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1)
2023(13040)
2022(11055)
2021(10326)
2020(8594)
2019(19248)
2018(19143)
2017(35646)
2016(19738)
2015(22713)
2014(22791)
2013(22460)
2012(21536)
2011(19997)
2010(20442)
2009(19521)
2008(19442)
2007(17928)
2006(16537)
2005(15586)
作者
(59405)
(49659)
(49437)
(47288)
(31828)
(23435)
(22288)
(19086)
(18986)
(18040)
(17449)
(16630)
(16467)
(16177)
(16007)
(15301)
(14678)
(14501)
(14252)
(13886)
(12994)
(12254)
(12051)
(11610)
(11226)
(11062)
(11000)
(10688)
(10031)
(9896)
学科
(98951)
经济(98815)
管理(59423)
(50678)
(41244)
企业(41244)
方法(33028)
中国(29510)
数学(28047)
数学方法(27717)
(23474)
(23454)
(22691)
地方(21430)
(21427)
业经(20282)
(17227)
贸易(17215)
(16794)
(16785)
银行(16766)
(16713)
(16377)
金融(16369)
(16179)
农业(14982)
环境(14675)
理论(14291)
地方经济(13960)
(13338)
机构
大学(305881)
学院(300821)
(135960)
经济(133240)
研究(114410)
管理(104981)
中国(88888)
理学(87620)
理学院(86524)
管理学(85086)
管理学院(84517)
(66844)
(66332)
科学(64965)
(59353)
研究所(52923)
财经(51426)
中心(49703)
(47674)
(46929)
(46399)
经济学(44400)
北京(43137)
(41966)
师范(41597)
(40222)
经济学院(39525)
业大(38404)
财经大学(37653)
(37255)
基金
项目(183558)
科学(144947)
研究(137590)
基金(134588)
(117170)
国家(116238)
科学基金(97777)
社会(90674)
社会科(85849)
社会科学(85829)
基金项目(68917)
(68243)
教育(63218)
自然(58773)
(58646)
自然科(57384)
自然科学(57362)
自然科学基金(56359)
资助(56061)
编号(53810)
成果(47962)
(42769)
重点(42420)
(40535)
课题(39766)
国家社会(38909)
(37905)
教育部(37109)
(36882)
(36354)
期刊
(166595)
经济(166595)
研究(105095)
中国(67506)
(53067)
学报(46842)
(44867)
科学(44008)
管理(43006)
大学(36229)
教育(35470)
学学(33798)
(32766)
金融(32766)
农业(29727)
财经(28714)
经济研究(26965)
技术(25349)
(24997)
业经(22784)
问题(22222)
(19536)
世界(17821)
国际(17774)
技术经济(15657)
(15259)
(14383)
统计(14201)
经济问题(13496)
现代(13175)
共检索到491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玉光  
中国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八十年代初,人口学界在分析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其理论支架的明显脆弱性在于:忽略传统经济体制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巨大影响。翻阅一下有关题目的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大同小异的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更为突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生育观的强烈的影响;(3)人多是好事等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等等。以上分析和论证,基本上没有涉及传统经济体制对家庭生育需求强力的推动作用。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生育需求行为这个环节上重新思考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问题,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加武  清明  
重复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为制止重复建设曾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复建设现象在空间上愈来愈密集、在时间上愈来愈频繁,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及行政干预也显得愈加乏力。显然,重复建设后面隐藏着许多深刻、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需要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放  
略论中国人口问题四川联合大学人口所王放中国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0年到1994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下降到1.12%,总和生育率从5....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柳欣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改革,已经从原有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目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错并存的局面,研究中国目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以对目前双轨制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运行为基础。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双轨制运行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宁  
在确立中国经济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之际,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剖析和总结,把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资源配置为核心,考察传统经济体制的构造和矛盾,试图揭示出传统体制中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绩效及其背后的制度因素。最后,本文从“原理积累”角度,评价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历史地位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研究工作,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都有了新的开拓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中出现许多新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正在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各种人口问题,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仅向某些传统理论观点提出质疑,而且能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实际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见解。为了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意见和进行探讨的园地,本刊特自本期起开设《论坛》专栏,以及时报道学术界的新观点、新动向、新成果。我们欢迎广大人口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人口研究工作者,踊跃投稿,就人口理论、方法、实践等问题发表看法,展开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谈世中  
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战略的调整,必然要求其经济体制和增长模式进行相应的转换,以利于新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实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第六个五年计划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这个项目,是考虑到: 第一,70年代以来,对我国控制人口的理论已作了较多的探讨,并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在我国人口领域中,许多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穆光宗  
新形势下中国人口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少生不是一切。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基本战略既要重视“人口论”,也要重视“人手论”;既要“节流”,也要“开渠”。生育控制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负效应:欲速则不达效应和顾此失彼效应,并提请注意“没有或不利发展的控制”这种窘境的出现。中国需要的是一种在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的人口控制,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治理时代所必需的“大人口观”,需要的是“五位一体”的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Cherrie zhu  
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使人力资源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低,管理水平低的状况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改革就业制度、开放劳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激励体系,改革用工制度、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制度、贯彻“先培训、后就业”、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网等势必成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10多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子文  
我国农业面临市场化和入世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又受到现行农业经济体制的制约。在现行农业经济体制不可能大规模、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引入社会化经营实体,使农业生产与经营相分离,用体制外的社会化经营弥补体制内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就成了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本文从现行农业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入手,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 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投资波动状态加以比较, 以充分、可靠、翔实的数据资料证明, 进入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我国的投资运行已呈现较为适度、平稳状态。并侧重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投资波动新变化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连仲  
产业政策产要是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干预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重点是调节供给。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供给管理的政策。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产业政策实施有不同要求,这就导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产业政策内容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