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9)
2023(11582)
2022(9601)
2021(8798)
2020(7742)
2019(16988)
2018(16982)
2017(33232)
2016(17977)
2015(20143)
2014(20439)
2013(19973)
2012(18520)
2011(16291)
2010(17046)
2009(16780)
2008(17656)
2007(16574)
2006(14881)
2005(14267)
作者
(51553)
(42775)
(42740)
(40721)
(27799)
(20454)
(19516)
(16478)
(16279)
(15793)
(14841)
(14642)
(14184)
(13763)
(13686)
(13111)
(12799)
(12538)
(12302)
(12234)
(10742)
(10622)
(10303)
(9968)
(9806)
(9776)
(9709)
(9604)
(8502)
(8294)
学科
(87037)
(80481)
企业(80481)
(75957)
经济(75818)
管理(75048)
方法(31825)
(30985)
(29409)
业经(28301)
(24373)
(24058)
银行(23913)
(23290)
财务(23259)
财务管理(23221)
数学(23039)
数学方法(22787)
(22353)
企业财务(22047)
中国(19547)
(17721)
(17498)
金融(17495)
农业(17316)
技术(17154)
理论(16254)
(15930)
体制(15622)
(15000)
机构
学院(266003)
大学(263350)
(112539)
经济(110193)
管理(105885)
理学(87891)
理学院(87099)
管理学(85955)
管理学院(85453)
研究(80854)
中国(77686)
(63560)
(55420)
财经(48213)
科学(44396)
(44377)
(43468)
(42654)
(40502)
中心(39743)
财经大学(35489)
(35306)
研究所(35204)
北京(35096)
经济学(34437)
业大(33693)
农业(33056)
(32162)
经济学院(30934)
商学(30829)
基金
项目(155699)
科学(124379)
研究(117630)
基金(115367)
(97294)
国家(96322)
科学基金(85380)
社会(76908)
社会科(72796)
社会科学(72775)
(60478)
基金项目(59959)
自然(53874)
教育(53632)
自然科(52637)
自然科学(52626)
自然科学基金(51790)
(49248)
资助(47938)
编号(47077)
成果(39479)
(35791)
(35555)
(35327)
(35292)
重点(34209)
课题(32211)
创新(32107)
(32060)
国家社会(31710)
期刊
(136776)
经济(136776)
研究(88643)
中国(57536)
(56652)
(48397)
金融(48397)
管理(46439)
(41178)
学报(35012)
科学(34119)
大学(28470)
学学(27062)
财经(26577)
农业(25980)
教育(24254)
技术(24033)
(22662)
业经(22272)
经济研究(19808)
问题(17104)
财会(16371)
(15633)
技术经济(15304)
会计(14215)
现代(14025)
(13892)
理论(13854)
世界(12963)
国际(12885)
共检索到435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亦春  佘运九  
(一)企业重组中的银行信贷风险来源分析 我国企业大多是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同样,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也必然会从两个方面和银行发生关系,一是银行对企业重组的信贷支持问题;二是各重组相关企业对原存在于企业的银行信贷资产的处理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依赖的交易关系,银行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同时也要给银行付出相应的报偿。这一点在企业重组中也是应遵循的原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余保福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十分重要。频频发生的关联企业巨额贷款损失案件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我国亟待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首先,国家要完善关联企业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银行债权;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关联企业信贷信息咨询系统,并做好对关联企业贷款的统一授信、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和担保方式,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加强贷后管理;最后,银行监管机构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监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尤学拾  
信贷风险控制既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也是出现风险后化解转化信贷风险的手段。本文着重研究信贷决策风险控制和资产风险控制等五个子系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仲凤香  
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降低不良资产,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而信贷风险又是主要风险。贷款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银行资产的质量,但反映经济效益大小的利润指标则可能会给企业还贷造成一种假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反映贷款企业现实货币资金的现金流量的分析,从而了解贷款企业的即刻偿债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健  高逸平  崔晓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儒靖  
银行信贷风脸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诸如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机会主义行为等 ,都会对银行信贷的安全性带来不同程度的潜在危机。本文重点从博弈论的视角 ,对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信用风险的内在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旨在揭示信用信息的有效传递 ,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信息缺陷 ,而且有利于信誉机制的形成这一真实内涵。进而在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信贷风险控制作用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提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的修正与改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娄树本  刘治泰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产生了不良影响,因而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危及整个金融的风险源,所以,控制了信贷风险就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奠定了基础。为此,本文专门就信贷风险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强标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信贷风险高是我国当前金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实施统一授信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实施统一授信必须坚持 :授信主体统一 ,授信职能部门统一 ,授信对象评价标准统一 ,授信品种管理统一 ,客户实有授信与或有负债统一 ,授信额度与授信担保条件统一 ,总量控制与动态监控统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伊生  
从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内涵出发,构建了银行信贷项目风险控制要素的概念模型,并对银行信贷项目风险控制要素对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环境因素并不是银行信贷项目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信贷项目风险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中国银行业在金融风暴中应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以保证银行业的长治久安。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海兵  郎铸  
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出现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而不良贷款的产生正是信贷风险增加的集中表现。本文从信贷管理的产权结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减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信贷风险会计控制是一种独立的风险控制方式 ,具有显著的特点。会计控制的实施步骤包括 :目标设定 ,决策参谋 ,过程控制 ,风险处理。会计控制体系由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评估监测系统和会计处理系统构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曹建   刘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华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王志华引言银行是经营货币资产、接受信用的特殊经济机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经营目标,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我国所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标志着国内除中国人民银行以外的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锋  
ISO9000体系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和内部审核的监督机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强化“关注客户和客户满意度”的信贷经营理念,促进信贷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控制的操作性和体系的整合功能,建立信息数据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有利于信贷管理的持续改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又星  徐辉  
依据我国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了我国中小企业资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的方法、步骤及其P2MT模型。同时,根据商业银行信贷目的,针对中小企业资信评价问题的模糊不确定性,给出了信贷风险监测的模糊控制模型。通过实证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我国中小企业资信评价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