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0)
2023(8956)
2022(7325)
2021(6815)
2020(5675)
2019(12683)
2018(12116)
2017(22728)
2016(12227)
2015(13668)
2014(13066)
2013(13077)
2012(12202)
2011(11196)
2010(10783)
2009(10047)
2008(10019)
2007(8663)
2006(7538)
2005(6781)
作者
(36558)
(30626)
(30472)
(28651)
(19404)
(14856)
(13497)
(11972)
(11792)
(10803)
(10564)
(10003)
(9847)
(9709)
(9593)
(9301)
(9084)
(8934)
(8843)
(8589)
(7645)
(7421)
(7304)
(7012)
(6905)
(6870)
(6577)
(6323)
(6053)
(6020)
学科
(53566)
经济(53503)
管理(32377)
(30992)
方法(24559)
(24165)
企业(24165)
数学(21054)
数学方法(20940)
中国(19320)
(14339)
(14144)
贸易(14137)
(13873)
(12285)
业经(11579)
(11361)
(10070)
农业(9636)
(8627)
银行(8596)
环境(8312)
(8292)
(8160)
金融(8158)
产业(7811)
(7789)
关系(7707)
(7666)
地方(7465)
机构
大学(187551)
学院(182144)
(83782)
经济(82663)
研究(68998)
管理(65920)
理学(57341)
理学院(56621)
管理学(55860)
管理学院(55523)
中国(51867)
科学(41058)
(39820)
(35973)
(35343)
(33994)
研究所(32581)
财经(29782)
中心(29257)
经济学(28063)
业大(27928)
(27503)
农业(27099)
北京(25403)
经济学院(25400)
(24690)
师范(24388)
(24190)
(23677)
财经大学(22420)
基金
项目(124026)
科学(98363)
基金(94249)
研究(86365)
(85020)
国家(84326)
科学基金(70664)
社会(60240)
社会科(57257)
社会科学(57243)
基金项目(49400)
自然(44648)
(43926)
自然科(43687)
自然科学(43670)
自然科学基金(42991)
(39259)
教育(38669)
资助(37693)
编号(31014)
(29037)
重点(28532)
国家社会(26968)
(26684)
(25888)
中国(25615)
成果(25346)
教育部(24966)
创新(24266)
科研(23948)
期刊
(86567)
经济(86567)
研究(58178)
学报(35328)
中国(33868)
科学(31694)
(30262)
(26528)
大学(26388)
学学(25030)
管理(23482)
农业(20593)
财经(16704)
教育(16110)
经济研究(16016)
(15018)
金融(15018)
(14542)
(12781)
问题(12604)
(12260)
业经(12154)
国际(11436)
技术(11330)
世界(11281)
(9857)
技术经济(8779)
业大(8331)
科技(8186)
资源(7779)
共检索到26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  
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象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中国人口控制工作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有利因素的作用;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完成也有难以估量的障碍。因此,正视传统文化,并合理地利用和批判地继承,将有利于加速实现中国人口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在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农业的兴起,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并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发展。这种情形在世界各主要文明国家都曾出现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人口发展除了受农业文明的影响外,更多地受到自身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从文化上解释不同文化社区的生育率差异,作为一种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学术界的研究迄今仍是初步的,并且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就传统生育文化与中国人口控制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就正于大家。 一、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在运用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雷安  
一、人口转变理论及两类国家的一般历程 通常所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生产力革命是这次人口转变的前提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并扩散到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即工业革命),使得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谢东虹  吕利丹  
从人口转变的历史过程来说,人口转变经历了从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到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再到以人口迁移和流动为主导的变化过程。当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已下降到很低水平时,人口迁移和流动就自然而然地步入人口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人口形势的关键因素(顾宝昌,2010)。然而,经典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论文作者通过对数十年来中国人口婚育行为模式、家庭结构与类型、死因构成模式转变的简要描述,指出仅在传统和最基本的人口动态、即人口出生、死亡和增长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人口转变、包括中国的人口转变,已远远不够,难以适应时代和人口发展的要求。提出人口转变是一个多维的动态历史过程,是一系列特定人口转变的集合。其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仅仅是人口转变的表象和"外壳",其"内核"则是通过制度、文化和技术等承载的人口行为及其动力机制,由此引致的变化才代表了人口的内在转变,强调关注人口的内在转变是理解中国特色人口转变道路的重要视角和基础。在对人口转变内涵探索的前提下,借助于对国内人口学界近些年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理论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分析,作者初步探讨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创新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庆伟  
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体育,不可能成为游离于主体文化之外的独立的文化现象,必然受制于礼文化的约束。文章从体育文化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最后介绍我国古代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仁爱待人,礼让三先、澄澈清静,延年益寿等传统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贤宏  段学军  李慧  田方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从要素和资本投入推进转变为知识创新推进,人口文化素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我其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对实现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切入点,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从地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显示:①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并依次呈现出高、中、低三级阶梯。②我国31省市人口文化素质分布的标准差、级差和基尼系数都是先略有缩小后扩大,表面整体差异将继续存在;人口文化素质重心在研究期间一直往地理中心方向移动,表明东北部与西南部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空间自相关性呈微弱波动起伏,表明宏观格局基本稳定。③人口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良好促进、严重制约、微弱促进和微弱制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玉光  
中国人口规模的持续膨胀,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八十年代初,人口学界在分析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其理论支架的明显脆弱性在于:忽略传统经济体制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巨大影响。翻阅一下有关题目的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大同小异的论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力在生产和消费中的作用更为突出;(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封建生育观的强烈的影响;(3)人多是好事等人口理论上的片面性和人口政策的失误,等等。以上分析和论证,基本上没有涉及传统经济体制对家庭生育需求强力的推动作用。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生育需求行为这个环节上重新思考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控制问题,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友谊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人类社会灿烂文化的重要部份。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抑制创造力或创新精神的因素。本文循着价值取向到思维方式再到心理特征的路径,逐层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以期对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放  
略论中国人口问题四川联合大学人口所王放中国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0年到1994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下降到1.12%,总和生育率从5....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虹  
人生环境是人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和谐的人生环境包括了四个基本内涵:个人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文章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梳理关于人生环境的基本观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传统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