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5)
2023(3689)
2022(3036)
2021(3063)
2020(2351)
2019(5409)
2018(5485)
2017(8272)
2016(5797)
2015(6540)
2014(6892)
2013(5997)
2012(5600)
2011(5477)
2010(5799)
2009(5186)
2008(5137)
2007(4839)
2006(4537)
2005(4458)
作者
(14326)
(11849)
(11791)
(11441)
(7730)
(5801)
(5560)
(4837)
(4547)
(4327)
(4188)
(4042)
(4038)
(3925)
(3907)
(3882)
(3623)
(3565)
(3551)
(3505)
(3300)
(3004)
(2927)
(2859)
(2802)
(2786)
(2777)
(2539)
(2395)
(2383)
学科
教育(19214)
(14579)
经济(14560)
中国(11454)
管理(9752)
理论(7995)
(7865)
(6998)
(6619)
企业(6619)
教学(6130)
地方(4518)
(4480)
(4231)
方法(4178)
发展(3964)
(3840)
(3720)
研究(3688)
业经(3635)
思想(3619)
(3529)
政治(3457)
(3389)
高等(3333)
改革(3255)
技术(3193)
思想政治(3163)
政治教育(3163)
治教(3163)
机构
大学(81449)
学院(75215)
研究(31337)
教育(27924)
(23379)
师范(23312)
(20947)
经济(20157)
(19655)
师范大学(19429)
管理(18646)
科学(18027)
中国(16754)
(15888)
理学(14921)
理学院(14521)
(14496)
研究所(14254)
管理学(14079)
管理学院(13885)
北京(13514)
职业(12442)
中心(12176)
技术(12100)
(11716)
(11397)
(11046)
教育学(10756)
财经(8656)
研究院(8599)
基金
项目(40757)
研究(38538)
科学(32991)
教育(26615)
基金(24921)
社会(21316)
(20702)
国家(20320)
社会科(19788)
社会科学(19782)
成果(19240)
编号(18644)
课题(17189)
(17180)
(17056)
科学基金(16035)
(14945)
规划(12310)
基金项目(11754)
重点(11092)
(11075)
项目编号(11066)
(10884)
(10806)
(10241)
研究成果(10141)
教育部(9995)
(9910)
(9877)
阶段(9851)
期刊
教育(47723)
研究(37470)
(28489)
经济(28489)
中国(26962)
职业(11265)
学报(11209)
技术(10590)
(10093)
大学(9680)
科学(9163)
管理(7806)
(7416)
技术教育(7339)
职业技术(7339)
职业技术教育(7339)
学学(7098)
(6082)
论坛(6082)
财经(5830)
高等(5585)
图书(5272)
(5183)
(5160)
成人(5043)
成人教育(5043)
高等教育(4958)
农业(4886)
(4882)
金融(4882)
共检索到136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乔卫平  
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方面 ,中国近代以来长期陷入三个误区 :第一 ,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以否定前一阶段教育的“自我否定”为基调 ;第二 ,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构成认识传统教育的主调。近代以来 ,中国教育改革所依赖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 ,所必需的经济资源不断减少 ,而教育改革的主题却不断扩大 ,这种相悖的历史格局 ,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变迁难以摆脱的第三个误区。摆脱以上三大误区 ,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艺林  
批判诠释论在西方虽然只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理论 ,影响却很大。我国学者时有介绍 ,但尚未紧密结合国内教育研究的具体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运用。为此 ,本文针对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论述了它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指出 :它不仅能提供方法论基础 ,而且可启示教育研究“少炒时髦”、增强问题意识并通过净化概念等工作而引导教育行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艺林  陆有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朝佑  扈中平  
批判教育解释学源于批判理论和解释学的发展,是基于批判教育学与批判解释学的融合,使解释学同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相结合,霸权是其针对性。再现是限制性原则,描述了前批判的解释;批判反思描述了批判的解释,称作可能性原则。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实践有助于促进真正让我们超越受到限制的交流而达到反思性的解放,建立一种真正解放的合意,致力于人的解放和确保有利于人的解放的社会。"培育主体的批判意识、建立厚民主对话情境、造就批判的和可能性的语言、秉持反思性改造和转化行动"成为批判教育解释学的兴趣。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耀威  
传统的教师形象,即改革的"保守者"、课堂教学中的"日常操作工"、教师培训活动中的"被培训者"、学校行政管理中的"被管理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实践革新。教师只有成就其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学校才可能真正从内部得到改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戎庭伟  
