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2)
2023(11021)
2022(9312)
2021(8360)
2020(6616)
2019(15090)
2018(14837)
2017(28678)
2016(15350)
2015(16825)
2014(17065)
2013(16998)
2012(16387)
2011(15196)
2010(15808)
2009(14715)
2008(14603)
2007(13498)
2006(12476)
2005(11873)
作者
(46298)
(38714)
(38663)
(36782)
(25157)
(18705)
(17383)
(14868)
(14737)
(14137)
(13621)
(12931)
(12855)
(12778)
(12502)
(11928)
(11383)
(11244)
(11054)
(10862)
(10125)
(9655)
(9385)
(9097)
(8888)
(8762)
(8742)
(8434)
(7971)
(7630)
学科
(88095)
经济(88028)
(42288)
管理(42080)
(32851)
企业(32851)
地方(25597)
方法(25565)
中国(24640)
数学(21336)
数学方法(21141)
(20280)
业经(18860)
(17130)
地方经济(16005)
(15227)
(14517)
农业(14502)
(14118)
金融(14117)
(13988)
银行(13970)
(13599)
(13111)
贸易(13099)
(12702)
(12557)
环境(11369)
理论(11285)
(11070)
机构
学院(232914)
大学(231277)
(106162)
经济(104034)
研究(89419)
管理(81519)
中国(67836)
理学(67814)
理学院(66928)
管理学(65926)
管理学院(65450)
科学(51895)
(50076)
(48734)
(46579)
研究所(41627)
中心(38332)
财经(37644)
(37532)
(37365)
(33902)
经济学(33677)
(33303)
师范(33008)
北京(32509)
(31519)
(30427)
经济学院(29746)
业大(29716)
农业(28654)
基金
项目(139838)
科学(110020)
研究(104189)
基金(100198)
(87106)
国家(86321)
科学基金(72833)
社会(68119)
社会科(64702)
社会科学(64684)
(54913)
基金项目(51289)
教育(46959)
(45907)
自然(43952)
自然科(42908)
自然科学(42898)
自然科学基金(42152)
资助(41351)
编号(41108)
(36533)
成果(35200)
重点(32239)
(30701)
课题(30664)
发展(29903)
(29408)
(28496)
国家社会(28489)
(28135)
期刊
(135205)
经济(135205)
研究(81238)
中国(52442)
(37664)
(36214)
学报(35247)
管理(34669)
科学(33163)
教育(27616)
(26898)
金融(26898)
大学(26796)
学学(25154)
农业(24332)
经济研究(22662)
财经(20844)
业经(20841)
技术(20569)
(18203)
问题(17203)
(14079)
技术经济(13103)
世界(12885)
国际(12734)
(12655)
商业(11721)
现代(11203)
经济问题(10861)
经济管理(10835)
共检索到38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从发展思想的演进来看 ,经历了从“注重财富增长”到“注重能力建设”的转变 ;从发展强调的内容来看 ,经历了从“一维”发展观 (强调经济发展 )到“二维”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 ,再到“三维”发展观 (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 ,最后再到“多维”发展观 (强调可持续发展 )的演进历程 ;从评判发展的指标来看 ,目前或将要经历了从“GDP”到“绿色 GDP”,再到“扩展的财富”,最后再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过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百甫  
一、从战略意义上来认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当说是一个老的经济问题,但是,也是一个新经济课题。说它是老问题,是指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已有40年的时间。早在“一五”计划时期后期,我们就发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加快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即注意多快,忽视好省的倾向十分突出。党和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既要多快,又要好省”的要求。1963~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效果比较明显。各项经济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明显提高,有的指标至今还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但是,真正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中国经济发展路子来认识,那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归纳为三个结构,即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内外结构、区域结构与城乡结构的联动调整。因此,"十二五"时期应该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战略抓手和基本推进路径,优先推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曦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型,这些转型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同时也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向的基本依据。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正在经历后工业化时代新一轮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型和重塑,存在的风险仍不容忽视。"稳中求进"的提出对找到新的平衡点、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已经被提升到"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方法论"的高度。对此,在梳理70年国民经济演进的阶段特征基础之上,对国民经济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向"稳中求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稳中求进"的实现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可以是市场自发进行的适应性转变,也可以是政府自觉推动的战略性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该在促进适应性转变提速的同时,着力推进战略性转变。可着眼于长期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强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一、制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主要思路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阳上  胡兵  
中国现阶段必须对财政政策的导向予以调整 ,着力点应由刺激经济增长转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理由是 :( 1)从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来看 ,单一的名义GDP指标存在许多问题 ;( 2 )通过财政政策来维持高的GDP增长率以缓解就业压力 ,其政策效应已不明显 ;( 3 )从国债的投资方向来看 ,国债对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率低下 ;( 4 )大量依靠发行国债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产生财政依赖现象 ,导致一种体制回归 ,甚至滋生腐败 ;( 5 )经济增长并非是唯一目的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调整目前财政政策导向的具体思路 :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二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丹丹  邵洪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中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引领一国的科技战略以及科技发展方向,对改善民生以及经济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文章以辽宁为例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辽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虽然在某些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在产业现有基础上成功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辽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畅  
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之义,是高等教育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在高校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完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综合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玉静  
我国处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比较优势的变迁,凸显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经济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实现起飞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尤其是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最强劲产业竞争优势的"摇篮"。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长达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中国在较为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了和平崛起。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未来增长的前景及其实现现代化与和平崛起中的一些矛盾和条件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保余田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拥有量十分贫乏,难以再支撑我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其方法是: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的观念,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落实“科教兴国”国策,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推动企业产品的开发、技术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市场的营销、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等。第四,调整经济结构,创造最佳的区域分工效益、资源配置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五,转变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排除障碍。最后,注重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崇举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虽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缩小西部和东部的差距。究其原因,是西部地区自身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存在相当缺陷。西部地区政府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发展经济的单一目标模式,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新的发展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