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3)
2023(15846)
2022(13025)
2021(12272)
2020(10479)
2019(23719)
2018(23425)
2017(45408)
2016(24264)
2015(27311)
2014(26941)
2013(26171)
2012(23700)
2011(20782)
2010(21187)
2009(19886)
2008(19922)
2007(17835)
2006(15570)
2005(14244)
作者
(66553)
(55493)
(55467)
(52719)
(35345)
(26560)
(25056)
(21631)
(21018)
(19908)
(19044)
(18860)
(17605)
(17346)
(17072)
(16994)
(16696)
(16043)
(16012)
(15926)
(13596)
(13535)
(13399)
(12976)
(12418)
(12293)
(12262)
(12116)
(11039)
(10927)
学科
(104244)
经济(104108)
(98326)
管理(89342)
(89153)
企业(89153)
方法(49286)
数学(39694)
数学方法(38916)
(34753)
业经(32316)
(32285)
中国(25119)
(24755)
财务(24678)
财务管理(24631)
企业财务(23323)
农业(22235)
(21973)
理论(21156)
技术(20725)
(18174)
(17955)
(17881)
(17451)
贸易(17440)
(16933)
(16651)
(16517)
地方(16032)
机构
学院(350245)
大学(345814)
(143871)
管理(143354)
经济(141077)
理学(123308)
理学院(122160)
管理学(119997)
管理学院(119336)
研究(103509)
中国(83442)
(71297)
(70406)
科学(60363)
财经(55807)
(53024)
(51171)
(50599)
(49829)
中心(49520)
业大(46949)
研究所(44331)
北京(44279)
(43674)
经济学(43408)
师范(43314)
(42302)
财经大学(41181)
农业(39716)
经济学院(39075)
基金
项目(226867)
科学(182134)
研究(170047)
基金(167241)
(142896)
国家(141599)
科学基金(125497)
社会(110405)
社会科(104701)
社会科学(104672)
(89015)
基金项目(87589)
自然(80106)
教育(79680)
自然科(78414)
自然科学(78399)
自然科学基金(77021)
(73339)
编号(69256)
资助(68192)
成果(55738)
(50759)
重点(50265)
(49845)
(47590)
课题(46736)
创新(45860)
国家社会(45812)
教育部(44805)
人文(44283)
期刊
(163237)
经济(163237)
研究(102194)
中国(64385)
(60296)
管理(58869)
(48288)
学报(46355)
科学(45837)
教育(37996)
大学(37854)
学学(35590)
技术(35221)
农业(33059)
(31171)
金融(31171)
财经(29362)
业经(28913)
(25376)
经济研究(24915)
问题(21423)
技术经济(19949)
(19185)
财会(17850)
统计(17594)
现代(16907)
(16472)
商业(16393)
(16318)
(16244)
共检索到518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承坪  罗栋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配的两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英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导致初次分配中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当前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中,我国企业应适时转变"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特别是劳动者作为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当拥有企业的治理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适汀  刘凤芹  
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谢适汀,刘凤芹一、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1.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具有双重含义。一效率是指在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等)既定条件下生产出最大的产量或是指在产量既定条件下使用最少的资源;二只有所有资源被充分利用井里产品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国成  
本文基于企业契约论的观点,运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强调以效率为导向,分析探讨企业的治理模式、结构类型、效率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在要素贡献份额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实现博弈均衡,进行企业产权的最优制度安排,提出有效要素剩余索取规则和在国有企业中构建以劳动为核心要素的多元化治理结构的初步设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玫  王素凤  
国有企业权利配置模式是与其独特的治理目标相联系的。针对国有企业剩余权利配置扭曲导致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基于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理论及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等理论,提出“最小治理成本原则”与“最大治理收益原则”相机处理的权利配置方式,从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权利配置的保障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栋虹  
企业分析应该建立在由资本轴、产权轴、主体轴和企业轴四个维度构成的分析模式基础上 ,以资本轴、产权轴和主体轴构成的三维空间奠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平台 ,以企业内部、之间和外部的多层合约演绎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及其变迁 ,以企业自主成长分析企业的历史运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肇光  
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中,出现了区域性差距、行业性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公平与效率不协调等现象。李惠斌研究员所著的《企业劳动产权概论》一书,对我国研究和解决分配制度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出了重要思路。本文在兼评该书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初次分配中构建层次性利益公平分享机制,提出了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的建议,即正确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按劳分配与职工财产性收入的关系、保护合法收入与调控过高收入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荧  
定期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节能减排效率以及相关的公平标准对减排责任进行重新分配,一是可以激励各省、市、自治区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二是对碳排放额分配的政策推行也更具可行性。本文构建了多目标导向的DEA模型解决这个问题,该模型在6个硬性目标约束下,分四个步骤分别解决4个求解的软性目标:最大化期望总产出、最小化非期望总排放、最小化资源投入和各DMU非期望产出额尽可能接近公平分配下应得的非期望产出分配额。该DEA模型的优势在于管理者不仅可以增减硬软性目标的个数、改变硬性目标的参数值以及调整软性目标的优先顺序,而且还可以在每个步骤潜力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节能减排潜力通过改变软性目标参数,进一步设定合理的期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娄祝坤  邢欢  
我国社会的差序格局特征和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深刻影响了家族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缔约行为。家族企业独特的治理特征为关系型契约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在创业者主政阶段,关系型契约的协商、缔结和执行效力得以保障。然而随着创业者离职、企业易主,纯粹的关系治理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企业价值毁损。为了实现企业治理目标,完成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诉求,企业治理模式需要由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移。为使得公司治理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传承这一过渡时期,本文从会计实践和董事会构建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方厚政  
在过去的200年里,很少有经济学家关注企业内部结构和功能。到了20世纪80年代,虽然企业黑箱被打开,但经济学家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激励问题上,而企业中权力问题并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深入研究。究其原因,相当部分是因为在完全合约里权力与行动是无关的。随着合约不完全的特性被认识,企业中的权力问题也逐渐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刚  赵静杰  
本文从分析科技企业收入分配的特点入手,研究了科技企业可能的收入分配模式,如收益分享、年薪制、基于股票或股权的利润共享、股票期权等,阐明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刘俊勇  
本文首先回顾了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从早期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到目前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业绩评价划分为3种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通过对3种模式的比较,本文认为中国企业更应倾向于选择平衡模式,这里主要基于4个方面的因素: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管理和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金明  
职业经理人的变迁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探索并描述这一规律是企业家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资产的专有专用性及企业治理模式的相关分析 ,可以清晰地得到这样一个规律 :职业经理人的变迁是随着人力资本的专有专用性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企业治理模式的不断演化而进行的。即由基于传统企业及其单边治理模式的“寄生型职业经理人” ,到基于现代企业及其共同治理模式的“派生型职业经理人” ,再到基于新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及其治理模式的“独立主导型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地位与作用在其升级转换中发生着显著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玉德  
本文从知识视角重新审视了新经济下的企业性质及由此决定的收益分配模式。分析认为,新经济下企业是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的特别契约,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本和技术性、管理性等知识以及聚合财务资本与各种知识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效率边界;股票期权制不仅仅是一种激励制度,而是企业所有权范式基于知识的转换,进而导致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文章最后对以净利润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澄清,提出新经济下的企业收益分配应以EVA为基础,以真正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及其创值能力的高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