批判教育学的权力批判,沦为一种再生产与抵制话语的强迫重复现象。这种误区根源于他们试图从权力外部入手、寻求客观知识进行抵制的思路,没有正确识别当前教育权力的多元构成特点,以及权力与主体之间的共构关系。福柯式微观权力分析发现,教育权力由国家、地方、教师、儿童等多元矛盾性主体偶然性构成,其目的在于生产儿童。这些特征决定了有效的权力批判必须从权力关系内部入手、发挥批判者自身的觉悟意识,以自身主体性的分析为内容而展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赟  高力克  
面对当代自由主义所隐含的个人主义泛滥、道德缺失、国家职能弱化等阙失,社群主义三大主将桑德尔、麦金太尔、泰勒分别从哲学、道德和政治三方面对其展开理论批判。社群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短板,并且促使后者进行了理论调整。然而,过于强调共同体和共同善之优先性的社群主义,一方面难以避免其在正义问题上的相对主义立场,从而削弱了其批判并改进现实政治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低估了个人权利和共同善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和烈度,从而为极权主义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毓  
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中国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普遍存在,且成为认知障碍,使得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么不能得到推广,要么成为抽象、空洞和教条式的课程,不能起到激发思维和创造性的作用。存在的误解主要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的批判、逻辑及其运用以及方法和技巧。全面、动态和实践的批判性思维是求真、公正、反思和开放的精神态度与分析、推理、判断、开创等思维技巧的结合,以理性和多样性为指导主轴不断寻求知识和合理决策。批判性思维教育会切实推动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自主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庆华  
社会批判是伴随大学而生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存在并延续至今的根本,其独特的批判功能使之区别于政府及其他机构。今天的大学社会批判缺乏知识深度、文化底蕴、思想高度和精神引领,正走向全面庸俗化。大学社会批判的庸俗化与市场、政治和大学自身等因素有关。还大学以生存之道,就要坚守大学的社会批判品性,使大学成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社会危机的警告者、核心价值的守望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早年自称"出入佛老三十年"的王阳明,中晚期则高扬自我良知的主体性精神,对佛老思想特别是道术进行了批判:其一,弃绝了道教的长生术,认为真正的良知学只需追求成德成圣即可成就长生久视之境。其二,否定有神论,以良知本体论代替了道教等传统有神论,并进一步否定各种鬼神、秘技、巫术等。其三,批判了佛老的出世观,指出佛老之弊正在于其丧失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责任的出世行为。当然,王阳明对佛老思想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应作客观的分析评判。而王阳明一生与道家道教的这种复杂关系是具有典型性质的,可以成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巴特尔  孙伦轩  
1500年前,世界各地原住民的文化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而其教育旨在传承他们的传统文化。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主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仅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而且创造了传承其本土文化的传统教育。本文在阐述北美印第安人生命哲学及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其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印第安人的传统教育是美国、加拿大乃至北美大陆教育历史的逻辑起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以米定斯基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旧教育史观具有简化论、依附论、斗争论、规律论、线性论、工具论等特征,其核心是以简化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教条化为手段,以教育史研究目的的工具化为结果。这种教育史观的消极影响是阻碍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根本原因。批判旧教育史观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科学确立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梦雨  陈倩娜  周钧  
应对商品化、市场化、私有化和标准化的挑战,美国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与行动方案尤为重要。本文追溯该取向的教师教育的学术脉络,并分析其基本主张与实践,包括批判政策对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教师和师范生的社会文化意识、关注教师教育中的种族问题、倡导通过赋权实现教师解放和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正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