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9)
2023(11309)
2022(9201)
2021(8244)
2020(6787)
2019(15270)
2018(14881)
2017(29128)
2016(15743)
2015(17741)
2014(17890)
2013(17449)
2012(16721)
2011(15507)
2010(16060)
2009(15603)
2008(15366)
2007(14182)
2006(13152)
2005(12459)
作者
(45375)
(37943)
(37900)
(36344)
(24655)
(17947)
(17140)
(14511)
(14445)
(13935)
(13333)
(12700)
(12515)
(12372)
(12276)
(11698)
(11259)
(11111)
(10916)
(10625)
(9968)
(9257)
(9185)
(8882)
(8751)
(8727)
(8497)
(8227)
(7586)
(7436)
学科
(85121)
经济(85028)
管理(53370)
(45399)
(38497)
企业(38497)
方法(25625)
数学(21751)
数学方法(21517)
(21041)
中国(20979)
地方(20208)
(19479)
(18357)
业经(18137)
(15287)
(13762)
(13661)
银行(13648)
地方经济(13502)
(13300)
金融(13296)
(13157)
(12948)
(12271)
贸易(12261)
环境(12128)
(11869)
农业(11786)
(11415)
机构
学院(240431)
大学(240335)
(113006)
经济(110721)
管理(87504)
研究(86019)
理学(73083)
理学院(72288)
管理学(71316)
管理学院(70817)
中国(66542)
(56777)
(49815)
科学(45931)
财经(43048)
(42611)
(39120)
(38710)
中心(37969)
研究所(37526)
经济学(36825)
经济学院(32600)
(32178)
师范(32001)
北京(31886)
(31506)
财经大学(31377)
(30400)
(30296)
业大(27502)
基金
项目(142944)
科学(114335)
研究(110602)
基金(104621)
(88553)
国家(87769)
科学基金(75865)
社会(74058)
社会科(70234)
社会科学(70217)
(54590)
基金项目(53057)
教育(50821)
(45378)
自然(44534)
编号(44198)
自然科(43468)
自然科学(43459)
资助(43232)
自然科学基金(42696)
成果(38983)
(33097)
(32685)
重点(32391)
课题(32221)
(31939)
国家社会(31050)
(29714)
教育部(29441)
(29189)
期刊
(142291)
经济(142291)
研究(85909)
中国(50866)
(45446)
管理(37056)
学报(30668)
(30314)
科学(29974)
(29264)
金融(29264)
教育(27045)
大学(24915)
财经(24219)
经济研究(23421)
学学(23346)
(21009)
技术(20887)
业经(20052)
农业(19429)
问题(17967)
(14925)
技术经济(13306)
国际(13109)
世界(12695)
现代(11707)
改革(11330)
(11330)
经济问题(11224)
经济管理(11126)
共检索到392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阎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放乱收死”的周期性体制循环,我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尽管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有些年份还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始终没有摆脱短缺的困扰,因此也始终没有摆脱或隐或显的通货膨胀阴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1994年中国爆发了高通货膨胀,当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达到21%,控制高通胀率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压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表明了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决策。然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内需"是今后很长时间内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在"防通胀"和"扩内需"之间进行权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我国不得不考虑从内需角度探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从农村生产以及农村消费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农村市场,并提出了引导县域企业主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降级"并举,实现城乡市场的对接,最终全面启动内需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1999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笔者认为,扩大内需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令后一定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外部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国优势。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腾龙  
财政政策应积极引导资源投向农村、中西部等具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创造促进扩大内需的宏观环境和制度背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熠  王韡  徐朝阳  
本文构建了一个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家庭异质性和收入不平等影响我国国内供需失衡的理论机制。根据本文研究,收入不平等造成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导致了总需求的不足,经济只能通过净出口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一旦外需不足就会出现生产能力闲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旺盛的外需有助于劳动禀赋较高的家庭提高收入从而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外需不足则会抑制收入差距,这解释了我国基尼系数的顺周期特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市场机制无法自动消除严重收入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现象,必须探索形成抑制不平等对社会总消费负面影响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与社会文化氛围,着力推动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继云  
从理论上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足的一方是需求,产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及其增长快慢,因此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刺激需求增长,扩大需求总量,以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供给管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步企稳并正式步入复苏期,但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给全球带来了输入性通胀压力,进而成为诱发我国复合式通胀压力的主因。面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黑龙江省金融学会“宏观金融调控”课题组  
本文认为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并根据结构性变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和决策者的关切程度 ,把结构性变量划分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收入结构、政策传导渠道结构三个层次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 ,应由单纯扩大内需转移到把扩大内需与闲置存量资产整合活化有机结合方面上来 ,并提出了相应的一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戈  李斌  
与之前比较,2010年以来此轮通胀成本冲击型特征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此背景下,是否应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如何有所作为已成为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对通胀容忍度的探讨,但规范性的研究论文并不多见。本文在多恩布什-费雪(Dornbusch-Fischer)框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性地区分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冲击(尤其是B-S效应)对总供给以及宏观经济的不同影响机制,探讨有关通胀容忍度以及宏观政策应对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赵新杰  
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利趋势以及未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条件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强,甚至出现了下行风险的诸多苗头;下一阶段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因素不会发生趋势性的转变,如内需拉动(包括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高储蓄率、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体系稳健性改善以及较好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将由2002~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我国近期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滞后影响;从长期因素来看,主要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进入WTO外贸迅速增长阶段的逐步结束。今后一个阶段,国家宏观调控和改革的基本取向应当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等经济领域的改革,通过促进信息消费和文化教育服务,扩大内需,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红利和广阔的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