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3)
- 2023(8508)
- 2022(6651)
- 2021(6247)
- 2020(5184)
- 2019(11633)
- 2018(11531)
- 2017(20528)
- 2016(12444)
- 2015(13973)
- 2014(14076)
- 2013(13140)
- 2012(11921)
- 2011(10603)
- 2010(11175)
- 2009(10467)
- 2008(10734)
- 2007(10026)
- 2006(9045)
- 2005(8660)
- 学科
- 业(69845)
- 企(67298)
- 企业(67298)
- 管理(51399)
- 济(48433)
- 经济(48369)
- 业经(24355)
- 财(21314)
- 教育(20012)
- 方法(19230)
- 农(18927)
- 务(17759)
- 财务(17749)
- 财务管理(17740)
- 中国(16836)
- 企业财务(16739)
- 理论(16309)
- 技术(16227)
- 农业(14489)
- 策(12798)
- 企业经济(12213)
- 数学(11356)
- 划(11349)
- 制(11302)
- 数学方法(11264)
- 和(11168)
- 经营(10927)
- 技术管理(9857)
- 体(9806)
- 体制(8761)
- 机构
- 学院(175907)
- 大学(172747)
- 济(67369)
- 管理(66656)
- 经济(65992)
- 理学(56295)
- 理学院(55712)
- 管理学(55036)
- 管理学院(54665)
- 研究(53117)
- 中国(38089)
- 京(37359)
- 财(34903)
- 范(30885)
- 师范(30785)
- 教育(30212)
- 江(30133)
- 科学(28253)
- 财经(27206)
- 所(25882)
- 师范大学(24693)
- 经(24515)
- 北京(24283)
- 农(23687)
- 州(23411)
- 中心(22779)
- 研究所(22662)
- 职业(22001)
- 技术(21698)
- 商学(20223)
- 基金
- 项目(101019)
- 研究(86549)
- 科学(83618)
- 基金(70506)
- 家(57466)
- 国家(56628)
- 社会(54120)
- 科学基金(50949)
- 社会科(50946)
- 社会科学(50931)
- 教育(47914)
- 省(42799)
- 编号(38389)
- 基金项目(36451)
- 划(35799)
- 成果(32745)
- 自然(29640)
- 课题(29454)
- 自然科(28982)
- 自然科学(28977)
- 自然科学基金(28555)
- 业(27657)
- 资助(27410)
- 年(24700)
- 创(24605)
- 部(24530)
- 规划(23880)
- 性(23819)
- 项目编号(23633)
- 重点(23506)
- 期刊
- 济(84341)
- 经济(84341)
- 研究(63680)
- 教育(53073)
- 中国(43963)
- 财(33031)
- 管理(30191)
- 农(23431)
- 技术(23020)
- 科学(18971)
- 学报(18063)
- 大学(16289)
- 农业(16258)
- 业经(16033)
- 财经(15412)
- 职业(15165)
- 融(13869)
- 金融(13869)
- 学学(13786)
- 经(13457)
- 经济研究(11689)
- 业(11123)
- 财会(10691)
- 技术经济(10651)
- 问题(10448)
- 技术教育(10195)
- 职业技术(10195)
- 职业技术教育(10195)
- 坛(9516)
- 论坛(9516)
共检索到28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伟
企业职业教育责任缺失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尽管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成本分担等方面分析企业具有职业教育责任,但他们规避责任却也有充分的经济学和组织伦理学依据。若想调和这种应然和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并敦促企业真正担起职业教育责任,必须赋予他们以参与权利、实现其利益诉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珠
德国二战后的经济腾飞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的贡献力,其模式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双元制"。然而,我国引入"双元制"已有多年,却一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学者将其归因于我国企业急需的不是技能型人才而是高精尖创新人才,企业不愿意承担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企业机制不健全等。那么究竟我国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如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深化产教融合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升路径的新要求,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对知识创新、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的新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资源依赖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资源依赖—战略选择—履行行动—互利共生"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校企自有资源的互补性是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的基础,为其共生发展提供条件;自有资源的成长性及共生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合作关系的稳定程度,是推动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依据理论,应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校企之间资源依赖结构优化;提升企业整合资源能力和资源生产能力,提升企业成长性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区域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产教融合资源的共生共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宪明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和企业自身都是十分有利的。但目前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动机不强。造成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的缺失。为此,应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协调机构,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企业 职业教育 激励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茜琪
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投资过热的问题不应该仅仅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去审视,而应该分析与思考投资总量所反映出来的体制问题。在转型期的体制架构下,政企合一、等级化市场、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国家垄断型金融体制等众多的体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内生了政府、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风险承担缺失下的投资扩张行为。因此,仅仅取消政府投资审批权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投资热,而是要通过对现有体制内在构造缺陷的矫正来提高市场化程度,让成熟的市场内生投资主体的预算硬约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航 刘航 王珊珊
从环境责任的视角来考察在华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外资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规制的评价指标,并通过计量分析其与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等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可以发现:同内资企业相比,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承担状况并不差,而且其清洁程度和治理能力要高于内资企业。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外资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并未降低工业"三废"综合治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区域来看,西部外资企业投资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秀渊
对于入伙债务承担即新合伙人的债务承担问题,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要求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在英美法系中,英美实行新合伙人无需对入伙前合伙债务承担责任的制度。本文认为我国《合伙企业法》对入伙前合伙债务承担责任的规定是有缺陷的,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合伙人 合伙债务 无限连带责任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聂佳佳 蔡仁雷
研究了零售商信息分享对制造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影响,借助动态博弈论,构建了双方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利用逆向归纳法解析得到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分享及社会责任承担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承担CSR策略受到消费者对企业承担CSR行为的敏感程度、信息分享策略的影响。当消费者CSR敏感度较高或较低时,信息分享策略均不会影响制造商承担CSR的行为;当消费者CSR敏感度适中时,零售商会主动分享较大的不确定需求信息,引导制造商承担CSR,但竞争会削弱零售商分享信息的动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素莉 金宇 陈洁
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促使企业和谐发展的新战略,高管持股激励机制增强或削弱了长短期财务绩效,能否进而影响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本文结合RESET检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显著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更高;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高管持股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与社会责任承担的非线性关系更显著。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与社会责任承担的非线性关系,以期为以股权激励为目的的公司治理理论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巧燕 吴静静
文章利用获得的115份有效问卷分析了国内企业承担道德以及慈善责任的力度及其与企业员工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中国现实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维度对员工向心度、员工忠诚度以及员工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慈善维度仅对员工向心度的影响达到了统计显著性,对员工忠诚度以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最后对研究发现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光晖 冯蛟 雷婷 王楠
数字化为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企业内外部双重机制检验的视角,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环境责任表现,特别是对增强环境意识、改善末端污染治理,以及部分前端预防措施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的正向关系有着负向调节作用,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的内部途径以及增加媒体关注的外部途径,促进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承担。第四,在国有企业、重点排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数字化助力绿色发展内在机理的理解,也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视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晶晶
本文从企业和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入手 ,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现实社会中约束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因素 (社会制度安排约束、与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合作期望的约束、竞争因素约束 )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约束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