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6)
- 2023(7580)
- 2022(6068)
- 2021(5321)
- 2020(4720)
- 2019(10391)
- 2018(10334)
- 2017(20176)
- 2016(10798)
- 2015(11900)
- 2014(11763)
- 2013(11896)
- 2012(10741)
- 2011(8956)
- 2010(9835)
- 2009(9649)
- 2008(10058)
- 2007(9296)
- 2006(8225)
- 2005(7878)
- 学科
- 业(73259)
- 企(70911)
- 企业(70911)
- 管理(54210)
- 济(51755)
- 经济(51681)
- 业经(24451)
- 财(24355)
- 方法(22648)
- 务(20708)
- 财务(20692)
- 财务管理(20622)
- 企业财务(19643)
- 农(18275)
- 技术(15353)
- 数学(14180)
- 数学方法(14118)
- 农业(14107)
- 制(12543)
- 策(12440)
- 审计(12164)
- 企业经济(12034)
- 理论(11528)
- 划(11495)
- 和(11019)
- 经营(10935)
- 中国(10756)
- 体(10177)
- 技术管理(9920)
- 体制(9179)
- 机构
- 学院(164797)
- 大学(157962)
- 济(71683)
- 经济(70495)
- 管理(70159)
- 理学(59034)
- 理学院(58589)
- 管理学(58152)
- 管理学院(57831)
- 研究(43704)
- 中国(40540)
- 财(39972)
- 京(33093)
- 财经(30873)
- 经(27858)
- 江(27195)
- 农(23875)
- 科学(22972)
- 财经大学(22470)
- 商学(22152)
- 商学院(21986)
- 所(21923)
- 州(21353)
- 经济学(20900)
- 中心(20500)
- 北京(20141)
- 业大(19369)
- 经济管理(19053)
- 经济学院(18882)
- 农业(18380)
- 基金
- 项目(94875)
- 科学(77179)
- 研究(73861)
- 基金(70650)
- 家(58617)
- 国家(57947)
- 科学基金(52936)
- 社会(49334)
- 社会科(46923)
- 社会科学(46905)
- 省(38298)
- 基金项目(37282)
- 自然(32979)
- 教育(32692)
- 自然科(32149)
- 自然科学(32143)
- 自然科学基金(31679)
- 编号(29795)
- 划(29499)
- 资助(28217)
- 业(27743)
- 成果(23836)
- 创(23400)
- 部(21516)
- 制(20987)
- 创新(20779)
- 重点(20532)
- 性(20407)
- 国家社会(20195)
- 人文(19842)
共检索到259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树生
《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实质上是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审计”,是全面发挥审计监督、审计鉴证、审计评价各种职能作用的“综合审计”.《审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对重点国有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审计”,即在对重点企业按会计年度实施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反映企业年度生产经营成果及获利能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正确性、公允性进行审计鉴证,并以企业资产营运效益为重点对企业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企业及其经营者对企业资产应承担的有效营运、资本保全、最大限度增殖方面的经济责任, 即“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定期审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婉
国有企业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已严重影响政府制订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真实性审计的内涵在于查清企业家底,分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为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资产 负债 损益 审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唐自清
审计署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和国有企业众多的情况,改革企业审计办法,积极开展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审计(以下简称资产负债审计),监督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我认为,这是审计机关强化审计监督,改革审计办法,为适应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认真探索和积极试行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审计是摆在广大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运国
人类即将进入的 2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世纪 ,传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将面临全面冲击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将面临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也将面临变革。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知识经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能影响微观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利用200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试图发掘汇率变化、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验证汇率波动是否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通过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主要受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净值变动、企业信贷量、企业绩效等因素影响,出口部门相对于非出口部门存在更为显著的资产负债表效应,人民币汇率变化日益成为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此外,外汇风险规模越大的企业,汇兑损益对汇率变动的弹性反而较小
关键词:
汇率变动 资产负债表渠道 汇兑损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姗姗
损益观和资产负债观的优劣比较,一直是学术界较为热门的话题。损益观以历史成本计价,在虚拟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环境中,其涉及到的分摊预提等多种人为会计操作,容易引起短期行为和盈余操纵。资产负债观通常采用公允价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惠 彭放
<正>研究型审计是当下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审计理念,对内部审计而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内部审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作为Y地区管委会的内部审计机构,Y审计局立足于更好地履行经济监督职能,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自研究型审计理念提出以来,Y审计局就一步步探索其在内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模式。本文以Y审计局对区属国有企业A公司实施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项目为例,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系统介绍贯彻落实研究型审计的具体做法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内部审计探索研究型审计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淑霞 杨方进
2007年5月至7月,根据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的批示,吉林省审计厅组织15名精干审计人员,对吉林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信托)2004至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查出了该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其中收缴违法所得2067万元,移送涉嫌贪污、行贿、挪用公款等各类违法犯罪问题21个,移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2005年至2006年,天津市审计局对 A 公司2004至2005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审计组紧紧围绕"风险、管理、效益"的工作目标,在加强金融管理、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学林 贾志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婕 刘玉洁 潘韬 封志明 杨艳昭 葛全胜
生态损益核算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部分,是对自然资源分类核算的扩展和补充。本文梳理生态损益核算的总体思路,系统总结生态损益核算技术,以围场县为例进行实证,遵循先实物后价值的核算原则,选择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按不同的生态服务指标进行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并在已有的核算基础上计算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实物量参数和价值量参数,以便根据面积统计数据进行快速简洁的核算比较。研究发现:围场县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值为338.99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0.0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森林、湿地,核算期间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分别下降0.06%和0.22%,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增加4.47%。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量化自然资源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并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生态损益核算 围场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建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都是业务权益理论,但侧重点不同。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在确认财务报表项目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顺序完全相反。我国制定所得税会计具体准则时,应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源芳 王家华
对2016年审计署公布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的分析表明,金融机构在经营风险偏好上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从"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看,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为抑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羊群效应"并保障金融系统安全,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政府审计在目标控制、外部监督、审计公告约束与公司治理框架完善等方面作用的发挥,以分散金融市场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羊群效应 政府审计 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源芳 王家华
对2016年审计署公布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的分析表明,金融机构在经营风险偏好上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从"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看,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为抑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羊群效应"并保障金融系统安全,应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政府审计在目标控制、外部监督、审计公告约束与公司治理框架完善等方面作用的发挥,以分散金融市场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羊群效应 政府审计 治理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勋 王贝
本文契合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政策导向,分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现状,研究发现: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数量相对有限,审计内容多样化;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已经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保险企业以及其他金融企业为补充的实践;审计揭示的违规违纪现象普遍出现于违规经营中,主要包括银行业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处置不良贷款,保险业违规承保退保、会计核算不规范以及其他企业的违规违纪现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整改反馈情况存在部分缺失现象,影响审计治理功能发挥。基于此,文章围绕扩大金融审计范围;强化绩效审计方法、加大主要违规领域审计力度;规范金融审计内容、完善审计整改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改进建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审计结果公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