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3)
- 2023(12770)
- 2022(11050)
- 2021(10660)
- 2020(8912)
- 2019(20621)
- 2018(20763)
- 2017(39680)
- 2016(21828)
- 2015(24794)
- 2014(25082)
- 2013(24523)
- 2012(22570)
- 2011(20376)
- 2010(20729)
- 2009(19221)
- 2008(19156)
- 2007(17111)
- 2006(15211)
- 2005(13481)
- 学科
- 济(84893)
- 经济(84787)
- 管理(62855)
- 业(58184)
- 企(50433)
- 企业(50433)
- 方法(39307)
- 数学(31554)
- 数学方法(31029)
- 学(22280)
- 农(21854)
- 中国(21847)
- 财(20664)
- 理论(20438)
- 业经(20187)
- 地方(16307)
- 制(15635)
- 和(15345)
- 贸(14647)
- 农业(14638)
- 贸易(14637)
- 教育(14347)
- 易(14157)
- 务(13317)
- 技术(13280)
- 财务(13240)
- 财务管理(13211)
- 银(12690)
- 银行(12650)
- 环境(12472)
- 机构
- 大学(320539)
- 学院(317813)
- 管理(123047)
- 济(114903)
- 经济(111979)
- 理学(105733)
- 理学院(104479)
- 研究(102750)
- 管理学(102393)
- 管理学院(101808)
- 中国(75794)
- 京(69716)
- 科学(66837)
- 财(55158)
- 所(52430)
- 研究所(47718)
- 农(47564)
- 江(47073)
- 范(46863)
- 师范(46433)
- 中心(45988)
- 业大(45904)
- 北京(44588)
- 财经(44137)
- 经(39791)
- 州(39286)
- 师范大学(37514)
- 农业(37221)
- 院(36924)
- 技术(34933)
- 基金
- 项目(208579)
- 科学(162031)
- 研究(154291)
- 基金(148035)
- 家(128527)
- 国家(127403)
- 科学基金(108698)
- 社会(93476)
- 社会科(88251)
- 社会科学(88225)
- 省(82079)
- 基金项目(78711)
- 教育(71997)
- 自然(71006)
- 自然科(69300)
- 自然科学(69285)
- 划(69208)
- 自然科学基金(68011)
- 编号(64711)
- 资助(61955)
- 成果(54240)
- 重点(46456)
- 部(45074)
- 课题(44975)
- 发(43803)
- 创(42752)
- 项目编号(40083)
- 创新(39698)
- 科研(39422)
- 大学(39179)
- 期刊
- 济(132697)
- 经济(132697)
- 研究(95008)
- 中国(59533)
- 学报(52616)
- 科学(47431)
- 管理(46061)
- 教育(44719)
- 农(43493)
- 财(42823)
- 大学(39626)
- 学学(36666)
- 农业(30536)
- 技术(28579)
- 融(23508)
- 金融(23508)
- 财经(22367)
- 业经(21302)
- 图书(20840)
- 经济研究(19490)
- 经(19053)
- 问题(17039)
- 理论(16027)
- 业(15733)
- 版(15654)
- 科技(15363)
- 技术经济(14873)
- 实践(14779)
- 践(14779)
- 书馆(14273)
共检索到46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关键词:
旅游 仪式 阈限 旅游体验 旅游人类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春霞 彭兆荣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大都会把当地的节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打造,以此作为展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看到众多少数民族节庆跨越其本来的时空特质,出现了只要有游客来,就以表演节庆取悦游客的局面。东道主、旅游开发方、政府大都对此做出积极评价。本着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本文将以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这种"度日如年"①的旅游开发之利弊,提出节庆资源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节庆 仪式性 真实性 开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平
基于品牌认同和地方认同的视角,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仪式感营销和口碑式营销均可有效促进乡村旅游意愿;品牌认同在仪式感营销与口碑式营销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地方认同在仪式感营销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消费者的地方认同较高时,仪式感营销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加强;地方认同在口碑式营销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消费者的地方认同较高时,口碑式营销对乡村旅游意愿的影响加强。研究结论对现有文献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品牌提供实践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骆晶晶 唐孜彦
如何强化青少年红色教育成效,推动红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红色旅游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红色旅游仪式感作为一种深度精神体验指标,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为推动红色旅游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采用混合方法,进行了两个研究:研究一基于质性研究识别出红色旅游仪式感具有反结构性、场域性、隔离性、象征性4个属性维度;研究二采用实证研究检验红色旅游仪式感对青少年网络主动传播行为,即在线契合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1)红色旅游仪式感能突出青少年的集体身份和个人的游客身份,促进其身份融合与难忘的旅游体验形成;(2)身份融合与难忘的旅游体验均对在线契合行为的两个子维度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其中,红色文化契合行为受身份融合的影响更大,目的地契合行为受难忘的旅游体验影响更大。该研究完善了旅游仪式感基础理论框架,开发了红色旅游仪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为红色旅游教育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徐英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旅游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然而,针对旅游场内旅游体验的内容、机制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依然还有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或薄弱之处,其中,以互动仪式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对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影响的研究即属此类。为了拓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全面探讨了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在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聚集现象时所具有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并借助于特纳的"反结构"理论对柯林斯"结构观"下的情感能量匹配理论做了修正,进而将这种改进纳入格雷本的神圣游程模型,使之成为可以系统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聚集、形成和衰减现象的动
关键词:
