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5)
- 2023(13408)
- 2022(11026)
- 2021(9935)
- 2020(8446)
- 2019(18382)
- 2018(18376)
- 2017(34730)
- 2016(18993)
- 2015(21102)
- 2014(20997)
- 2013(20049)
- 2012(17920)
- 2011(15978)
- 2010(16531)
- 2009(16186)
- 2008(15960)
- 2007(14949)
- 2006(13235)
- 2005(12494)
- 学科
- 业(85714)
- 企(79374)
- 企业(79374)
- 管理(75627)
- 济(75064)
- 经济(74930)
- 业经(29836)
- 财(29625)
- 方法(27730)
- 农(27318)
- 制(22756)
- 务(21742)
- 财务(21702)
- 财务管理(21674)
- 中国(21255)
- 企业财务(20509)
- 农业(19269)
- 数学(18937)
- 数学方法(18752)
- 体(17909)
- 技术(17717)
- 理论(17490)
- 策(15777)
- 划(15453)
- 和(14930)
- 体制(14492)
- 银(13401)
- 银行(13383)
- 行(12839)
- 企业经济(12763)
- 机构
- 学院(274830)
- 大学(267441)
- 济(110925)
- 经济(108600)
- 管理(106261)
- 理学(89731)
- 理学院(88884)
- 管理学(87654)
- 管理学院(87131)
- 研究(84813)
- 中国(68504)
- 财(58689)
- 京(55815)
- 科学(48664)
- 财经(44882)
- 江(44778)
- 农(44265)
- 所(42147)
- 经(40361)
- 中心(38891)
- 研究所(37163)
- 业大(37044)
- 州(35184)
- 北京(34572)
- 农业(34570)
- 范(33660)
- 师范(33323)
- 经济学(33147)
- 财经大学(32570)
- 院(30432)
- 基金
- 项目(170243)
- 科学(135559)
- 研究(131322)
- 基金(122466)
- 家(104206)
- 国家(103168)
- 科学基金(90528)
- 社会(84251)
- 社会科(79668)
- 社会科学(79651)
- 省(69226)
- 基金项目(63852)
- 教育(60653)
- 划(55805)
- 自然(55785)
- 编号(54716)
- 自然科(54507)
- 自然科学(54493)
- 自然科学基金(53570)
- 资助(48635)
- 成果(45314)
- 创(38812)
- 课题(38362)
- 制(38090)
- 重点(37945)
- 业(37677)
- 部(37376)
- 发(36508)
- 创新(35302)
- 性(34620)
- 期刊
- 济(137787)
- 经济(137787)
- 研究(84272)
- 中国(59405)
- 财(52063)
- 管理(46325)
- 农(43772)
- 学报(37892)
- 科学(36142)
- 教育(33258)
- 大学(30153)
- 农业(29567)
- 学学(28461)
- 融(27124)
- 金融(27124)
- 技术(26064)
- 业经(25869)
- 财经(24262)
- 经(21024)
- 经济研究(20844)
- 问题(17409)
- 业(17024)
- 财会(14972)
- 技术经济(14471)
- 现代(14097)
- 商业(13432)
- 贸(13404)
- 版(13336)
- 会计(13090)
- 世界(12946)
共检索到428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建国
本文运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原理和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在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形成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形成原因及不合理的劳动工资制度能够得以长期维持的原因。之后,笔者又在生计工资不变和国有企业资本深化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模型,并揭示了1952~1978年这一阶段,国有企业过剩就业的深化并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内在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新中国依靠强大的国家政治共识凝聚能力和资源动员能力,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大一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改革开放前经历了初步奠基时期、权力下放时期、权力上收时期、调整和探索时期四个阶段,为中国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赶超奠定了体制基础。本文强调通过历史视角和全球视角来审视传统体制的内在优势、历史价值和深层问题,既看到这一"超级国家体制"在工业化初期的巨大体制优势,又看到这一体制已经包含的导致自身变革和超越的因素。本文提出"后发大国工业化阶段相关假说",认为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决定着国家的资源配置模式、宏观调节模式和微观主体独立性,从而建立了解释新中国工业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一个一以贯之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慎之
国有企业重组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吴慎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明
公共经济学、组织学、产权经济学以及实证观点均认为,国有企业效率 低下的根源在于体制因素;国有企业改革的本质应当是澄清并克服造成国企效率低下的体 制弊端,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经营机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低效率 体制根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成琦
论日本国有企业体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吉林大学日本所白成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体制,对其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突出,甚至对其体制本身的存在价值,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文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卓元
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仍需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深化国企改革。第一,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第二,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第三,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第四,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
完善新体制 深化国企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董辅礽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逐步改革的方式、而不是在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同时配合改革的方式进行的。逐步改革有其优点,即可以通过试验再逐步推广各项改革措施,以避免发生大的错误,可以为各项改革措施逐渐创造所需的条件,可以减少社会震荡以利于改革的推进。但是,逐步改革也必定会产生一些困难,例如,一项措施在实行时,由于其他有关体制没有实行相应的改革,而会遇到障碍,甚至会使这项改革变形,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逐步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建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取决于劳动力边际成本(工资)与劳动力边际生产力之间的比较。如果劳动力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且劳动工资显刚性,那么,根据市场非均衡时的短边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丛树海
文章认为,国企改革,必须是企业制度改革和外部配套改革同时展开。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是体现政府职能、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其改革和完善将成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为适应国企改革的需要,有必要根据公共品理论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实行政资、政企分开,重塑政府预算制度;划分各级政府管辖范围,实行分级财政管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财政管理体制;公平税负,规范征管,调整结构,为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优化税制
关键词:
国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税收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范剑勇 颜燕
目前 ,我国仍然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总额进行管制 ,管制的方式主要是对超过规定的工资征税。本文证明 ,当工资水平是外生变量时 ,无论是平均工资水平的管制还是工资总额的管制都将对国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 ,工资总额管制减少劳动力需求的作用更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放松工资管制将有利于增加就业。特别是当经济面临需求方或供给方的外来冲击时 ,放松工资管制是增加就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工资管制 劳动力需求 就业 二元就业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晋刚
一、引言自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及展开的:一是通过下放自主权,重塑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来逐渐承认与确立企业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在保留传统的计划机制的条件下,通过计划与市场并存并逐步提高市场调节比重的“双轨制”渐进改革模式来逐步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可以说,“双轨制”迄今贯穿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因此,“双轨制”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吸引力,国内外学者对此作过众多的论证与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文献却大多集中在“双轨制”下的市场轨产品价格或市场与
[期刊] 改革
[作者]
企业体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企业的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海航 马怀宝 高旭东
1995年12月3日至24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派遣,我们一行三人访问了英国运输部(铁道部)等政府部门、英国钢铁公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拜访了7所大学的十多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就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下面侧重就英国国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和对我国的启示报告如下。 一、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从1979年开始,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及后来梅杰政府对英国经济,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基本理论是由原来的信奉凯恩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祥松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本文借鉴德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谈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一、德国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基础:有宏观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在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套独特的经济体制。它既有别于法国的那种依赖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