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9)
2023(7950)
2022(5973)
2021(5408)
2020(4265)
2019(9217)
2018(9424)
2017(17969)
2016(10355)
2015(11312)
2014(11630)
2013(11080)
2012(9997)
2011(9104)
2010(8990)
2009(8333)
2008(8444)
2007(7920)
2006(7057)
2005(6851)
作者
(29302)
(24293)
(24214)
(23431)
(15631)
(11642)
(11039)
(9326)
(9324)
(8935)
(8467)
(8201)
(7994)
(7986)
(7751)
(7537)
(7347)
(7107)
(7047)
(7024)
(6223)
(6041)
(6021)
(5719)
(5622)
(5594)
(5536)
(5261)
(4927)
(4922)
学科
(41210)
经济(41163)
(27414)
管理(25817)
(20822)
企业(20822)
方法(16106)
中国(14812)
数学(13278)
数学方法(13102)
(13081)
业经(10282)
(10039)
(9879)
农业(9076)
(8961)
理论(8449)
(7670)
贸易(7665)
(7664)
银行(7647)
(7445)
(7319)
(7283)
金融(7282)
地方(7113)
(6599)
教育(6355)
(6332)
(6196)
机构
大学(150766)
学院(148350)
(59246)
经济(57973)
研究(51894)
管理(49451)
理学(42100)
理学院(41548)
管理学(40597)
管理学院(40312)
中国(38365)
科学(31774)
(31542)
(29345)
(26852)
(24462)
(24360)
研究所(24330)
师范(24253)
财经(23610)
(23238)
中心(23038)
(21541)
业大(20189)
经济学(19791)
北京(19790)
师范大学(19571)
农业(18980)
(18875)
(17910)
基金
项目(93394)
科学(74194)
研究(69213)
基金(68161)
(59682)
国家(59157)
科学基金(50101)
社会(44957)
社会科(42628)
社会科学(42615)
(35810)
基金项目(35024)
教育(33799)
(31104)
自然(31012)
自然科(30376)
自然科学(30368)
自然科学基金(29846)
编号(27740)
资助(27637)
成果(24702)
重点(21722)
(21479)
课题(20340)
(20017)
(20008)
国家社会(19067)
教育部(18794)
(18615)
人文(17694)
期刊
(67947)
经济(67947)
研究(49581)
中国(32890)
学报(26522)
教育(24641)
(23527)
(23396)
科学(22615)
大学(20147)
管理(20070)
学学(18739)
(16095)
金融(16095)
农业(15385)
财经(13739)
(11905)
技术(11470)
经济研究(11212)
业经(10227)
问题(9631)
(8179)
(8112)
(7883)
图书(7513)
国际(7411)
理论(6769)
(6754)
现代(6669)
世界(6448)
共检索到229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体秀  孙葆春  
人民教师的劳动,是以培育社会主义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艰苦复杂、创造性的高级劳动。人民教师劳动的对象、性质、任务是尽人皆知的,是光荣而神圣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教育界出现了一股“教育商品化”热,有人提出了“教师劳动商品化”的主张,认为只有走“商品化”之路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才符合教师自身利益。然而,只要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教师劳动商品化”的思想,同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的劳动性质、任务、目的、价值是格格不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怡乐  孟捷  
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体制中与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各类制度安排,去商品化的制度赋予了工人抵御市场风险和展开议价行为的能力,可以预期,此类制度安排是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本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代表性影响指标,构造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综合变动指数,并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化进行比照,考察了二者在大约三十年间的变动趋势和对应关系。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劳动者报酬间(GDP中的劳动份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资份额)的负相关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黄建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具有资本商品的属性。本文从理论上说明劳动力资本商品化的内涵、内在根据与现实意义,粗线条地勾画了实现劳动力资本商品化所要求的条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毓珣  王颖  
教师劳动特点的研究必须解决与教师劳动的适配度以及与相近劳动的区分度问题。仰观俯察,教师劳动特点具有:利师利生性、人师合一性、劳动双重性与率性修道性等特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娥  
在有关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 ,大部分经济学者是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对在当前社会主义实践条件下如何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了有意义的探讨。但也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是违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的 ,对这些观点应加以鉴别和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田国秀   朱小爽   张紫涵  
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首创的“情感劳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引发丰富的后续研究。格兰迪、托特泰尔、博尔顿和哥伦布四位学者分别从情感劳动策略的完善、情感劳动过程的细化、情感劳动动机的探究、情感劳动行为的识别视角建构情感劳动模型,在操作取向、动机探究和关系思维三个维度上对情感劳动理论进行推进。这种情感劳动理论发展的动向提示教师以过程性、关系性、文化性视角审视情感劳动:提升文化敏感度,情绪情感表现要因地制宜;增强动机觉察力,情绪情感处理要理性客观;提高行为适切性,情绪情感运用要因势利导。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曾悦梅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一,劳动力商品化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重要内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分析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历史过程和多种状况,为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启发。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字经济和建立在数字平台基础上的零工经济与零工劳动现象蓬勃发展。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中,资本控制劳动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本质。零工经济和零工劳动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范围,加剧了劳动力商品化的不稳定性,从而更加有利于资本增殖和资本积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科学认识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师劳动美浅析●曲铁华张晓静劳动是美的,教师劳动也是美的。美存在于自然、社会、人格和艺术的广泛领域,教师劳动美蕴含着社会美、人格美、科学美和艺术美。本文试图剖析教师在整个教育劳动中所表现的社会美、人格美和艺术美。一教师劳动是如何体现美的呢?这首先得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运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给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主动接受商品经济大潮的洗礼,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以增强活力,是教育面临的重大契机。然而教育要融入市场调节机制决不是二者简单机械的叠合。只有根据教师劳动价值和市场调节的特点,在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 ,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 ,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 ,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 ,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 ,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 ,而且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贺汉魂  廖鸿冰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振  蔡万焕  王生升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熊新华  
论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基本素质熊新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下决心,采取立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非同一般。那么,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这一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尹弘飚  
在象征互动论看来,我们可以从自我、人际互动以及社会三个层面上理解教师情绪劳动与其专业实践之间的关联:首先,将自我视为情绪的栖息之所,把情绪劳动看作教师运用情绪进行的自我表演;其次,在教师的人际互动及其所处的特定情境中寻找影响教师情绪劳动的社会因素;然后,在教师专业的情绪法则以及教师的应对策略中把握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之间的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