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7)
- 2023(8904)
- 2022(7094)
- 2021(6506)
- 2020(5810)
- 2019(12800)
- 2018(12665)
- 2017(24272)
- 2016(13170)
- 2015(14833)
- 2014(14642)
- 2013(14690)
- 2012(13213)
- 2011(11348)
- 2010(11921)
- 2009(11729)
- 2008(12509)
- 2007(11737)
- 2006(10595)
- 2005(10163)
- 学科
- 业(79968)
- 企(75366)
- 企业(75366)
- 管理(66064)
- 济(58134)
- 经济(58055)
- 财(25699)
- 业经(25639)
- 方法(24683)
- 务(21164)
- 财务(21137)
- 财务管理(21106)
- 企业财务(20014)
- 农(19507)
- 制(16530)
- 数学(16388)
- 数学方法(16296)
- 技术(15521)
- 策(14891)
- 农业(14643)
- 中国(14345)
- 理论(14270)
- 划(13531)
- 经营(12736)
- 企业经济(12392)
- 和(12230)
- 银(11898)
- 银行(11895)
- 体(11812)
- 行(11195)
- 机构
- 学院(196281)
- 大学(191451)
- 管理(83780)
- 济(82921)
- 经济(81231)
- 理学(68743)
- 理学院(68166)
- 管理学(67552)
- 管理学院(67139)
- 研究(55220)
- 中国(52117)
- 财(46462)
- 京(40054)
- 财经(34996)
- 江(32907)
- 经(31620)
- 科学(30317)
- 农(28744)
- 所(27343)
- 中心(26703)
- 州(26077)
- 财经大学(25668)
- 北京(25343)
- 商学(24588)
- 商学院(24364)
- 经济学(24314)
- 业大(23816)
- 研究所(23760)
- 农业(22270)
- 经济学院(21807)
- 基金
- 项目(113381)
- 科学(91250)
- 研究(87112)
- 基金(83587)
- 家(69928)
- 国家(69179)
- 科学基金(62384)
- 社会(56989)
- 社会科(53900)
- 社会科学(53882)
- 省(45150)
- 基金项目(43711)
- 自然(39380)
- 教育(39067)
- 自然科(38530)
- 自然科学(38520)
- 自然科学基金(37930)
- 划(35804)
- 编号(35049)
- 资助(34174)
- 业(30195)
- 成果(28253)
- 创(26960)
- 部(25267)
- 重点(24518)
- 创新(24181)
- 制(23979)
- 课题(23663)
- 性(23355)
- 发(23287)
共检索到31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玉
风险管理又称为危机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必须先明确风险是如何产生并如何传递的。一般而言,风险即不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本文拟探讨的是企业的风险,是指负面的社会不确定性。根据这一假设,企业管理人员才可以根据发生的事件和已获取的知识来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对应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丽 项本武
城市聚集经济是指产业活动在城市聚集所产生的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构建企业生产率决定模型,对中国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劳动力市场共享、技术外溢为企业提供了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构成了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本地投入-产出联系影响最强,技术外溢次之,劳动力市场共享较弱。基于分行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不同微观基础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强化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实现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的关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友芝
当前 ,我国保险市场出现了较严重的市场失灵 ,一方面某些保险人及其行为代理人违背诚信原则 ,引起了公众的信任危机 ,抑制了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另一方面保险人之间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态势牺牲了保险市场的经营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保险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分布格局所致。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 ,提供了一个矫正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制度安排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微观理论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勇 罗能生
文章建立了一个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双寡头情景中,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就工资和雇佣水平进行讨价还价效率效应。最后得出双方都是管理激励导向的企业获得的联合利润要大于双方都是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企业获得的联合利润。但在非对称的竞争环境中,即一个是管理激励导向的企业,另一个是利润最大化导向的企业,情况却相反。模型的理论结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证检验。
关键词:
员工参与 公司治理 双寡头 利润 效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春
论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江春目前,我国研究金融市场的论著虽然并不少,但这些论著却几乎没有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过真正深入的探讨。这既不利于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又不利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因此,本文将集中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力
本文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政策失效的原因着手,指出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行为目标并不是在收入一定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是力图保持稳定的效用水平,追求支出最小化,以增加储蓄,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并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给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效用 决策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余音 徐素敏 张倩 袁煜 李勇峰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改革已成了人们议论和思考的焦点.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上海部分经济专家以及国有、乡镇、街道企业的“老总”们举行座谈.会议气氛相当活跃.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屁股决定脑袋”.换句雅致的话,叫作“存在决定意识”.每人所处的地位、境况不同,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苦衷和心声;然而,大家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尽快完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稳 李雪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保险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之一。本文尝试从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和资金融通等渠道,对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并基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搜寻匹配模型,运用2012~2016年我国548家A股非ST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保险费用每增加1%,将间接带动企业就业水平提高0.459%。分所有制性质看,相对于国有企业,保险对民营企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更显著。从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看,保险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带动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灏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并依照《公司法》在原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近期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投融资和资本运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灿
本文分析了不同担保方式、银企关系、银行竞争对小微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作用方向,得出:与抵押担保贷款相比,保证担保贷款中逆向选择行为明显;紧密的银企关系缓解了逆向选择行为,但增大了道德风险;银行竞争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降低了事后道德风险。最后,给出了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刘芍佳
一、导言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意愿性的目标似乎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经济实体,既然它们作为经济人,似乎就理所当然地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内外的有关中国国有企业的研究文献,也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假定它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然而,利润最大化这个...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秀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光荣 王力 刘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亚非
一、华为全球经营情况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2015年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458亿元人民币,国内纳税462亿元人民币;2016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利润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国内纳税4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6年能够实现5400亿元人民币(818亿美元)销售收入,预计到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1500亿美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伟亭
相比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出现了供给不足、需求不旺的反常现象。本文从市场的微观基础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 :一方面在强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下 ,企业债券融资并没有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 ,规则内的企业 ,由于自身产权独立性的缺陷和企业债券信号发送功能的散失 ,再加上同样存在“内部人控制”倾向的国有商业银行配合 ,缺乏发行企业债券的动力 ,规则外的实力企业 ,又由于规则的限制而无法发行。投资者也因为承担风险得不到补偿和流动性等问题 ,无法产生对企业债券的热情。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建立、改变和完善企业债券的相关制度 ;减持国有股 ,防止内部人控制 ;塑造真正...
关键词:
企业债券 市场 发展滞后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