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8)
- 2023(4637)
- 2022(3729)
- 2021(3597)
- 2020(2716)
- 2019(6415)
- 2018(6140)
- 2017(9170)
- 2016(6627)
- 2015(7460)
- 2014(7892)
- 2013(6856)
- 2012(6346)
- 2011(5960)
- 2010(6332)
- 2009(5602)
- 2008(5548)
- 2007(5372)
- 2006(4896)
- 2005(4543)
- 学科
- 教育(19535)
- 济(17766)
- 经济(17754)
- 管理(14958)
- 中国(12040)
- 业(11498)
- 企(10175)
- 企业(10175)
- 理论(8650)
- 方法(7500)
- 学(7079)
- 教学(6891)
- 数学(5986)
- 数学方法(5815)
- 财(5410)
- 发(4997)
- 农(4452)
- 研究(4325)
- 发展(4263)
- 业经(4230)
- 展(4139)
- 技术(4080)
- 地方(3945)
- 革(3594)
- 和(3558)
- 思想(3552)
- 高等(3468)
- 学校(3433)
- 政治(3383)
- 改革(3381)
- 机构
- 大学(94096)
- 学院(87728)
- 研究(33030)
- 教育(28727)
- 管理(26292)
- 济(25043)
- 范(24412)
- 师范(24348)
- 经济(24131)
- 京(22164)
- 理学(21751)
- 理学院(21371)
- 管理学(20824)
- 管理学院(20631)
- 师范大学(20178)
- 科学(19689)
- 中国(17778)
- 所(16519)
- 江(15635)
- 北京(15115)
- 研究所(14939)
- 财(13650)
- 技术(13633)
- 职业(13523)
- 中心(13332)
- 州(12352)
- 院(11898)
- 教育学(11060)
- 业大(10524)
- 财经(10496)
- 基金
- 项目(51851)
- 研究(46333)
- 科学(41698)
- 基金(32083)
- 教育(30359)
- 家(26715)
- 国家(26311)
- 社会(26019)
- 社会科(24355)
- 社会科学(24344)
- 省(22715)
- 编号(21711)
- 科学基金(21646)
- 成果(21133)
- 划(21025)
- 课题(19383)
- 年(16323)
- 基金项目(15592)
- 规划(14147)
- 重点(13502)
- 部(13015)
- 项目编号(12980)
- 资助(12950)
- 发(12451)
- 性(12319)
- 度(11832)
- 教育部(11717)
- 自然(11504)
- 研究成果(11356)
- 自然科(11191)
共检索到147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惠 李东航
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评价目的,将学生作为教育质量的最终载体,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要实现以生为本,面临着评价取向、评价功能、评价主体构成、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困境,急需采取可行方略予以破解。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等教育 教育质量评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倩 岳昌君
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本科高年级学生数据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学生满意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6大因子,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的质量差异。采用定序因变量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校,其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有着显著差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对学生对所在高校满意度的"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 高校类型 学生满意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振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人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以至不同个体却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或观点。这种思考、看法或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观不同,对同一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质量的判断也就不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观 价值取向 主体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知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英姿 程俊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博士生教育 质量评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当前关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争议之所以难以取得共识,直接的原因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我国根本就没有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因此,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系统,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敏
面对全球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以绩效评价促进大学质量提升的改革措施,将大学生综合能力考查作为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为推动高等学校绩效评价的展开,美国政府确定了大学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扩展了大学绩效评价的社会功能,修订了高等学校质量认证的标准,并开发了多种考评系统等。我国高等学校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质量,全面收集学生信息,努力提供社会服务,以提升大学评价的社会应用价值。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绩效评价 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阎升光 何丽娟
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大数据技术推动了教育评价中数据驱动决策的实现,为多方参与教育评价、实现发展性学生评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板电脑、数码笔、可穿戴设备等能够实时地将不同类型的学习数据数字化,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的采集,为教育领域中实现基于数据分析与理性证据的教育评估与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俊学 唐仁春 王增新 王小兵
高等教育质量从教育产出的角度分析,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辩证统一;从教育需求主体的角度分析,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质量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双重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双重性。高等学校应以教育的"双重性"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欢欢 钟秉林
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通常有两种方式: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展现更多的是评价的内部结构和证据的可靠性及效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为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结果的应用提供契机。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逻辑相匹配的评价和质量管理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前提,大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实质性突破的新视角。我国大学受政府的制约明显,政府是中国大学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大学对政府的资源依赖使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正涛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趋向多元化,特别是第三方评估机构得以发展壮大,但当前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尚需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制建设、完善行业规范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评价 教育大众化 制度保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雅霜 汪霞
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是基于学生视角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典型代表。总结和分析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总体情况、问卷的具体维度以及调查结果的应用,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一是培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开发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测量工具;三是提高调查结果的应用价值,使其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倩文 陈邑早
2018年,中共中央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实务人员的从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对应,审计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更高的目标。新时代下,当前从事审计研究的学者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结合新时代背景要求在审计基础理论和审计方法创新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但却缺乏对审计教育质量效果的应有关注。本文首先基于文献梳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审计教育质量评价问题的必要性;其次,结合院校影响理论,从输入性、过程性、结果性三个维度构建审计基本教育质量评价框架,并以此为基础,从新时代孕育而出的新的思想、新技术角度,构建新时代审计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框架,并对其未来应用提出相应建议与展望,以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