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5)
2023(4594)
2022(3796)
2021(3354)
2020(2729)
2019(6108)
2018(6032)
2017(10980)
2016(5356)
2015(5604)
2014(5309)
2013(5184)
2012(4555)
2011(3989)
2010(4017)
2009(3808)
2008(3720)
2007(3355)
2006(2747)
2005(2270)
作者
(13551)
(11474)
(11216)
(10537)
(7155)
(5317)
(5055)
(4306)
(4140)
(4032)
(3768)
(3706)
(3640)
(3573)
(3474)
(3440)
(3373)
(3265)
(3129)
(3124)
(2708)
(2680)
(2570)
(2526)
(2515)
(2513)
(2478)
(2427)
(2300)
(2138)
学科
(26188)
管理(24971)
(24686)
企业(24686)
(19027)
经济(19010)
技术(13875)
技术管理(11512)
方法(7896)
(7022)
业经(6407)
数学(6153)
数学方法(6113)
中国(5788)
理论(4381)
(4281)
(4058)
财务(4054)
财务管理(4052)
产业(3996)
企业财务(3891)
(3750)
(3735)
(3471)
(3256)
(3243)
银行(3243)
(3134)
贸易(3129)
教育(3123)
机构
学院(74468)
大学(72910)
管理(34042)
(32785)
经济(32280)
理学(29999)
理学院(29778)
管理学(29531)
管理学院(29377)
研究(20251)
中国(14981)
(14146)
(14011)
财经(11403)
(11226)
科学(10939)
(10337)
商学(10198)
商学院(10087)
经济学(9949)
中心(9290)
经济学院(8887)
(8694)
经济管理(8674)
(8665)
师范(8625)
财经大学(8438)
(8402)
北京(8388)
业大(8323)
基金
项目(53027)
科学(44575)
研究(41530)
基金(39290)
(33290)
国家(32986)
科学基金(30382)
社会(28861)
社会科(27503)
社会科学(27501)
(22461)
基金项目(20956)
教育(19293)
(18685)
自然(18453)
自然科(18120)
自然科学(18117)
(17986)
自然科学基金(17864)
创新(16210)
编号(15468)
资助(13855)
(12970)
(12364)
国家社会(12146)
重点(11793)
成果(11782)
(11723)
(11570)
(11508)
期刊
(34183)
经济(34183)
研究(21821)
管理(16465)
中国(16181)
(11851)
教育(10604)
科学(8715)
技术(8382)
科技(7259)
学报(6690)
业经(6149)
大学(5875)
经济研究(5776)
财经(5724)
技术经济(5504)
学学(5425)
(5004)
(4928)
金融(4928)
(4871)
(4251)
论坛(4251)
(4180)
商业(3887)
问题(3814)
现代(3542)
财会(3434)
农业(3322)
经济管理(3304)
共检索到106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绪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是社会产品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是否这就意味着价值创造的源泉就是价值分配的依据呢?笔者认为简单地把价值创造的源泉看作价值分配的依据,从而试图从这个角度证明某些社会集团在价值分配上占有更多社会财富的合理性是不正确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子文  
本文重新界定了劳动的含义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将生产劳动归结为自利性市场交换劳动,非生产劳动归结为公益性社会服务劳动,从而使得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标准,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表象标准中解脱了出来。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领域和范围,并研究探讨了不同经济部门的演进规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伯海  
(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历史的扭曲——把物化劳动等同于资本 价值范畴有多种涵义,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上都使“价值”范畴。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从两个方面阐明了价值的两种含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种物品而取得他种货币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又叫使用价值,后者又叫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富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必须把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分开。从价值创造说,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十分荒谬;但从价值分配角度看问题,这一公式又隐含着市场经济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前人所不曾面对过的新情况,必须实现我国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南磊  李善民  
本文模型表明,若企业成员所采用的贴现因子一致且稳定,企业总价值与分配情况无关。但若企业成员所采用的贴现因子与其在企业中所分配得的总收入正相关,则分配方案调整在不影响企业总生产力的情况下已可能损毁企业总价值;即使是依据边际生产率差异进行的分配调整,也只有在被调整的企业成员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有一定显著性的情形下,才能创造价值。运用模型结论,本文对并购中的目标公司和整合策略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权  
本文针对理论上对价值创造相关问题仍存在分歧的现实,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视角对价值创造进行了解构。本文认为,价值创造的本原性质是以有效履约为目标的"创造知识"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以价值创造网络为平台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互补性"创出"的结果;其逻辑起点是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剩余及分配;价值创造的治理要义在于资本承诺、组织整合与内部人控制,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更能促进价值创造的实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审计与价值创造是否相关?弄清楚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体系。传统认为,审计主要履行监督职能,而监督职能并不直接创造价值,通过监督是要确保已创造价值的安全和分配的合法、有效。事实上,审计经历了合法审计、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变,效益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日益关注的审计形式。而效益审计显然与价值创造有着直接的关系,它通过审计的评价和咨询功能为被审主体带来价值创造。不仅如此,即便是传统的合法审计和财务审计也无不与价值创造有关,审计的存在不仅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发挥作用,而且也为提高社会和市场诚信、降低交易费用发挥作用。审计通过监督作用、中介协同作用、评价作用与价值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永琴  
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是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出现了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严重背离的倾向,在收入分配领域则弱化了上述二者的理论基础地位。从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渊源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在经济理论体系中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能较为科学、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其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我国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解龙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太康  
高科技条件下创造价值的源泉仍然是劳动者的活劳动,其中,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价值创造的活劳动,它在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应以劳动者的知识创新活动为中心,建立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分配导向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在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问题上,经济学界存在着几种不同见解。第一种见解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如有的学者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长期以来用以论证按劳分配合理性和必然性的理论根据之一。"又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及未来社会的分配制度时所依据的理论根据之一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劳动价值论。这说明,认为马克思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邹先  
不同于前人的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价值创造理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足,认为只有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角度分析出发,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建,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等类似组织并收取"社会责任基金",才能有效解决企业社会责任事后被动相应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兴华  
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上 ,目前经济学界存在几种不同见解 ,如何评析几种不同见解的是非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常识性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析和讨论 ,才能导出正确的结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姜跃生  
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BEPS行动计划的7项成果体现了更加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价值创造论。本文首先探讨了这种价值创造论的论点,进而就中国如何在全球价值链分配中获得合理的份额这一问题,提出了中国应对的总体思路、策略,以及具体的政策管理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长征  张华清  
一、战略并购的动因:一种企业能力论的分析 一般认为,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就是利润最大化(梁国勇,1997)。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特定的企业并购追求的具体经济目标可能是迥然不同的,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市场势力、交易费用、代理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利润最大化动因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但如果进一步考察战略并购的利润最大化来源,即回答如何实现上述目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将战略并购的动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些“泛化”的动因解释上。 为此,我们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什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