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7)
- 2023(9374)
- 2022(7625)
- 2021(7011)
- 2020(6159)
- 2019(13939)
- 2018(13914)
- 2017(27280)
- 2016(14759)
- 2015(16576)
- 2014(16269)
- 2013(16120)
- 2012(14502)
- 2011(12893)
- 2010(13412)
- 2009(12923)
- 2008(13031)
- 2007(12054)
- 2006(10633)
- 2005(10006)
- 学科
- 业(77584)
- 企(73444)
- 企业(73444)
- 济(69969)
- 经济(69882)
- 管理(61357)
- 方法(33096)
- 业经(26562)
- 数学(25000)
- 数学方法(24485)
- 财(23596)
- 农(21944)
- 务(18910)
- 财务(18872)
- 财务管理(18852)
- 企业财务(17808)
- 技术(16676)
- 农业(16129)
- 理论(15540)
- 中国(14419)
- 策(14221)
- 制(13995)
- 划(13283)
- 和(13220)
- 企业经济(12336)
- 经营(11996)
- 体(11393)
- 贸(10967)
- 贸易(10959)
- 学(10895)
- 机构
- 学院(222781)
- 大学(217339)
- 济(92252)
- 经济(90607)
- 管理(90308)
- 理学(77196)
- 理学院(76501)
- 管理学(75114)
- 管理学院(74734)
- 研究(67830)
- 中国(54663)
- 京(45979)
- 财(43962)
- 科学(41753)
- 农(39111)
- 江(35457)
- 所(35063)
- 财经(34607)
- 业大(32634)
- 研究所(31408)
- 经(31265)
- 农业(31038)
- 中心(30310)
- 北京(28741)
- 州(27869)
- 经济学(27102)
- 商学(26032)
- 商学院(25805)
- 范(25252)
- 财经大学(25244)
- 基金
- 项目(139989)
- 科学(111635)
- 基金(102538)
- 研究(101043)
- 家(89130)
- 国家(88311)
- 科学基金(77671)
- 社会(64516)
- 社会科(61247)
- 社会科学(61227)
- 省(56801)
- 基金项目(53113)
- 自然(51815)
- 自然科(50724)
- 自然科学(50708)
- 自然科学基金(49880)
- 教育(46605)
- 划(46319)
- 资助(43261)
- 编号(40205)
- 业(34576)
- 创(32572)
- 成果(31522)
- 重点(31513)
- 部(30456)
- 发(29739)
- 创新(29514)
- 课题(27910)
- 科研(26756)
- 国家社会(26271)
- 期刊
- 济(107811)
- 经济(107811)
- 研究(64827)
- 中国(42362)
- 管理(40368)
- 财(39181)
- 农(36699)
- 学报(32930)
- 科学(31989)
- 大学(25638)
- 农业(25291)
- 学学(24462)
- 技术(23078)
- 教育(21237)
- 业经(19830)
- 融(18867)
- 金融(18867)
- 财经(18851)
- 经济研究(16900)
- 经(16376)
- 业(16337)
- 技术经济(14408)
- 问题(13581)
- 统计(11882)
- 财会(11824)
- 现代(11644)
- 商业(11305)
- 策(11251)
- 世界(11055)
- 贸(10456)
共检索到335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承坪
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缺陷之一是不能整合传统的厂商理论。这种缺陷来自于其理论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这一理论认识到了合约的不完全性,从而认为企业有其存在的效率基础;另一方面,在分析企业的边界和规模问题时,又不自觉地把产品市场看成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又否定了合约的不完全性。我们只有打破现代企业理论这一内在的理论悖论,才能有机地整合传统的厂商理论,从而解释各种丰富多彩的企业行为。
关键词:
合约 企业与市场 边界和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陈华 文启湘
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边界为何受到限制做了详细分析,且大都将其归因于有限理性条件。但流通企业具有不同于生产企业的经济性质,其本质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或提供者);信息技术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同时也提高企业管理和控制效率,使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容易利用品牌和统一经营模式进行“复制”和“选择性干预”,实现分店扩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春玉 张闯
本文认为流通企业是作为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工具出现的 ,它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 ,因而它是创造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的中心。流通企业的规模取决于其组织交易的成本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制造商的机会成本之间差额的比较 ,二者在边际上相等时 ,其组织规模得到确定。零售企业作为流通企业的一种特定形态 ,其规模的扩张途径有单店扩张、一体化扩张和分店扩张三种 ,本文认为连锁化的分店扩张是零售企业扩张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企业扩张 企业规模 企业边界 流通企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菁 孙金海 郭强
应用交易费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对医院横向和纵向边界的选择作初步探讨。指出横向和纵向边界是医院规模的两种经济学属性,规模边界的选择与医院自身生产能力和所在医疗市场有关,规模不是静态的,而是逐步优化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边界理论 交易费用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丁思颖 饶光明