旅游场 旅游体验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卫银栋 徐英 谢彦君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同徒步路线的徒步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结合仪式理论对徒步旅游体验的仪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徒步旅游体验相当于一种通过仪式,这种通过仪式发生在逆转阈限中,包含个体通过与人际通过。个体通过表现为徒步者经历原始生存体验、记忆刺点、未知体验、沉浸体验、在场流动性体验和"成瘾"体验后,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其高峰体验为个体畅爽体验。人际通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互助氛围、群体激励、逆转人际交往、本性暴露、熟悉/陌生人际变化的交往考验后所实现的人际关系上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其高峰体验为群体共睦态体验。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磨砺与考验的西藏徒步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符号性通过仪式,是一种实质性的通过仪式。
关键词:
徒步旅游 通过仪式 个体通过 人际通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静 邓玲珠 侯华怡
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的仪式活动,是旅游者追求仪式感的重要桥梁。为深入分析旅游仪式感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旅游仪式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旅游仪式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旅游仪式感的概念研究、体验情境、互动仪式链、特征和作用等四大方面,且研究呈现出研究者学科背景不够多元化,学科交流和合作不充分,旅游仪式感理论框架不够完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等特征。为此,需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构建出旅游仪式感理论体系,推进旅游仪式感研究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静 邓玲珠 侯华怡
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的仪式活动,是旅游者追求仪式感的重要桥梁。为深入分析旅游仪式感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2年知网数据库中有关旅游仪式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旅游仪式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旅游仪式感的概念研究、体验情境、互动仪式链、特征和作用等四大方面,且研究呈现出研究者学科背景不够多元化,学科交流和合作不充分,旅游仪式感理论框架不够完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足,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等特征。为此,需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构建出旅游仪式感理论体系,推进旅游仪式感研究向纵深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文 杨桂华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法对翁丁佤寨仪式实践演变中的神圣空间生产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翁丁佤寨传统仪式实践的神圣空间形态具有多维一体的属性结构,村民的自然生态观体现在生态亲和中的自然敬畏并形成仪式惯习,政治生活观体现在以老人集团为符号的村寨仪式治理形态中,日常生活体现了人神对话的仪式化交往,在人观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共融共存的哲学理念。(2)旅游介入后,传统仪式实践和现代性进行了协商,不可化约的神圣性逐步趋向世俗化,传统政治治理形式遭到消解,并出现结构性张力,资本带动日常空间更迭,并使地方空间发生转向,因失去价值而走下神坛的传统仪式实践被村民当作赚钱和娱乐的工具被大肆利用,带来了社区同共体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分化与隔离。(3)消费主义时代资本正以自身的逻辑重构着地方,相比于传统人神系统中的心态平和,村民宁静的心态被旅游发展打破,昭示着村民思维方式、心理内在感知以及多元地方感的空间生产。研究呼吁国家在引领地方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必要对象征民族风俗习惯的各类仪式加以引导,并选择性地吸纳在以旅游扶贫为意义符号的仪轨和村寨自身文化自觉建构过程中,寻求传统与现代文化生态的结构性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萍 张晓萍
经济和文化历来有着内在和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我国,随着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无形文化的开发以及如何积极地保护无形文化资产现在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也成了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评介美国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的《无形遗产:如何保护?为谁保护》一文,着重探讨了旅游产业开发及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无形文化的传承应由当地人自己,而不是外来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中焕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形象素质、主动服务意识和健康心理素质。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礼仪教育,加强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道德素质、服务意识的提高;提升了学生个人素质,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完善了学生的服务技能,塑造了健康的心理素质。礼仪教育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 旅游专业 学生培养 功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荣 滕星
对"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全面解读是维克多·特纳仪式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运用"阈限"、"交融"、"结构-反结构"等概念阐释仪式的演进过程。透过特纳的仪式理论反观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不难发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有助于建构良性的"文化认同"、维系民族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
仪式理论 仪式教育 民族教育 教育人类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2012年11月2 2日,我校举行了"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校长周先雁,副校长刘元、廖小平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出席了仪式。刘元宣读了中组部、科技部有关刘曙光教授入选"千人计划"的文件,并介绍刘曙光的基本情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祖群
旅游恩格尔系数自提出以来,受到了旅游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鼓励赞赏者有之,质疑者亦有。文章意在通过对恩格尔系数概念的解读与梳理及对旅游替代指数的述评,挖掘旅游恩格尔系数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以及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虽然针对"旅游恩格尔系数"这一全新的概念,我国旅游业界目前还是处于探索与怀疑阶段。但是对于"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创新思想和预期意义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文章认为旅游恩格尔系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可以对人类发展指数、旅游竞争力指数、绿色GDP以及居民幸福指数等旅游替代性指标进行弥补和完善。(2)与一些经济学统计指标相衔接,更好的判别人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好满足人们的需要。(3)将其引入到旅游调查问卷统计指标中,判别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制定旅游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当然,旅游恩格尔系数实践运用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旅游恩格尔系数才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