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6)
- 2023(4844)
- 2022(4140)
- 2021(3817)
- 2020(3333)
- 2019(7284)
- 2018(7088)
- 2017(13450)
- 2016(7254)
- 2015(8099)
- 2014(8134)
- 2013(7887)
- 2012(7346)
- 2011(6762)
- 2010(7073)
- 2009(6965)
- 2008(7184)
- 2007(6567)
- 2006(5973)
- 2005(5627)
- 学科
- 济(32171)
- 经济(32134)
- 业(25966)
- 企(23565)
- 企业(23565)
- 管理(22934)
- 方法(15418)
- 数学(10927)
- 险(10832)
- 数学方法(10760)
- 保险(10741)
- 中国(10263)
- 财(9989)
- 业经(9757)
- 制(9681)
- 理论(8907)
- 银(8070)
- 银行(8066)
- 行(7621)
- 务(7269)
- 财务(7253)
- 财务管理(7234)
- 企业财务(6907)
- 和(6713)
- 融(6663)
- 金融(6662)
- 农(6427)
- 地方(6255)
- 学(6193)
- 策(5763)
- 机构
- 大学(111595)
- 学院(110015)
- 济(43663)
- 经济(42661)
- 管理(42329)
- 理学(35007)
- 理学院(34628)
- 管理学(34081)
- 管理学院(33850)
- 研究(33299)
- 中国(30320)
- 财(25465)
- 京(23145)
- 财经(19655)
- 科学(19248)
- 江(17708)
- 经(17691)
- 所(16628)
- 中心(15598)
- 北京(14751)
- 研究所(14628)
- 财经大学(14543)
- 州(14473)
- 范(14362)
- 师范(14253)
- 农(13628)
- 经济学(13479)
- 业大(12613)
- 经济学院(12043)
- 商学(11851)
- 基金
- 项目(65504)
- 科学(51819)
- 研究(49217)
- 基金(48138)
- 家(40884)
- 国家(40523)
- 科学基金(35377)
- 社会(32500)
- 社会科(30528)
- 社会科学(30518)
- 省(24979)
- 基金项目(24809)
- 教育(22659)
- 自然(22116)
- 自然科(21627)
- 自然科学(21620)
- 自然科学基金(21253)
- 划(21218)
- 资助(20257)
- 编号(19747)
- 成果(17286)
- 部(14756)
- 重点(14526)
- 课题(13870)
- 国家社会(13226)
- 教育部(13188)
- 性(13172)
- 制(13147)
- 创(13044)
- 人文(12821)
共检索到175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树森 梁振华
所谓请求权竞合是指因具体的民事行为同时违反了两种以上法律规范 ,具有两种以上法律关系的特征 ,从而在法律上同时产生多种民事责任 ,亦即同一法律事实符合数个法律规范的条件 ,致使产生这数个法律规范都可以适用的一种法律现象。在人身保险实务中 ,因第三人的行为所致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事故屡见不鲜 ,此时会产生被保险人也就是受害人如何请求保险赔偿和侵权赔偿的竞合问题。本文从法理上分析了在人身保险中因第三人的行为导致保险事故而产生的请求权竞合的现象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同时 ,结合《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提出了如何解决请求权竞合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冲突问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亚芹
有关直接请求权的理论学说之间的根本差异为:其一,对直接请求权价值定位的差异,源于对责任保险在损害赔偿体制中地位的不同认识;其二,对直接请求权与保险契约关系的认识差异,源于对责任保险目的的不同认识。主张应着眼于相关理论学说之间的根本差异,确定建构直接请求权的适当立法模式。
关键词:
直接请求权 责任保险 寄生 并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晖 易艳娟
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是指任意责任保险中第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的直接请求保险人给予赔偿的权利,我国最新修订的《保险法》第6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本文在区分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的第三人请求权基础上,深入阐述了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在我国的基础和意义,以期对新法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亚芹
随着责任保险在损害救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以保护受害人权益为宗旨的责任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也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务的关注,然而有关直接请求权的理论学说与各国立法实践的多样化加大了选择适当的直接请求权立法模式的难度。本文从分析各种理论学说以及立法模式之间的一般性差异入手,探究导致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从根源上为直接请求权的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接请求权 责任保险 寄生说 并存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利余
法律将工伤保险赔偿拟制为用人单位的无过错责任。当劳动者受到第三人侵权或其他伤害又被认定为工伤时,可分别提起侵权赔偿之诉与工伤保险赔偿之诉,但两类诉讼的法律基础不同,在赔偿项目上会发生竞合。审判实践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往往会对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是否成立、两类诉讼是否存在先后顺序、谁是赔偿主体、能否重复赔偿、用人单位能否追偿等问题产生争议。要正确处理此类争议,需要理清不同的赔偿诉讼所依据的法律基础。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第三人侵权 赔偿责任 竞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
交强险 受害第三人 赔偿请求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大卫