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是企业实现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质是企业能力半径的构建和强化。以核心能力为视角,分析决定企业核心能力半径的因素发现,在不同核心能力半径下,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动存在规律性变化,企业的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上限,而核心能力半径决定了企业规模边界的下限。
关键词: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半径 规模边界 测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金山 芮明杰
企业作为社会心理系统存在着企业心理边界。本文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心理边界内涵的考察 ,提出了企业心理边界的概念 ,按企业心理边界的清晰性—模糊性、稳定性—动态可变性、不可渗透性—可渗透性维度分析了企业心理边界的特征 ,形成了企业心理边界的相关推论。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企业心理边界管理的模型并从企业心理边界与企业适应、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心理边界管理的含义。最后 ,指出了企业心理边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心理边界 企业心理边界 企业心理边界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原磊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本文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可趋于无穷。这是因为,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随着边界扩张,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交于一点。对无边界企业来讲,企业边界不再是指物质边界,而是指能力边界,企业边界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强弱。企业要想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核心能力打造成价值模块,并融入全球价值网络当中。无边界企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基于核心能力运作的,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的集大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喻良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出现是深化改革的一次飞跃。目前的问题是:1、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主体对象限于小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没有参与,转让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2、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缺乏自主性;3、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因此,促使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和尽快形成转让规模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两大课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文和 高政利 李坚飞
企业规模理论在企业战略联盟及企业网络化环境下受到质疑,学术界提出了企业无边界理论,零售企业尤其是沃尔玛的快速扩张又提出了另一种无边界理论。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边界理论。就单个企业的边界来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存在本质的区别,生产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技术跳跃所带来的沉没成本制约了生产企业的规模扩张,而流通企业的资产通用性和技术稳定性使流通企业避免了威廉姆森的企业“复制和有选择性控制的不可能性”命题的局限。本文通过沃尔玛的规模扩张的案例,建立影响企业规模因素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零售企业规模无边界的命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魏旭
肇始于亚当·斯密的企业边界思想,在新制度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企业与市场边界理论的基本框架。然而,从交易视角出发,运用交易费用、交易效率、企业能力等分析工具所构建的企业规模边界理论,由于忽略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特质而具有不可弥补的缺陷。马克思经济学则从生产视角出发,在价值转型过程框架下,以商品分析为起点,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及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历史与逻辑过程的分析,揭示了企业规模边界演化的动力、内在机理以及企业规模边界的均衡条件,从而建立了科学的企业规模边界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颖
传统主流经济学没有针对企业成长问题建立专门的理论和模型,但从竞争理论到不确定性理论再到交易费用理论,均研究了影响企业成长的几个重要因素。竞争理论采用规模衡量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确定性理论认为利润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方面,解释了利润如何从不确定性中产生;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企业边界问题说明了企业成长到达的界限,这一界限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经济学理论选取规模、利润及交易成本这些变量探索企业利润最大化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但把这些变量作为最根本的促动因素解释企业成长还不彻底。这是由经济学均衡的研究范式所决定的。经济学均衡的研究范式关注的是对企业行为两难冲突的折中而非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这是均衡范式下只构建企业的生产模型而非成长模型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企业成长 规模 利润 企业边界 均衡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