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8)
2023(9465)
2022(7714)
2021(6946)
2020(6043)
2019(13128)
2018(13143)
2017(25572)
2016(13869)
2015(15417)
2014(15369)
2013(15223)
2012(13850)
2011(12239)
2010(12741)
2009(12508)
2008(12967)
2007(12132)
2006(10889)
2005(10433)
作者
(38850)
(32537)
(32356)
(30769)
(21050)
(15398)
(14581)
(12308)
(12231)
(11855)
(11228)
(10959)
(10771)
(10508)
(10372)
(9744)
(9601)
(9515)
(9281)
(9257)
(8249)
(8009)
(7861)
(7646)
(7348)
(7335)
(7325)
(7120)
(6358)
(6303)
学科
(80087)
(76217)
企业(76217)
管理(66783)
(61700)
经济(61580)
(28513)
业经(26708)
方法(24185)
(22041)
财务(22018)
财务管理(21991)
(21927)
企业财务(20923)
(19470)
技术(16115)
数学(16071)
农业(16023)
数学方法(15964)
(15091)
(14095)
(13912)
体制(13471)
中国(13469)
理论(13147)
(12574)
企业经济(12350)
经营(11814)
技术管理(10769)
(10062)
机构
学院(211235)
大学(206148)
(90782)
经济(89103)
管理(86083)
理学(72640)
理学院(72025)
管理学(71377)
管理学院(70964)
研究(62119)
中国(52656)
(50318)
(42004)
财经(38336)
(34551)
(34313)
科学(33201)
(31909)
(30576)
中心(28346)
财经大学(27975)
经济学(27270)
(26711)
研究所(26398)
北京(26264)
业大(26224)
商学(25873)
商学院(25659)
农业(24629)
经济学院(24456)
基金
项目(125243)
科学(101228)
研究(96971)
基金(92946)
(77729)
国家(76946)
科学基金(68977)
社会(64543)
社会科(61199)
社会科学(61184)
(49821)
基金项目(48883)
教育(43659)
自然(42289)
自然科(41313)
自然科学(41300)
自然科学基金(40675)
(39635)
编号(38919)
资助(36965)
成果(32215)
(31799)
(31488)
(29749)
(28602)
重点(27428)
创新(26820)
国家社会(26704)
课题(26485)
(26465)
期刊
(112411)
经济(112411)
研究(66570)
(46507)
中国(42907)
管理(38660)
(32137)
科学(26055)
学报(25663)
(23501)
金融(23501)
农业(21465)
财经(21325)
大学(21308)
学学(20322)
业经(20246)
技术(19455)
教育(18641)
(18356)
经济研究(16359)
问题(14451)
财会(13978)
(13092)
技术经济(12648)
现代(11655)
会计(11605)
(11022)
世界(10990)
商业(10312)
经济管理(9964)
共检索到330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魏成龙  
从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看 ,按照企业效益从低到高的变化 ,企业的控制权应当依次掌握在债权人、股东和管理者手中。相应地 ,首先应得到保障的是债权人的利益 ,其次是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 ,最后是企业管理者的收益。债权人在企业收益不足以满足其预期收益时应当拥有企业控制权。企业收益不足以偿付债务本息时 ,判断企业清偿能力及如何恢复清偿能力 ,就应由债权人来决定。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以债权人为主导的企业筛选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筛选制度 ,是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必然渠道和金融不良资产清算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语嫣  李玉环  
本文以债权人诉讼为视角,检验了诉讼之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发现,债权人诉讼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债权人类型和不同企业性质治理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讲,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债权人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债务诉讼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在诉讼的治理路径研究中发现,涉诉公司通过变更管理层来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建成  
保护企业债权人权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以往的企业改革中,保护企业债权人权益问题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侵害债权人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不尊重债权的客观现象突出地体现了债权人并没有在国有治理结构中得到应有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债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及通过改进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债权作用达成保债权人权益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晓民  何存花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投资者 ,其利益都应受到保护。然而 ,债权人的利益却常常被侵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没有债权人的一席之地。因此 ,应借鉴国外银企关系制度实践中的经验 ,重塑我国银企关系机制 ,从而提高债权人在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俞富坤  
债权融资业务中蕴含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借贷契约内容的不完备性,由此导致债权人在开展债权融资业务时承担显著风险。本文阐述了债权融资的内涵及其特点;从信息不对称风险、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等角度分析基于债权人心理的企业债权融资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业务稽核、财务风控及人才智库等角度提出基于债权人心理的企业债权融资风险控制策略,以有效消弭债权人在开展企业债权融资业务时的心理障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锋  沈坤荣  
本文以我国2001~2005年所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债权人保护在不同所有制和政府干预程度下,企业获得的信用贷款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确实获得了较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多的信用贷款;债权人权利保护得越好,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但在政府干预严重的地区,伴随债权人权利受到的法律保护改善,即使国有上市公司也较难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同时,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在获得银行长期信用贷款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怡  龙宗智  
文章认为,在我国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中存在的债权人权益受到不合理侵犯的现象,目前已达到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地步。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体制上的缺陷,中层原因是法制本身的不完善,表层原因则是执行破产法时有关主体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产生的行为偏差。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改革、完善破产法制的5项具体措施:(1)加强债权人会议职能;(2)改革清算组的组成方式;(3)对破产财产的界定和处置作出合理规定;(4)追究破产违法责任,惩罚破产犯罪;(5)逐步限制破产免责的范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梦鸽  
债权人作为债务企业重要的财务治理主体之一,他们有权利也有必要在财务治理中享有一定的财权。但在现实中,公司的财务治理权特别是财务控制权却注重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企业内部权力机构之间进行配置,而忽略了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在理论上,债权人参与债务企业财务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洪  
保护企业债权人利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由于多种原因,在已往的企业改革中,保护企业债权人利益问题(简称保护企业债权)未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突出。应当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从制度到具体操作系统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颖杰  徐春荣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院")为了规范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于2003年1月发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针对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从司法层面作出了规范解释,对充分保护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纯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加强对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破产重整法律制度,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具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王语嫣  
诉讼是否具有经济后果可以体现法治化的进程。涉诉主体在诉讼前后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法治化效果。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诉讼应该会对被诉人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重大债务诉讼为研究对象,旨在检验诉讼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行为,试图为法律制度发挥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经验证据。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被债权人提起诉讼之后,会通过调整财务政策而逐步改善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现金持有量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被诉之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受到影响,信用借款萎缩,同时抑制了主营业务增长,而被诉企业主要通过收回投资、处置资产和减少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增加现金持有量,以改善资产流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艳  
企业破产应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丁艳《企业破产法(试行)》自1988年11月1日生效,至今已实施6年多。全国破产案件立案总数逐年增加,1991年117件,1992年428件,1993年710件。从1994年初开始,国家选择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增...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米辉辉  李永臣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公司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合,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大特色。业绩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一直是西方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理论研究者翻译、介绍了大量西方有关业绩评价的专著、论文,一些实务工作者学习西方业绩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后,结合企业自身实践,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业绩评价系统。但国内已有研究大都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单一企业业绩评价进行的研究,对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则研究较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应对挑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本文结合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7年实施《破产法》和《物权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债权人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破产法》和《物权法》实施后,在外源融资需求程度大的企业中,企业创新水平显著增强,表明债权人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创新需求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差时,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同时,长期借款及商业信用的增加是债权人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发现为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