为 ,孔子与柏拉图对于国家治理者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 ,只不过孔子更加强调治民者的道德素养。从经济思想的角度考察 ,孔子与柏拉图都重视经济在国民生活中的基础作用 ,反对社会财富过分集中 ,认为对财富的追求应当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 ,并反对统治者剥民自肥。至于在如何看待人力资源 ,理想中的社会经济制度应当如何等问题上 ,孔子与柏拉图的见解则不尽一致而各有长短
关键词:
君子 治民者 财富 道德规范 经济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位涛
每个人都是差异化的独立个体,教育的展开究其本质就是要基于每个人的自然天赋而引导他自身走向整全的发展。好的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身体作为教育的起点也就具有了本体性的意义。良好健全的身心状态使得个体能够拥有发达的对于外部事物的感知觉能力,这也是个体敞开自我身心,向着更广范围的探究事物,习得理智知识以及获致社会性的基础性条件。同时,个体成长的终极的目的还在于以发达的身体为基础走向灵魂的美善,以此获致幸福。柏拉图提出的个体成人路径也正是基于从身体到灵魂的整全发展的教育序列,而且哲学教育在从身体的健全到灵魂的美善之间
关键词:
个体成人 身体 灵魂 哲学教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青原 刘文莉
自由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也是柏拉图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潜藏着对理想自由的向往,需要从《理想国》不同语境中把握自由之基本内涵。柏拉图以对雅典人欲望式自由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将雅典衰落的矛头指向民主制度下的自由,从中可以窥知他对原始自由概念进行修正的倾向;进而从善、理性的维度审视自由概念,把“善”作为建构原则对自由进行重新界定,开辟了一条以理性求知求善通往自由的路向。这种超时空的自由理论以教育为手段,把道德、善理念与理性统一起来,为现代人化解自由困境提供一定的价值指引,彰显了柏拉图自由思想的哲学内涵和独特气质。
关键词:
自由 欲望 善 理性 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孔令新
《美诺》是一部关于德性可教问题的教育戏剧。美诺虽善记忆其心灵却极其懒于思考并过于渴慕权势,其灵魂狭隘且傲慢。他执迷于寻找德性教师来传授自己德性,却始终不愿在苏格拉底的鼓励下反思自己对德性的错误理解。此教育故事亦表明鉴于人的有限性,有完全智慧进而可以传授德性的完美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德性理论上虽可教却在现实中不可教。不过个体却可以通过坚定地去反思和探究关于德性的智慧获得更多真实的道德意见,以此来更加靠近德性本身,德性的不教而学亦由此而来。
关键词:
德性 探究 道德意见 柏拉图 美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青原 刘文莉
自由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也是柏拉图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柏拉图在理想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潜藏着对理想自由的向往,需要从《理想国》不同语境中把握自由之基本内涵。柏拉图以对雅典人欲望式自由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将雅典衰落的矛头指向民主制度下的自由,从中可以窥知他对原始自由概念进行修正的倾向;进而从善、理性的维度审视自由概念,把“善”作为建构原则对自由进行重新界定,开辟了一条以理性求知求善通往自由的路向。这种超时空的自由理论以教育为手段,把道德、善理念与理性统一起来,为现代人化解自由困境提供一定的价值指引,彰显了柏拉图自由思想的哲学内涵和独特气质。
关键词:
自由 欲望 善 理性 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