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926)
- 2022(3223)
- 2021(3393)
- 2020(2698)
- 2019(6276)
- 2018(6426)
- 2017(10432)
- 2016(6973)
- 2015(8064)
- 2014(8480)
- 2013(7539)
- 2012(7352)
- 2011(6796)
- 2010(7456)
- 2009(6880)
- 2008(7104)
- 2007(6884)
- 2006(6586)
- 2005(6379)
- 2004(5777)
- 学科
- 济(19948)
- 经济(19913)
- 教育(19840)
- 管理(15213)
- 中国(13914)
- 业(12126)
- 企(9975)
- 企业(9975)
- 理论(9166)
- 学(8360)
- 教学(6523)
- 财(6518)
- 农(6333)
- 制(6136)
- 方法(4906)
- 发(4891)
- 银(4686)
- 银行(4686)
- 行(4479)
- 融(4472)
- 金融(4471)
- 业经(4376)
- 发展(4361)
- 展(4238)
- 研究(4077)
- 思想(4060)
- 地方(4054)
- 策(4002)
- 政治(3997)
- 体(3967)
- 机构
- 大学(101563)
- 学院(95399)
- 研究(37989)
- 济(30550)
- 经济(29433)
- 教育(28977)
- 范(25903)
- 师范(25849)
- 管理(24969)
- 中国(24453)
- 京(24224)
- 师范大学(21277)
- 科学(20897)
- 所(19633)
- 理学(19216)
- 理学院(18821)
- 财(18624)
- 管理学(18264)
- 管理学院(18042)
- 江(17962)
- 北京(17259)
- 研究所(17062)
- 中心(15947)
- 州(14432)
- 职业(13921)
- 财经(13562)
- 技术(13381)
- 院(12953)
- 经(12013)
- 教育学(11282)
- 基金
- 项目(46740)
- 研究(44687)
- 科学(37436)
- 教育(29399)
- 基金(28949)
- 社会(24895)
- 家(23340)
- 社会科(22942)
- 社会科学(22933)
- 国家(22925)
- 成果(22837)
- 编号(21475)
- 课题(19318)
- 省(19119)
- 划(18434)
- 科学基金(18169)
- 年(16912)
- 规划(13555)
- 基金项目(13496)
- 性(13284)
- 项目编号(12758)
- 度(12352)
- 部(12303)
- 重点(12236)
- 资助(12205)
- 阶(12141)
- 段(12094)
- 阶段(12071)
- 研究成果(11747)
- 教育部(11469)
共检索到177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教育是由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就不能不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人性高于神性、人权高于神权的教育观,是走向进步的教育观,是合目的的、走向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教育观 文明进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华庆
杜威秉承皮尔斯的实效主义哲学,强调理性认知对于理性目标的实现作用。实效主义教育观将理性目标、有效手段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概括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工具主义教育观和实验主义教育观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缺陷。在实效主义教育观看来,教育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教育目标,学校和教材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麻彦坤
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代表了建构主义的两种不同范式,两种建构主义倡导的教育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识又有分歧。为了能够联合起来,实现两种理论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两者需要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个方面相互参照,积极反省,主动借鉴,互动互补。
关键词:
认知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互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华 王小素
《反思教育》中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教育功能、教育组织原则、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等方面对教育与学习"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终身学习的应然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超越功利主义,追求理性、人道的终身学习价值;打破"霸权"主义,促进知识体系碰撞的终身学习内容;屏弃保守主义,倡导整体、一体化的终身学习方法。该理论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终身学习体系也具有启发意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终身学习的均衡性;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增进终身学习的包容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丹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个性发展 质化幸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朱国仁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建立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之基础上的教育思想,却鲜为人知。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深刻,可说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论述,探讨它,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道德的相对性不等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悖逆。它不能在事实上和逻辑上得以确当地圆说 ;不能担保学生获有普遍性、恒定性的道德观 ,不能承领学生葆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解体、道德价值的混乱和学校道德教育价值的窄化、形式化 ,使道德教育成了“弃德”或“没有道德”的教育。德育学理论必须审慎地处理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紧张关系 ,消除不必要的歧异与视差 ,以获致对其的完整把握与辨证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家琪 朱旭东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民族国家的权力遇到了威胁,它们失去了一些曾经用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权力。同样,传统的教育观念普遍受到了怀疑。韦伯理论中的科层制(bureaucracy),曾经提供过大众教育和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约翰逊F·奥斯本 张红霞 孙志凤
本文作者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弱点进行了分析,对其成功之处给予了肯定。本文所倡导的一种温和的实在论,试图对科学研究过程进行更好的解释,而且对相关的教学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超越 建构主义 科学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教育 价值取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广斌
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过度功利化的批判,它坚持在人本主义观照下,关注高等教育当重视学生发展性的应然价值,认为师生的发展性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起点,发展性是一流大学的最适表征和共性追求。发展性高等教育观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初显雏形,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新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观亦是其当代遵循。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日渐成为指导当下高等教育实践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
发展性高等教育观 高等教育质量 一流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荣德
卢瑟福是20世纪培养诺贝尔奖科学家人数最多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高等教育观包括:面向世界,选拔人才;注重基础,严格要求;学会思考,深入研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其观点和成功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界重视和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宝良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静互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在教育思想方面颇有启示 ,尤其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思想的重演”的观念值得注意。“思想的历程”跟感觉、感情和想法等非理性的、非媒介的现象不同 ,本质上是以人的理性的、逻辑的侧面作为媒介的一种“论证”过程。因此 ,如果具有“脉络合适性”,“思想”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够完全重演。柯林武德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的永恒价值 ,从教育思想方面来讲 ,这与现代主知主义教育理论有不少相契点。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所反映的“理性”主义明晰地代表以知识为首要、以其他因素为次要的智育论的一般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