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27)
- 2022(1229)
- 2021(1253)
- 2020(1180)
- 2019(2660)
- 2018(2508)
- 2017(4644)
- 2016(2705)
- 2015(3142)
- 2014(3274)
- 2013(3217)
- 2012(3072)
- 2011(2675)
- 2010(2988)
- 2009(3108)
- 2008(3825)
- 2007(3423)
- 2006(3052)
- 2005(2963)
- 2004(2829)
- 学科
- 管理(11440)
- 济(10540)
- 经济(10528)
- 业(9402)
- 企(9084)
- 企业(9084)
- 财(6869)
- 务(5727)
- 财务(5720)
- 财务管理(5708)
- 企业财务(5254)
- 学(4912)
- 会计(3604)
- 理论(3511)
- 方法(3450)
- 教育(2968)
- 中国(2935)
- 制(2807)
- 银(2740)
- 银行(2740)
- 行(2271)
- 融(2244)
- 金融(2243)
- 业经(2179)
- 数学(2069)
- 数学方法(2044)
- 体(1897)
- 和(1878)
- 农(1731)
- 策(1730)
- 机构
- 大学(45347)
- 学院(44995)
- 济(15994)
- 经济(15563)
- 财(14122)
- 管理(13609)
- 研究(13068)
- 中国(11463)
- 理学(10733)
- 理学院(10598)
- 管理学(10427)
- 管理学院(10336)
- 京(9758)
- 财经(9750)
- 经(8505)
- 会计(8447)
- 江(8149)
- 所(7471)
- 科学(7348)
- 范(7122)
- 师范(7098)
- 财经大学(6766)
- 州(6521)
- 北京(6347)
- 系(6105)
- 研究所(5834)
- 中心(5694)
- 师范大学(5565)
- 经济学(5084)
- 商学(4766)
共检索到7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斌 石水平 黄婷晖
如实反映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也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因此,会计的如实反映观应当贯穿于会计准则制定和概念框架构成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如实反映观是历史观、伦理观、技术观、法律观、经济观和计量观等维度的统一。另外,原则导向准则倾向于如实反映观,规则导向准则强调经济后果观,目标导向准则实际上就是如实反映观与经济后果观之间的权衡,构建我国概念框架和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离不开会计的如实反映观。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如实反映观 概念框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申
公允价值因2008年金融危机而受到非议,但其根源却在于资产负债观。本文对比分析了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差异,发现两者优劣共存并分野于会计目标,并通过对会计目标的梳理,提出了能准确实现会计目标的市价交易观。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透明化披露的设计,市价交易观不但能实现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可查,完成对会计数据的重新表述,而且能实现对公允价值非议的有效化解。
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 收入费用观 市价交易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玉德
如实反映是会计存在的基石,只有如实反映的信息才是可靠的。要反映真实,就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属性。当前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虽然面临许多责难,但过错并不在于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价值仅是传递坏消息的信使而已,将矛头直指信使,不仅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还将妨碍甚至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使危机愈演愈烈。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应当是管制花样繁多、毫无约束的金融创新。当然,在当前极端、非正常的市场状况下,也需要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建立起准则制定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导会计审计师正确运用公允价值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
如实反映 经济后果 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熊健 赵康乐 贺宏
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从财务弹性政策选择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程度对资本市场及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程度的提升不仅能对企业选择偏于风险型的财务弹性政策产生直接效应,亦能够通过改善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及降低不确定性等途径间接性地促使企业倾向于选择风险型的财务弹性政策。通过基于制度环境差异影响的进一步探析发现,上述效应在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为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产权性质为国有控股及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样本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勇刚
严格把握统计口径如实反映销售数字王勇刚(江苏省常熟市商业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商业企业机制和营销的观念、方式、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单位为参与竞争的各种扩销手段多种多样,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这些营销成果需要正确核算,如实体现,但是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佩英
药品让利是市场机制的产物。目前,药品让利金额在医院总收入中占很大比重,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因此,药品让利核算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地位。 围绕药品让利差价的会计核算这一课题,理论界和会计工作者各抒已见,至今对于药品让利差价应如何核算,医院会计制度没有补充规定。目前,各地对此的账务处理方法很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邹绍成
文章首先介绍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对财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之一的"如实反映"的表述;然后论述"如实反映"对原"可靠性"的取代;最后提出对该变动的思考。
关键词:
财务概念框架 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如实反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婷
目前,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职能问题的研究对于"会计能干什么事"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争论的焦点在于谁是最基本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个焦点问题进一步讨论。文章认为反映和控制职能没有主次之分。
关键词:
会计职能 反映 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熊健 闫小庆
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不仅是审计供求关系中的一种异常资源配置现象,而且体现了企业与审计机构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的选择行为。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关系的构成及其对企业财报信息如实反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现象主要由“向下不匹配”关系构成,且该不匹配关系会降低企业财报信息如实反映程度。通过横截面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上述效应在企业内外部一系列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差异化表现。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企业通过提升财报信息如实反映程度进而降低受到违规处罚与诉讼风险的可能性在客户与审计师不匹配的样本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
审计关系 审计资源 财报信息 如实反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燕东 谢小莹
文章通过比较联合概念框架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我国可考虑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如实反映代替可靠性,但建议根据我国国情保留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这两个质量特征,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云中
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将总的会计应计量分解为可操控和不可操控的会计应计量,但这两种会计应计量所带来的会计盈余的持久性并没有显著区别,它们共同导致了会计应计量所带来的会计盈余的持久性低于现金流量所带来的会计盈余的持久性的结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守伟
反映和控制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对这两大职能的不同认识和运用,是关系到会计工作的地位以及能否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关键。这也是决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中会计工作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的渊源。一、传统观念认为,会计反映就是事后的记帐、算帐和报帐。由此观念为导向,形成了目前医院会计工作体系。实践工作中又常把上述工作局限于消极、被动、简单地以完成国家统一报表任务为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应唯
(一)众所周知,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可芸芸大众很少真正有兴趣去了解到底什么是物质。除了哲学家,物理学家们也在用他们智慧的大脑,试图真正穷尽物质的构成。大家都知道有个诺贝尔奖得主叫丁肇中,但他所从事的研究却鲜为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于明洋 吕可夫 阮永平
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避税程度对年报文本信息复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越严重,年报文本披露的复杂度越高,可读性越差。机制检验发现,地区法治环境越好、报刊财经媒体对企业报道次数越多、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以及盈余操纵约束越大,企业避税与年报文本信息复杂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这说明管理层试图通过模糊文本信息、降低文本可读性的方式,来避免企业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报告发现企业的避税行为,以此文过饰非。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当企业年报文本复杂性较高时,企业避税更容易导致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偏离以及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增加、准确度下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郑春荣
本文作者认为,有些文章通过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水平在降低。诚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必然减弱,但以宏观税负来代表政府干预经济水平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政府干预经济既可以通过那些在预算内直接反映的活动,也可以通过一些预算外或准财政渠道(如提供贷款担保和其他或有负债、指令信贷等)来反映。尽管税收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是对税负水平进行国际比较的唯一实用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比重既不能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水平、也不能对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的强制性转移水平提供明确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宏观税负增加,有时并不是政府干预经济水平的加强,因为在宏观税负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