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4)
2023(7739)
2022(6332)
2021(5656)
2020(4888)
2019(10778)
2018(10461)
2017(20335)
2016(11160)
2015(12426)
2014(12585)
2013(12394)
2012(11051)
2011(9959)
2010(10317)
2009(10397)
2008(10954)
2007(10303)
2006(9331)
2005(8921)
作者
(31823)
(26681)
(26357)
(25281)
(17133)
(12566)
(12048)
(10062)
(10014)
(9768)
(9155)
(8990)
(8974)
(8718)
(8416)
(8018)
(7874)
(7850)
(7639)
(7533)
(6740)
(6479)
(6339)
(6188)
(6155)
(6001)
(5971)
(5809)
(5203)
(5145)
学科
(72577)
企业(72577)
(67671)
管理(61597)
(48933)
经济(48818)
(25555)
业经(21262)
方法(20441)
(20034)
财务(20012)
财务管理(19991)
企业财务(19018)
(17700)
技术(14030)
(13316)
(12666)
数学(12539)
数学方法(12450)
理论(12376)
企业经济(12229)
体制(11986)
(11806)
(11783)
经营(11236)
技术管理(10497)
中国(10220)
(9772)
决策(9098)
(8795)
机构
学院(174224)
大学(172562)
(74911)
经济(73467)
管理(72375)
理学(60896)
理学院(60371)
管理学(59871)
管理学院(59508)
研究(49765)
(42513)
中国(41749)
(35212)
财经(32492)
(29118)
(29091)
科学(25589)
(23926)
财经大学(23767)
经济学(23065)
中心(22567)
(22408)
商学(22165)
商学院(21977)
北京(21930)
经济学院(20620)
研究所(20606)
(19316)
业大(19216)
师范(19194)
基金
项目(101817)
科学(83138)
研究(78720)
基金(76765)
(63979)
国家(63320)
科学基金(57253)
社会(53430)
社会科(50692)
社会科学(50675)
基金项目(40012)
(39635)
教育(36000)
自然(35063)
自然科(34290)
自然科学(34281)
自然科学基金(33776)
(31951)
编号(31251)
资助(30478)
(27108)
成果(26418)
(23531)
(23332)
(23178)
国家社会(22286)
重点(22236)
创新(21673)
(21565)
教育部(21408)
期刊
(93412)
经济(93412)
研究(55447)
(40761)
管理(34894)
中国(34632)
科学(21594)
学报(20744)
财经(18845)
(18572)
金融(18572)
(17430)
大学(17351)
技术(16507)
学学(16400)
(16185)
教育(15985)
业经(15236)
经济研究(13261)
财会(12443)
问题(11825)
技术经济(10674)
会计(10444)
农业(10439)
(9649)
现代(9556)
经济管理(8892)
通讯(8457)
会通(8431)
(8147)
共检索到27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志有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一种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范下,以某种形式的投入换取产出的经济实体,对这一点,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但从投入,到投入后的整个运行过程,再到产出的分配,中国的国有企业却面对着许多来自理论、政策、实践所提出的难解矛盾与争议。今天重提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不仅应着眼于企业实际运行中被严重扭曲的经营手段和形式,还应深挖形成这一扭曲机制的历史与现实根源。二、关于国有企业的形成机制建国初,我国建立起了典型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形成的一系列社会运行机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便在国家计划约束下的国有企业的形成机制。首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津孚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就企业经营机制的涵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任务和目标、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原则进行探讨。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涵义 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有种种说法。笔者认为,机制是一个系统范畴,是系统运动的机理,是系统运动赖以进行的物质结构、动因及控制方式。企业经营机制是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主要是指企业商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忠凡  
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十二年的改革实践和近几年的反复研讨,应当说在全党和全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们中已经求得共识。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能否巩固和发展,以及至2000年国民经济能否再翻一番实现其宏伟战略目标的大问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否发挥,用事实证明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的根本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此已经作了全面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成华  
早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包含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1987年明确提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任务以搞活企业。几年来,关于企业经营机制问题,报刊上发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汉川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已为大家所共识。那么,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效应、形式及其对策如何?业已成为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后被生物学和医学界借用和发挥,认为“机制”是生命系统的内在工作方式。所谓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企业这个有机体,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邦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专业外贸企业独家经营向各地、各部门发展自营和兴办“三资”企业等多元化经背转变;由小型、分散的企业经营向组建企业集团经营转变;由专业外贸企业单独经营向工贸、农贸、技贸联合经营转变;由国家单一投资经营向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投资的股份制经营转变;并由国内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晶  
目前,在搞活企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人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搞活企业尤其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枢纽工程.然而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是什么?它会给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宏观经济监督带来什么样的新课题,宏观经济监督又怎样适应企业经营格局的这种变化等新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甚至还很模糊.因此,在着手推进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之前,有必要对上述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琢  
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作为主线,以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新思路,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研究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当前,要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光讲政企分开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落实《企业法》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破“三铁”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有制大中型企业,多数属于有条件进入市场竞争和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海清  
文章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过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决心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定科学、先进且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三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克浩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厂长、经理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承包责任制”等等。但是目前仍然举步艰难;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回天无术。症结是哪里?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看,关键就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无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而实行股份制经济则是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树滋  
当前,全国正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着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内部审计怎样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是抓着机遇,开拓前进;或是徘徊不前,难于立足。这是从理论和实务方面都迫切需要及时研究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子基  
一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代表着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有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到缓解当前财政困难,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与经济建设的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