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竞合问题历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选择型、兼得型、替代型、补充型等四种救济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上述问题的规定比较模糊,各地出台的地方性规定也五花八门,形成了各种混合的模式,由此产生了如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而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第三人侵权的实际各种情况,不能笼统概括加以简单规定,要区分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才能确定使用何种模式。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第三人侵权责任赔偿 竞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燕 郭丽虹
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受害人依据侵权法享有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另一方面,受害人依据工伤保险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请求权,这就产生了两者的竞合问题。国家层面立法上的语焉不详以及地方性立法的各自为政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区、各级法院在应对类似案件时,援引不同的法律条文或作出不同的法律解释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量出现。通过对国外立法中选择模式、免除模式、兼得模式以及补充模式的借鉴及修正,以工伤救济所承载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理念,在明确两种救济手段地位的基础上,考虑各赔偿项目本身的性质和目的,建议采用“部分兼得、部分就高”的裁判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程序规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粟榆 岑敏华
新《保险法》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者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受限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法律普及程度,第三者直接请求权的赋予将导致责任保险实务中出现新的纠纷,给保险公司带来未知的经营风险。为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有必要加强对诉讼风险的防范,扩大强制责任保险的承保面,加强与新闻媒体及公众的沟通等,以确立对保险公司的利益保护,并以之作为责任保险稳定经营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第三者直接请求权 责任保险 经营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姜南
责任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弥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而遭受的损失,而且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充分、及时获偿的公益功能。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中,责任保险制度规定的较为简单,欠缺实践中的操作性。新修订的《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利益属性,增加了保险人直接向受害第三人赔付的法定条件、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以及保险人对保险金的留置义务,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只是在立法与实务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炎秋
直接请求权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韩国未加入规定有直接请求权的国际公约,但其《商法》第724条第2款对直接请求权作出专门规定,该规定一般解释为无限制的权利,且为强制性规定。但当保险合同准据法为英国法时,除船员人身伤亡和油污外,直接请求权受到被保险人破产和先付原则的限制。对于其他任意责任保险,则需根据《商法》和《国际私法》的规定确定直接请求权的行使范围、保险人抗辩范围、先付条款的效力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晓栋 郭晨 张振华
信用保险的第三人(买方)虽然与信用保险合同没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信用保险的前提和关键,是信用保险利益的基础,也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和具体载体。我国现行保险法将受益人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人身保险,是否在财产保险中设置受益人存在争议。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明确地承认了受益人在财产保险中的法律地位,表明了财产保险受益人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在信用保险中引入受益人制度具有现实和理论必要性。
关键词:
信用保险 第三人 买方 受益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廖兴佳
一、保险金请求权的产生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是随着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同时产生的。因此,要了解受益人的保险金请求权的产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在我国《保险法》中,对于人身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没有单独的规定,但根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亚芹
分析比较直接诉讼法律适用的欧美方法,指出其共同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实体法正义,但实现实体法正义的路径各不相同。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指出我国应采用反映支持直接诉讼的实体法政策目标的法律选择方法处理涉外直接诉讼案件,建议修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参照欧洲做法规定有关直接诉讼的结果导向冲突规则,或参照美国做法就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确定反映实体法正义目标的必要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